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麩質飲食,小心糖尿病

文 | 李長青

醫學上很少的病能確定和特定食物有關,但乳糜瀉是這少數中的代表。患這種病的人,其腸道和麩質之間存在交叉反應。

吃入含有麩質的飲食,比如小麥、蕎麥、大麥等等,就會誘發免疫系統攻擊自己的腸道,產生腹瀉、腹脹、營養不良,嚴重還可能會致死。而嚴格限制食物中的麩質成分,就可以避免這後果。

除了乳糜瀉以外,還有一種很常見的和麩質有關的疾病,癥狀和比較輕的乳糜瀉差不多,但腸道並沒有損傷。這種被稱為非乳糜瀉性的麩質過敏在人群中似乎更加常見,治療方法也是限制食物中的麩質。不僅要避免上述的麩質食物,在超市選購食品的時候,也一定要選擇帶有無麩質(gluten-free)標籤的製品。

與乳糜瀉和非乳糜瀉性的麩質過敏的發現和研究有關的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荷蘭兒科醫生威廉姆·迪克,另一個是美國麻省總醫院乳糜瀉研究和治療中心主任的法索諾。前者的主要貢獻在於鎖定了乳糜瀉的致病食物——小麥,後者的主要貢獻則在於改寫了美國乳糜瀉研究和診治的整體狀況。

一直到上世紀90年代初,在法索諾從義大利移居美國之前,關於乳糜瀉和麩質過敏的研究基本只有歐洲科學家參與。

美國醫生和研究者大多認為這種病只有歐洲多見,美國很罕見,這引起了法索諾的好奇。因為當兩個地區某種病發病相差巨大的時候,這種差異往往預示了新的科學發現。所以法索諾一開始的研究目的是揭開美國為什麼發病少的謎團,但從這角度來說,法索諾的研究失敗了。因為經過調查發現,美國乳糜瀉和麩質過敏的發病率一點也不低,大約在1%,是預計的10倍。原先認為罕見是因為美國醫生還沒有認識到這種病。而且,在全世界很多原本認為乳糜瀉罕見的地區進行的調查,幾乎都是這樣,比如北美、印度和中國。

法索諾的研究結果掀起了一股麩質研究熱,麩質被認為和很多疾病有關,尤其是一些美國人特別關注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精神分裂症,乃至自閉症等等。有的研究甚至認為四分之一的精神分裂症,和五分之一的自閉症可能和麩質有關。

無麩質飲食目前成為了一種時髦飲食,尤其是在上流社會,比如好萊塢明星裡面就有很多人在踐行無麩質飲食。一般來說,專業人員的研究很少會引起大眾的注意和實踐,除非是被公共媒體炒作,或者受明星的影響。無麩質飲食的流行,明星示範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2012年,美國歌手麥莉·塞勒斯在推特上說,無麩質飲食幫助她成功減重。把麩質和肥胖牽扯到了一起,於是無麩質飲食在大眾眼裡又成了減肥食品。

據報道,從2009年到2014年這五年期間,美國採用無麩質或低麩質飲食的人增加了兩倍多。這股時髦風也吹到了國內,甚至出現在了一些學術報告上。最近正在流行的《穀物大腦》,也是伴著這股時髦風靡的。

儘管對於乳糜瀉和麩質過敏的病人來說,無麩質飲食的益處顯而易見,但對於其他疾病的治療及保健作用,因為還缺少可靠的證據,並沒有得到專業人士的支持。

無麩質飲食依然需要權衡風險和收益。普通人在沒有治療指證的情況下採用這種飲食,不會有收益,反而會增加支出和風險:

第一、無麩質飲食價格較高。作為治療手段,美國FDA已經嚴格要求標有gluten-free的食品必須檢測不出麩質,成本自然會高出許多;

第二、無麩質飲食可能無助於減肥。因為剔除了麩質的食物,口味往往下降,需要添加其他增加口味的東西,會讓人攝入更多熱量;另外,過於嚴格的無麩質飲食還減少了膳食纖維的攝入。即將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嚴格食用無麩質飲食的人,2型糖尿病的風險反而增高。

第三、最新的研究發現,嚴格無麩質飲食者的尿中砷和血中汞增高,原因可能是過多食用大米——稻米在生長過程中容易吸收環境中的砷。

科學發現可以給人類健康帶來福音,但要建立在合理解讀的基礎上。對來自大眾媒體的炒作和名人的示範,切忌盲目跟風趕時髦。

李長青,內科學(消化系病)博士,貓頭鷹作者,現任山東大學齊魯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

首發「科學貓頭鷹」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外婆80多歲,血糖一直保持很高水平,吃藥不規律,想起來就吃。建議她打胰島素,嚴詞拒絕,神色大變?
這種藥物拯救了上億患者,發明者卻只收了 1 美元
請問糖尿病人不能吃什麼?吃什麼對身體好?
空腹血糖正常就不是糖尿病?未必!
預防糖尿病腎病的8個方法

TAG:无麸质饮食 | 糖尿病 | 饮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