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上唯一的毒藥,就是想太多。

1,

前幾天在微信的後台,我收到了這樣的一條私信:

曾少,我高考失利了,原本可以上重本的自己,沒想到卻只能上一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二本學校,感覺整個人生都要廢了。

我問他為什麼會感覺整個人生都會廢了,他給出了這樣的一種推理思路:

普通二本學校畢業後可選擇的企業非常少企業少,意味著自己的議價能力低工資低,連自己的基本生活都成負擔結婚和買房,就成了奢望最後只能孤孤單單地死去......

年輕的時候,多為未來做打算,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也是值得鼓勵的一種做法。

但他至少犯了兩種我們經常犯的錯誤:

其一是用線性的思維方式,去揣測將來發生的一切事情;

其二是沒有意識到,想法和顧慮,一點都不值錢,現實世界,並不會你擔心這個,擔心那個,而停止運轉。

只有明白這兩點,才不會中了「想太多」這劑毒藥。

2,

我們從小到大,就被灌輸這樣的一種線性思維方式:

只要你什麼什麼,你就能怎麼樣怎麼樣。

我們的家長,學校,整個社會環境,都在對這種線性思維方式,進行大肆宣揚和褒獎。

父母會對你說,只要你上了大學,你就輕鬆了。

學校會跟你說,只要你進了名企,你就成功了一半。

社會環境給你這樣的輿論和氛圍,只要你進了體制,今後就能安穩無憂。

這種線性思維方式,給我們造成的一種誤區就是:

如果我沒有什麼什麼,那我就只能怎麼樣怎麼樣。

給我發私信的讀者,就是深受這樣的毒害,以至於他每每都陷入這樣的怪圈:

我在人生關鍵的一步出錯了,那我整個人生就廢了。

但其實是這樣子的嗎?

不是,真的不是。

人做為一種高級動物,最為美妙的地方,就是充滿了無數的可能性,正如同美國的教育學家肯·羅賓遜說的一樣:

你無法預測一名剛剛接受大學教育的人,在將來的人生道路中,會發生什麼樣的故事。

之前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問的是「上大學有什麼樣的意義?」

我覺得上大學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可以讓我們去打破這種線性的思維方式。

誰說「上了大學就輕鬆了?」,大學才是人生奮鬥的第二站呢!

誰說「進了名企,就是成功的一半?」,小企業也能讓我施展才華。

誰說「進了體制,就能一世安穩?」,我偏要折騰,攢夠了資源就出來創業。

如果人生真的像讀者推理的那樣,那我們就無需努力,按照別人給我們預設好的情節發展套路,好好地演下去就行了,也就不用大費周章去改變這操蛋的命運。

3,

想法和顧慮,一點都不值錢。

給我發私信的讀者,除了跟我提及自己被灌輸的線性思考方式之外,還時不時地說起他的同班同學,依靠出色的文筆,靠著公眾號,賺了不少錢。自己的文筆,感覺也不差,為什麼就不能像他那樣子,名利雙收?

心理學有一種理論,叫做「可得性偏差」,意思就是人對自己付出的一丟丟的努力,可以銘記於心,但卻沒有看到別人付出的辛苦和淚水。

例如團隊在完成項目之後,幾乎每個人回憶起為這個項目奮鬥的過程中,自己如何如何努力,至於別人,對不起,真的想不起來。

於是你可能就會產生這樣的一種想法,就是為什麼自己這麼努力了,還是贏不了別人,為什麼自己這麼為團隊著想,到最後,最佳員工還是和我失之交臂。

你越是沉浸在這樣的想法之中,你越會懷疑自己,越懷疑自己,你就越感到顧慮,越顧慮,你就自己束縛了自己。

破除這樣的一種魔咒只能通過這種方式:

第一是要明白,想法和顧慮,一點都不值錢。

第二是別高估自己的努力,也別低估他人贏你的決心。

別人之所以文筆出色,除了天賦之外,可能輸出文字的勤奮程度,也是你遠遠不能想像的,別人之所以能夠摘取團隊最佳員工的稱號,除了比你會社交之外,工作能力,也是在你之上的。

我們總是特別容易注意到別人佩戴在胸前閃閃發光的勳章,卻沒有看到別人為了打磨這枚勳章,失敗了多少次。

勳章閃亮而熾熱,當然能夠一下子搶奪了我們的注意力,但請你也擦亮自己的雙眼,看看勳章細細的紋路中,有沒有沾染了心酸的血跡。

只有明白了這兩點,才不會在看到別人跑地比你快,比你遠的時候,急急忙地跺腳說:

我這麼努力,為什麼還要輸給他!

而是沉下心來,認認真真,仔仔細細地做好自己眼前的事情。

勳章終究是要自己去打磨的,而不是靠想像和羨慕,就能生成。

希望對迷茫的你,有點幫助。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曾少賢」,現在關注,後台回復「成長」,不帶引號,就可以獲得曾少為你精心準備的電子書——《大學生成長通關指南》,我在那裡等你!


推薦閱讀:

你有過哪些「無妄之災」的經歷?
萬萬沒想到,菜市場也可以變成旅遊勝地(國外篇)
層次越低的人,越好面子
你的素質就是你最好的資源
你見過最奇葩的生活習慣是什麼?

TAG:思维方式 | 生活方式 | 自我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