標籤:

初學禪修者必須掌握的一個技巧

(清涼月老師著)

初學禪修者往往會失敗在昏沉上。以前介紹過許多對治方法,這些方法都是圍繞一個核心來闡述的。在這裡把這個核心詳細介紹一下,希望初學禪修者能夠在了解後,對禪修有一個全面深入地掌握,不至於盲修瞎練,從而使自己的禪修得到根本突破。

我們觀察睡眠時的腦電波,會發現,人有一個深度睡眠狀態,接下來就是淺睡眠狀態。在淺睡眠狀態,大腦活動頻繁起來,人開始做夢。深度睡眠狀態時間較短,但質量高,這就像給蓄電池充電,先有一個快充階段,接下來是一個慢充階段。為了論述的方便,我們把深度睡眠狀態稱為「快速恢復階段」,簡稱「快復」,把淺睡眠狀態稱為「慢復」。

中醫學認為:意者,氣也。身體是氣化的產物,也就是說身體是意生身。所以,意識和身體一樣,在活動之後,都必須有一個休息過程。有一定禪修經驗的人都知道,早上醒後禪修容易得定,因為這時候,大腦經過「快復」,使昏沉階段基本結束,對於禪修來說,這時候不再需要克服昏沉,只需要克服散亂就可以了。由此可以看出,睡覺前禪修,必須有一個身體和意識的「快復」階段,這就是剛學禪修的人上座後必須經歷的昏沉階段。

我們平常人,都處在思維的衍生狀態,統統都是意,屬於意的範疇,生活在意的相續性中。而意在活動後,必須象身體一樣要睡眠,因為「意者,氣也」,身體是意生身,是氣化身。意和身體是一體兩面的同一體,身體進行休息,也就是意的休息。這裡的意,是思維的衍生狀態,它是由條件組成的。它由能思維的主體和所思維的對象構成,在這裡所思維的對象就是身體。什麼是睡眠?就是能思維的主體在感知所思維的對象(身體)的休息過程。因此,你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睡眠其實就是一個念頭,這個念頭由兩個條件組成,一個是能思維的主體,一個是所思維的對象,也就是身體。

很顯然,如果破壞了睡眠這個念頭的構成條件,自然也就破除了睡眠。怎樣破除呢?很簡單,改變思維主體的感知對象,不讓他感知身體的休息,自然就破除了睡眠這個念頭。因此,這時候你所要做的就是選擇一個刺激性比較強的思維對象,自然就不會昏沉了。我們以前介紹的方法統統都是為了這個目的。再舉例來說,南傳佛教的孫倫大師,在教弟子們禪修觀呼吸時,要人為地大幅度強烈呼吸,仔細體會吸氣時氣流經過鼻腔時的觸覺,要認真感受這種觸覺的強弱和冷暖變化,而不要去數呼吸,也不要去觀察肚子的起伏。這就是人為地造一個強烈的所緣,去吸引意,不讓它休息。經過一個小時左右,身體的不適感慢慢明顯起來,比如你會感到腿痛、腰酸、手麻等,這時候就不需要再去深呼吸了,就選擇身體感覺中最明顯的那個作為所緣,比如這時候你感覺腿痛最難忍,那你就選擇腿痛作為所緣,用柔軟心觀察腿痛的強弱變化過程,不要對抗,要放下這種覺受。等腿痛消失後,你再從身體剩下的感覺中選擇一個比較明顯的,作為所緣。就這樣,一個一個觀察,隨著時間的慢慢流失,你的身體得到了休息,跨過了「快復」階段,一種很明顯的清明漸漸升起,你會感到很清醒,絲毫沒有困意。這時候心也不再那麼散亂了,你終於跨過了昏沉階段。這就是禪修者破除昏沉的技巧所在,再也沒有其他什麼高明的東西了。

對於初學者來說,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一開始就急於得定,這是不可能的,你必須服從人體的生理特徵。你所做的各種努力,無非是在等待著身體「快復」階段的結束,並在此過程中,讓意漸漸穩定下來,所以法門無高下,說句實在話,無非是用不同的方法在熬時間而已。會熬了你過得舒服一點,不會熬了就痛苦一點,不論會熬還是不會熬,只要你能度過這個「快復」階段,那就是勝利。所以在這個階段,毅力是最重要的。這個階段大約要三四個小時(人的深度睡眠狀態也就是三四個小時),禪修者需要做的就是一定要一動不動地在那裡坐上三四個小時,然後達到清明。過了這個階段就容易多了,因為隨著清明的升起,散亂心也輕多了。這時候,你就可以選擇刺激性不強的所緣,在有意無意之間,就輕而易舉地入定了。入定就是這樣簡單,一點兒都不難。

現在你就會發現,那些強烈的所緣,根本目的不是引導你入定,而是為了吸引「意」,不讓它休息,真正引導你入定的所緣,往往是那些不具有很強吸引力的。從這裡我們就可以看出許多凈土宗修行人,在修行時的問題。他們往往一上來就選擇「佛號」作為所緣,但這個所緣並不具備強烈的吸引力,因此你會看到許多人念佛時不知不覺就昏沉了,或者念著念著就想別的事情去了,心早就跑到通天河玩水去了。因此,念佛最好是在「快復」階段結束後。當然有人會說,為什麼有的人一上來就念佛號照樣能得定?這一點都不奇怪。有的人天生就不易昏沉,有的大修行人,這個「快復」階段根本就沒有,或者極其短暫,更有的大修行人甚至連這個「意」都能一下子斷掉。

但我們大多數人畢竟是大多數人,最好是老老實實按照大多數人的特質來制定行動方案,等「快充」階段結束,「慢充」階段到來,然後再念佛,或意念極樂。因為這時候心已不那麼散亂,所以大多數人會在剎那間打開天目。在各種神通中,天目是最容易證得的。你會在剎那間突然看到極樂世界的景象,但因為不穩定,你不會看到全部,只會看到局部,而且隨著你的喜樂心的升起,你會很快看不到的。在這裡不要因為執著而過分驚喜,事實上根本沒必要驚喜,因為這都是意念所生。你會說這是彌陀佛變的,不錯,是這樣,但不要忘了法身一體,是彌陀佛變的,同時也是你的意念所產生的。你就會發現,這時候你想什麼就出什麼,想什麼就見什麼,就像變戲法似的。所以,凈土宗學子最好能夠熟練背誦彌陀經,這樣就能和彌陀佛一起共同建設極樂世界,換句話說就是共同想出一個極樂世界,就像我們現在的娑婆世界是共業所感,是眾生心想所成的一樣,同一個道理。正是因為是意念所生的,所以南傳佛教認為彌陀凈土是魔界,而北佛教界的大德們說是彌陀天,這都不錯,因為真心之外別無一法可得,真心之外皆是魔,我們現在這個有著飛機大炮的世界何嘗不是魔界,但這裡有佛法,極樂世界有佛法,這就夠了,這就有了歇腳的地方,有了好的修行環境。所以不要因為別人的三言兩語就對極樂世界失去信心,眾生的最大問題就是執幻為實,其實一切都是幻化,只不過有的對你有利,有的對你不利罷了,關鍵是善用其心。因為是意念所生,所以你不可能見到彌陀報身,要想見到,就必須按照《壇經》上六祖大師教的方法去作,那樣你就會一下子見到彌陀佛,證入彌陀報身凈土,那才是真正的極樂世界,是諸佛報身之所在。

就所緣的應用情況可以分為以下幾步:

一 專心致志於所緣 選擇一個有較強吸引力的所緣,專心致志作意於此。目的有兩個,一是等待「快復」階段的結束,二是讓狂心漸漸靜下來。大多數人必須經歷這個階段。在這個階段不可能得定,時間大約三個小時左右。

二 有意無意於所緣 選擇一個沒有什麼吸引力的所緣,似有非有的注意它,切忌用力。這個階段與上一個階段最大的區別是這個階段升起了清明,徹底告別了昏沉,因而心漸漸達到似定狀態。這個階段大約一兩個小時。

三 堅決果斷棄所緣 到了這時候,你會自然而然地覺得所緣是一種累贅,應捨棄它。這個階段明顯的覺受是身空,絲毫沒有身體的感覺。第二階段雖然有清明升起,但身體的覺受還若有若無的存在,還不能完全做到身空。這裡需要注意的是:此時的清明僅僅是克服睡眠後的清明,和早上醒來時的清明是一樣的。這種清明和身空後升起的清明不可同日而語,那時候的清明是擺脫身體後的不可思議的美妙的清明,其顯著特點就是精神上的無法形容的愉悅。在這個第三階段需要完成的任務是「常住」,因為這時候有尋伺,也就是說雖然能看到念頭之間的距離,也能夠控制念頭,在思想上能夠自主,想放下念頭就一定能放下,一定能不想,但是還不能讓念頭根本不出現,怎樣讓念頭不出現呢?這就是此時的尋伺。小乘此時觀空,住於空;大乘此時觀無我大悲,住於無我大悲心。二者都能使念頭不再出現,但觀空不究竟,從根本上來說不能實現真正的常住。

推薦閱讀:

極限冥想031 | 毒舌2:解代數題的時候,別寫小說
極限冥想043 | 特異功能,真的?假的?
如何通過冥想減少睡眠時間?
像李開復先生這樣的理性人物如何看待周易和冥想?
內觀禪修。 十日內觀屬於宗教嗎?會把人洗腦嗎?可以了解參與嗎?

TAG:佛教 | 冥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