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紅樓夢》必讀

《紅樓夢》是部半自傳體小說,那麼先來說說曹雪芹。

據文獻有其友對雪芹的描述:身胖、頭廣而色黑。說白了就是個黑胖子,這和寶玉「面如春曉之花」的形象差距有點大,曹雪芹寫小說當然不是為了美化自己,文學創作需要重新構建形象。即使看透了一切,也仍有表達欲,通過自身的體驗和領悟來闡述一些即使二百多年後也仍與我們每一個人相關的奧秘。這是偉大小說的意義所在。

雪芹祖上原是明代駐守遼東的低級軍官,被俘虜後歸順了後金(滿清前身),這一降在成千上萬個「漢奸」裡面多他一個不多,少他一個也不少。但一百餘年後,世間多了一部《紅樓夢》。

曹家歸順後入了正白旗,身份是皇室包衣,也就是皇帝的家奴,這是滿人奴隸制的遺留產物。當時滿人的主要工作是干仗,家奴因戰功卓越而封爵封侯的情況也很常見,雪芹的曾祖父就因戰功一路升到知府(這讓人聯想起焦大的原型也跟著上過戰場)。但曹家的正真發跡始於其祖父曹寅。

因為其家奴的身份,雪芹的曾祖母,也就是曹寅的母親成為康熙帝幼時奶母,曹寅就成了小皇帝的伴讀侍衛,假如《鹿鼎記》里康熙率幾個小夥伴智斗鰲拜是真的,那麼那幾個小夥伴里就有曹寅。在此後數十年的執政歲月里,他都是康熙最信賴的親信之一。曹寅後來出任江寧織造、兩淮巡鹽御史,這些都是當時中國最大的肥缺,只有皇帝個人的親信才可勝任。爵位不算高,但地位僅次於兩江總督,更甚者可以和康熙直接通信,對整個江南地區重要職位的人事任免都有直接影響。這些都為後來曹雪芹描寫四大家族、賈雨村的仕途等提供了寫作素材。康熙六下江南,曹家接駕四次,真正的權傾一時,這又是元春省親的原型素材。雪芹沒有趕上曹家最鼎盛的時期,但好歹也抓住了尾巴,這讓他的生命同時體驗了富貴與貧窮。

曹家的遭殃說到底是因為雍正接替了康熙,老皇帝的親信,新皇帝是用不上的,這是歷史規律。所謂「樹倒猢猻散」,這句《紅樓夢》里的句子出自曹寅之口,康熙帝就是那顆大樹,曹寅死前已經預料到了一切。還好在當初皇位繼承權的爭奪上,曹家只是明確擁護過廢太子,對當時的四阿哥(即後來的雍正帝)雖沒擁護也沒打壓,所以曹家的結局還不算慘。雍正五年的元宵節前,曹家被抄,至於史料上的罪名,不必再提,雪芹隨家人遷回北京,當時尚有十七間半的房子、幾對僕役勉強度日。時任蘇州織造的賈母娘家的原型李家就沒那麼幸運了,幾乎遭了滅門。這就是所謂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曹家未被滅門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是,後來成為怡親王的十三阿哥與曹家關係密切,而怡親王正是雍正最信賴最寵愛的一個弟弟。曹家落難後,第二代怡親王繼續與曹家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北靜王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第二代怡親王。本版《紅樓夢》編校中所用到其中一個底本——己卯本,這個手抄本就出自於怡親王府,這是後話。

曹家當時雖與一些豪門仍有聯絡,但到底變成了一介平民,加上家族內耗,而曹雪芹又沒有劉姥姥那樣的生存手段,終於一貧到底。雪芹住到了北京西郊。

紅樓夢的創作大概是在北京西郊完成的,正是曹雪芹生活最貧困的時候,文獻里說曹雪芹「工詩善畫,好飲酒,善談吐,娓娓然令人終日不倦」,又「舉家食粥酒常賒」。總結一下就是:能寫、能畫、能侃,才華橫溢、狂放不羈。這也與寶玉的形象稍有出入,但確實很符合《紅樓夢》作者的形象,只有如此經歷,如此性格,如此格局的人才能寫的出《紅樓夢》,寶玉是寫不出來的,寶玉是理想化的人物,他過早的看透了人生的本質,只需要被生活的不幸折磨的更徹底一些。作者則不同,一個不通世故的人如何能寫透別人的世故?作者與寶玉只是骨子裡像罷了。

第一回中有「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所以一般認為紅樓夢寫了十年。所謂「批閱十載」之前,《紅樓夢》可能有更早期的初稿,而「批閱十載」之後,到作者去世至少還有九年以上的時間,從紅樓夢的最初草稿到反覆雕琢,理應有二十年之久。

紅樓夢並不是沒寫完,脂批里有提到後數十回的部分內容,也明確提到後數十回在借閱過程中迷失了,可能作者因此而灰心,至死也沒有把迷失的部分重寫一遍,這成為永遠的遺憾。

再來說說「脂批」。

脂批就是脂硯齋對《紅樓夢》的批註。中國兩千多年的文學史就是一部批註史,幾乎所有重要典籍都被反覆批註過。比如說《左傳》,全稱「左氏春秋傳」,也就是左丘明批註的《春秋》,為什麼要批註《春秋》?比如《春秋》名篇「鄭伯克段於鄢」。鄭國是公國,爵位是「公」而不是「伯」,平息內亂不能用「克」,讀者可能認為作者寫錯了,其實這些都是隱筆,被後世稱為春秋筆法,左丘明出來給大家解釋一下作者為什麼這麼寫。左丘明不是作者而是個批者,引導讀者如何讀懂《春秋》。脂批《石頭記》亦如此。《紅樓夢》里處處用隱筆,這不光是因為作者的家事本身涉及了當時中國政壇的熱點事件,也有作者炫技的成分在,這是一種高超的寫作技巧,無此不成文,也並不是故意跟讀者兜圈子,什麼話都說直了,那是爛文章。

所以即使是一部半白話的小說,也確實有批註地必要,更何況,批者還是作者的身邊人。在現存手抄本上留下批語的批者超過10人,這些批語都統稱為「脂批」,這些人里除了脂硯齋還有作者親友圈的人,也包括與作者未曾謀面的後世讀者,所以脂批並不都是有意義的。批者們的生平都無考,只能從其批語里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不光批者,連作者也是如此,曹家事迹雖有史料可查,曹雪芹卻是個謎,曹家的家譜上找不到雪芹此人,上述信息都是各路專家花了一百多年的時間本著網民的人肉精神在歷史的角落裡扒來的隻言片語。當然基本都還是靠譜的。

從「脂硯齋」這個名字來看,這是個女文青。是作者的妻子還是情人?不得而知,從其批語來看,她幾乎經歷過作者所經歷的一切,是作者少年時代的夥伴,從貴族階層跌落,一起歷盡艱辛,和作者有著相同的價值觀,了解作者的一切,參入了紅樓夢的整個創作過程,甚至是黛玉、寶釵的部分原型,當然也包括湘雲。她真的很可能是作者的某個表妹,所以她的批語對我們讀懂《紅樓夢》至關重要。專家推論,作者去世大概兩三年後,脂硯齋隨之而去。

然後專家繼續推論,脂硯齋去世後,《紅樓夢》遺稿落到了署名「畸笏叟」的批者手上。「畸笏叟」顧名思義:官做得不好的老頭。這人是作者家族的一個長輩,可能是叔伯,家都被抄了,果然官做得不好。第十三回秦可卿之死可能觸及家族醜事,他勒令作者刪掉原稿重新補寫。從其批語來看,此人雖了解作者往事,其價值觀與作者有相當的差距,有些主觀批註有違作者原意。他的部分批註對專家考據有非常大的價值,但對普通讀者而言意義並不大,甚至一些批註還會誤導讀者。

其它批者略去,有些不過如你我一樣的讀者,不可當真。

《紅樓夢》創作之初以及在反覆改稿的過程中,文稿就不斷的被借閱傳抄,作者去世28年後,程偉元、高鶚根據當時的某幾種手抄本進行了整理,且補了後四十回,號稱「全本紅樓夢」進行刻印出版。1790年初印,史稱程甲本,又調整後次年再印,成為定本「程乙本」。終於使《紅樓夢》成為一部膾炙人口的名著。

手抄本時代,《紅樓夢》(當時書名為《石頭記》)都是帶著脂批的,所以專家認為,「原貌紅樓夢」本身就是帶著脂批的,當然這個批者僅限於脂硯齋,是作者默認的。只是後來越來越亂,大量冗雜且觀點相左、稂莠不齊的批語並存,已嚴重影響到讀者的閱讀。所以程本的編校中,對所有批語一刀切,因作者寫於每回前的回前詩不全,連這些原筆的回前詩也一併刪除,就這樣變成了潔本。而「潔本」本身是一個誤會。

至於高鶚續寫後四十回只是一種猜測,並沒有明確的證據證明這一點,所以嚴禁的說法是「無名氏」續。和前八十回相比,後四十回實在是不堪卒讀,但十幾種續作里,程本的後四十回確實又是最優的。

一百年前,戚序本的出現打破了程本作為《紅樓夢》定本的說法,當時民國文學圈的大佬都讀戚序本,比如魯迅、張愛玲等,這個版本對如今的台灣仍有很大的影響力,例如蔣勛所讀應是戚序本系統的版本,但從後來陸續發現的各種手抄本文字來看,不但程本的很多刪補和篡改是很糟糕的,即使是戚序本系統的本子也有很嚴重的缺陷。由於其版本的複雜性,直到今天,《紅樓夢》也並沒有一個定本。只有從現存脂本里儘可能地找到接近原貌的文字。

這是關於作者和《紅樓夢》的一個來龍去脈,希望對大家的理解有一定的幫助。

最後勸讀者們在閱讀過程中注意幾件事

1、不必過於追究作者原筆的結局。所有的結局都已被提前預知,80回的精彩過程已足夠美好,缺憾永遠是人生的一部分。

2、不要企圖從《紅樓夢》里得到震驚世界的新發現。紅樓夢不是野史也不是《推背圖》,更不是《聖經》。它僅僅是一部小說。

3、不要去研究討論《紅樓夢》是不是隱射了反清復明、或暗貶雍正,以及某人的原型是不是某公主。因為這都是在貶低本書以及作者。偉大的作品是對人性的挖掘和反思,是超越政治、民族和國家的。

千萬不要以任何形式的去研究《紅樓夢》,對《紅樓夢》的正真理解不在於對清代野史以及各種文獻資料的研讀,而取決於你的閱歷以及能否具有與作者同等傾向的價值觀。

這些重要事兒丟給那幫紅學家們去做,你我不過是些普通讀者,《紅樓夢》是「風月寶鑒」,它是一面鏡子,能照見別人,也能照見我們自己。如果我們不用經歷作者的悲苦而能體驗到作者對生命的領悟;假如能夠被作者的價值觀影響到,脫一脫塵世中你我身上的俗氣;在閑暇之餘欣賞如此優美的文字,細細領略這部世界小說史上巔峰之作的精妙,那就足夠了。

另推送 看不懂第一回,你讀什麼《紅樓夢》?


推薦閱讀:

秦可卿的喪禮規格是否超越她的身份?
襲人,寶釵,黛玉哪個更適合結婚?
世界上有像【87版紅樓】這樣高度還原原著的古裝片么?
《甄嬛傳》比《紅樓夢》差在哪裡?
為什麼王熙鳳敢當面斥責趙姨娘?

TAG:红楼梦小说 | 曹雪芹 | 贾宝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