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婆的七個秘密(4)-天真主的秘密

作者:戴夫杜特·帕特奈克(Devdutt Pattanaik)

第一章 濕婆的七個秘密(1)-林伽的秘密 - 知乎專欄

第二章 濕婆的七個秘密(2)-派拉瓦的秘密 - 知乎專欄

第五章 濕婆的七個秘密(5)-伽內什的秘密 - 知乎專欄

--

4. 文化是人類的幻境

自然界中,動物在繁衍季節交配,生育後代。這是一種生存本能,受到荷爾蒙和生物鐘的約束。這不是一種選擇,並不伴隨著性高潮。只有在人類中,性才是一種選擇,一種尋歡作樂的行為,並不一定需要以繁衍為結果。濕婆是不朽之神,不需要繁衍。濕婆永處極樂,不需要尋歡作樂。他無需一切,不求一切,因而獨立於自然。當濕婆睜開雙眼接納女神時,他只是為了賜福。他對世俗生活懵懂無知,並不知道如何與她雙宿雙棲。因此女神坐在他身上,以世俗的方式引導他。

一天, 一群仙人來到吉羅娑,看到薩克蒂正坐在濕婆身上。薩克蒂一時羞慚,用蓮花花瓣遮擋自己的臉。對世俗無知無覺的濕婆,毫無尷尬羞愧之色,繼續自行其事。聖人們駭立當場。他們意識到,濕婆並不是故意要讓他們震驚,他只是不知自己行為不合時宜。他是無知的。或更準確說,他是天真的。他心念純凈,未染俗務。他們稱他為天真之主(Bholenath),即毫無矯飾的神主。他是心思單純的聖賢。

但文化既不天真,也不無知。文化的規則和偏見並不讚許濕婆的行為。這會令信徒尷尬、不適、困惑。因此仙人們說,薩克蒂和濕婆親熱的景象——女神通過這種方式讓濕婆參與世俗——不能為人所見。這種親熱要用象徵物來呈現。於是人們用林伽-約尼組合來敬拜這對神祇夫婦。

濕婆就像那隻擺在濕婆林伽之前的烏龜,總想溜回自己的殼裡。因此女神努力讓他雙目睜開,關注人事。她變成了一個水壺,懸掛在濕婆頭頂。水從壺底的小洞滴落,不讓濕婆沉入睡眠,如此他可一直用慈惠的目光賜福他的信徒。他就像張開蛇冕的蛇,靜止、警惕,知曉眼前一切。滴落的水意味著流逝的時間。水從壺中慢慢耗盡,呼吸也從我們身體慢慢耗盡。我們此生為人,是為了覺醒原人,否則即使得到人類想像的賜福,也始終是動物。

濕婆並不反對和否認文化規則、儀式和祭祀。他只是對此毫無概念。他不是叛逆者,只是單純。這點在濕婆和帕爾瓦蒂的婚姻中表現得最為明顯。

帕爾瓦蒂一定要濕婆像個新郎去上門,請她父親把她的手交到濕婆手中。當她母親曼娜和她的姐妹們出門迎接新郎時,被眼前的景象嚇壞了。

新郎通常是騎著母牛前來,而濕婆騎的是公牛。他沒有穿華服,抹檀香,而是裹獸皮,塗骨灰。他頸上圍的不是花環,而是蛇。他沒有佩劍,卻握著三叉戟。迎親樂隊不是吹笛,而是搖鼓。他的扈從是妖魔鬼怪,伽那、普勒摩塔、葯叉、布特[1],一個個青面獠牙,眼睛通紅。這些人包括濕婆都喝一種大麻飲品,而且用的不是杯子,是頭蓋骨。

濕婆粗野狂放的形象既有恐怖的一面,也有和善的一面。恐怖相被稱為黑怖尊,在神廟中的祭品是酒。溫和相被稱為白怖尊,祭品是牛奶、甜食,此形象又名巴圖克·派拉瓦,或天真之主。[2]

帕爾瓦蒂的母親曼娜(Mena)厭惡濕婆的粗野之態。帕爾瓦蒂的姐妹和姨母們取笑她。帕爾瓦蒂的父親喜馬拉雅山王不能理解女兒為何選擇這樣一位夫婿。他是野蠻人,是粗鄙而未經教化的隱修者。

女神意識到父親和夫婿之間的矛盾。當她還是薩蒂,她父親是達剎的時候,也發生過同樣的事。她走到濕婆面前,跪在他腳下祈情,「他們的智慧不足以了解你是何人,但你的智慧足以明白他們是何等樣人,因此唯有你才能解救這一狀況。請你行為舉止如他們所願。遷就他們,讓他們認可你,習慣你。你們相處融洽後,他們才會了解你。

帕爾瓦蒂對濕婆和家人的衷情,打動了濕婆。他決定順應這個世界。他化身為美如蘇摩者(Somasundara),即俊美如月之人。他除去骨灰、蛇和獸皮,塗上香料,披上綢衣。他英俊無匹,溫雅可親,氣度莊嚴。他以這種形態向山王提親。帕爾瓦蒂的手交到了他的手中。在濕婆和薩克蒂的婚禮上,所有人都歡欣鼓舞。永恆的宿敵阿修羅和天神,也只在這個場合上一起跳舞。

濕婆和帕爾瓦蒂之間關係的最佳表徵,是濕婆的乘騎,公牛南迪。

為了馴服公牛,必須將之閹割。失去睾丸,就失去了好鬥的雄性荷爾蒙,變成溫和的閹牛,負重的動物,能夠犁地拉車,服務社會。閹牛歸順了家庭,但並不能繁衍後代。為了繁衍,又必須讓公牛完好無缺。一頭完整的公牛野性好鬥,與母牛交媾能生產牛犢,提供牛奶。一頭完整的公牛無法馴服。為了人類的發展,只能讓它四處遊盪。

公牛南迪代表了濕婆的自主和能力。雖然帕爾瓦蒂坐於濕婆身側,濕婆並沒有完全歸順家庭。他的力量來自其野性。通過帕爾瓦蒂,濕婆參與到世界中去,但仍然格格不入。

商羯羅不是毗濕奴。商羯羅只參與原質,而毗濕奴創造不建立於恐懼之上的文化(Sanskriti)。毗濕奴參與世俗,化身各種凡人,成為文化的一部分。濕婆從遠處旁觀文化,耐心等待人類克服內心的獸性。毗濕奴的故事發生在具體時空之中,有特定的時代(yuga),在特定的城市(三分時代羅摩的阿逾陀,二分時代黑天的牛村[3]),而濕婆的故事沒有特定的時空。毗濕奴創建正法之路,使人類克服內心的獸性,有益社會。濕婆創建棄絕(vairagya)之道,拋棄了社會本身。對毗濕奴而言,文化是克服獸性,發現人性的跳板。對濕婆而言,文化是幻境,使人類偏離克服獸性發現人性之路。雖然方式不同,但正法與棄絕的目標是一致的。他們想讓管理社會的生主轉變為克服內心獸性的獸主。

濕婆和薩克蒂婚後回到吉羅娑,薩克蒂說,「我想要個房子。」天真主問為何。「為了夏天能躲避炎熱。」她說。但他給了她一棵菩提樹遮陰。他全然不解為何需要房子。為了讓他明白事理,她又問,「冬天又該如何避寒?」他把她帶到火葬場,給她火葬堆的溫暖。他說,每天晚上都能找到火葬堆。「下雨怎麼辦?到時候樹和火葬堆都不能為我們擋雨!」薩克蒂意識到丈夫還是沒懂,不由惱怒地大聲問。他攬她入懷,飛上雲霄,那裡不會下雨。從此濕婆得了「馭雲者」(Jimuta-vahana)的名號。

濕婆的信徒中有一派托缽僧,他們追求濕婆不為文化束縛的能力。他們和濕婆一樣待在火葬場。他們和濕婆一樣有什麼吃什麼,甚至吃人肉。食人在文化中是禁忌,但在自然中不是。許多動物同類相食,食人僧(Aghora,音譯「阿苟羅」)也是,他們參與這種行為,要徹底瓦解社會秩序。他們甚至與屍體發生性行為,有種種不合世俗,見棄於社會的習俗。「苟羅」(ghora)意為恐懼,「阿苟羅」就是心無畏懼之人。從文化視角看,食人僧的行為令人恐懼,具有顛覆性的,他們拒斥一切合宜和吉祥的概念。但食人僧如此行為並非為了嚇人。他們只想無視文化的目光。他們想要打破一切將世界劃分為合宜與不宜、吉祥與不吉的社會環境。他們想要和濕婆一樣超凡脫俗。

但薩克蒂想要濕婆更順應家庭。她想要他成為能為妻子建造房子的丈夫。濕婆並不理解薩克蒂對房子的需求。他認為這是負擔,是依附,是悲哀的根源,但他決定為了愛和尊重而遷就她。他請羅波那為她建了一個房子。

羅波那是羅剎王。羅剎被視為魔鬼,因為雖然他們擁有人類的智慧和辨識力,卻自行選擇了叢林法則,意欲掌控周圍的所有人。羅波那的父親是毗屍羅婆(Vaishrava),毗屍羅婆的父親是補羅斯底耶(Pulatsya),梵天的另一位心生子。因此羅波那是梵天的後裔。在隱喻上,羅波那是梵天的一種形態,是在想像被數層恐懼所扭曲和纏結時產生的。

梵天的五個頭中有一個是被濕婆擰下來的,而羅波那有十個頭。羅波那把這些頭砍下來獻給濕婆。他用自己的一顆頭和一隻手創造了維納琴。頭為琴瓢,手為琴梁,筋為琴弦。這就是樓陀羅維納琴,即獻給濕婆的琴,又名羅波那之手(Ravan-haath)。它是世界弦樂器的鼻祖。羅波那用這架琴演唱了一曲濕婆頌。濕婆對羅波那自願犧牲腦袋而感到高興,這隱喻了思想逐漸開解和凈化的過程。作為天真主,他沒有等這些頭全被砍下來,他不耐煩地大手一揮,說羅波那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信徒。

羅波那是信徒,但不是具有智慧的信徒。他只是一個聰明的信徒。他向濕婆求取脫離恐懼的自由,並非通過信仰,而是藉助力量。當濕婆請羅波那為薩克蒂建造房子,羅波那使用《構造經》(Vastu Shastra)的知識,即風水玄術,建了一座宏偉的宮殿,其美舉世無匹。宮殿造好後,羅波那捨不得了,對它產生了貪慾。當濕婆說,「你建了這麼好的宮殿,我該如何回報你?」羅波那就把宮殿本身要過來作為報酬,單純的濕婆說「如你所願」。薩克蒂喜歡這個宮殿,一直盼著能住進去,當羅波那宣布濕婆已將宮殿送給了他,她簡直無法置信。厚臉皮的羅波那還邀請女神作為客人或租戶住進宮殿。

薩克蒂差點和濕婆翻臉,但她也明白他只憑本性行事。他並不明白房子、家、財產這些概念的意義。她只能接受他的本性。

有一次,羅波那拔起吉羅娑山,想要把山連同住在山上的神明一起帶到他在南方的楞伽島國去。濕婆並不介意,但薩克蒂不高興了。她請羅波那住手。羅波那拒絕說,「我比濕婆的力量更大,我能把他和他的妻子、他的家都放在肩上扛走。」濕婆聽到這話,就用大腳趾踩住地面,這力量極其巨大,羅波那頓時被壓趴。羅波那唱了一曲濕婆頌,深致歉意。濕婆的怒氣來得快去得也快。羅波那得到了原諒。

羅波那利用濕婆這種輕信的性格,喪心病狂地向濕婆提出請求,「我要娶你的妻子為妻。」濕婆回答說,「只要她願意跟你走,隨時可以走。」作為天真主,他不明白妻子、配偶權和婚姻忠誠這些概念的意義。薩克蒂決定給這個卑鄙狡詐的羅剎王一個教訓。她捉了一隻青蛙,把它變成妙女子曼度陀哩(Mandodari),讓她坐在吉羅娑山頂。當羅波那來到山頂,看到這位妙女子,便認定她是隱修者濕婆的妻子帕爾瓦蒂。他將她一把抓起,帶到楞伽,封她為王后。魔王和蛙女顛鸞倒鳳,濕婆和薩克蒂看得不亦樂乎,魔王以為他已騙倒了濕婆。

濕婆這種顯而易見的天真源自其深廣的智慧。他知道力量並不能克服恐懼,只能激發更多的恐懼。濕婆的視界無限,羅波那的視界有限。最終羅波那會意識到自己的愚蠢。最終聰明的魔王會意識到他永不能智勝神明。

作為商羯羅,濕婆有求必應。有時這種賜福出自偶然。有一次,一個竊賊和殺人犯從士兵手中脫逃,他爬到樹上躲了一整夜沒被追捕者發現。他待的那棵樹是木橘樹,樹下有個濕婆林伽。他無意間落了幾片木橘葉到林伽上。這足以讓濕婆原諒這個竊賊和殺人犯。

一名叫德羅波蒂的女子曾向濕婆求取一個丈夫,要誠實、健壯、有才、英俊、聰慧。濕婆給的不是一個擁有五種品質的丈夫,而是五個各具一種品質的丈夫,全然沒考慮一妻多夫的文化禁忌。

文化的本質是接納一部分行為和一部分人,並排斥其他。竊賊、罪犯、鬼怪、妖靈在文化中沒有立足之地。但他們能在濕婆那裡找到庇護。濕婆周圍都是各型各色被社會視為魔鬼的生靈。他接納他們,與他們同坐共舞。他並沒有排斥社會成員,而社會成員覺得很難與這樣一位對妖魔鬼怪一視同仁的神祇發生聯繫。

女神別無選擇,只能忍受濕婆的行為。她本質上是萬物之母,知道他們的由來和性狀。但她也是文化之女,明白文化為何迴避這些生靈。她努力讓主流社會與編外人士和平共處。但她也深知對萬物一視同仁的濕婆才是濕婆,他的目光超越了社會對吉祥與不詳的區分。

有一次,一個阿修羅向濕婆求取賜福。「我把手放到誰的頭頂,誰就化為灰燼。」濕婆應允了賜福後發現這個阿修羅就是想把手放到自己頭上。濕婆不知該如何對付這個愚蠢的阿修羅,只能逃跑。如果濕婆被滅,整個世界也完了。但阿修羅毫不考慮世界,他只想著自己,如果告訴世人是他滅了濕婆,他將會權傾寰宇。濕婆向洞悉人心的毗濕奴求助,毗濕奴化身為名叫摩西尼的魅惑女子,用迷人的微笑誘惑愚蠢的阿修羅。阿修羅只看了摩西尼一眼,就將濕婆拋在腦後。「嫁給我吧。」他懇求她。摩西尼說,只要他能效仿她跳舞,她就嫁給他。她跳起來了,阿修羅緊隨她的舞步,一板一眼地模仿她的手勢足姿,搖臀扭頭。跳到某處,她把手放到自己頭頂,他也照做。一瞬間他化為灰燼。濕婆的賜福應在他自己身上。

阿修羅代表妄自尊大的人性。濕婆對人性足具信心。而毗濕奴明白人性的聰慧足以讓他們做出蠢事。這種人性最終會發明短視的技術和社會結構,傷害人類和自然。毗濕奴想讓人類自省這種方式的愚蠢之處。但濕婆並不關心此事。即使人類自我毀滅,原質也永遠會以某種形態存在,而原人永遠與原質同在。

濕婆的不合世俗也在神廟祭品中得到體現。他的祭品中有一種有毒植物曼荼羅的花和果實,這種植物從不種在家裡。他最愛的飲品和煙是用印度大麻的葉子和花製成,這種毒品被世界上大多數政府定性為非法。他選擇的飲食和同伴被認為是有害的。社會需要規範,要求遵守規則。濕婆認為這些沒有意義。

有一天,毗濕奴讓天神和阿修羅去攪乳海以得到長生不老的靈藥甘露(Amrita)。攪動中從乳海出現的許多寶物,被天神、阿修羅和毗濕奴取走。最後乳海吐出巨量的「訶羅訶羅」(Halahal)毒藥。誰都不想要。於是大家懇請單純的隱修者濕婆把它拿走。濕婆二話不說就照辦,因為他覺得甘露和毒藥沒區別。也只有作為瑜伽之主的濕婆才能吞下可怕的毒藥。

濕婆曾經對帕爾瓦蒂說:「我看重的不是獻給我的東西,而是與之相隨的情感。」泰米爾語的《大往世書》[4]講了部落青年提那的故事,他每天打獵歸來,就把野花頂在頭上帶回來供奉林伽,用嘴將山泉含回來澆灌林伽,打獵得來的獸肉,他親手剔除骨頭後獻給林伽。還以經書上記載的方式,向林伽供奉鮮花、焚香、骨灰、牛奶和水果。為了考驗誰的奉獻真誠,濕婆讓林伽長出了一對眼睛。其中一隻眼開始流血。祭司以為是噩兆,落荒而逃。提那卻竭盡全力去止血。實在止不住,他就挖出自己一隻眼獻給林伽。「此乃真情。」濕婆說罷,歡迎提那去吉羅娑。

作為妻子,薩克蒂問了濕婆許多問題。她迫使他走出沉默,顯露智慧。許多印度典籍採用了薩克蒂與濕婆對話的形式。據說毗耶娑仙人所著的《羅摩衍那》,是由那羅陀仙人講給毗耶娑的,而那羅陀是從公牛南迪那裡聽來的,南迪又是聽到了薩克蒂與濕婆的對話。葯叉聽到了薩克蒂和濕婆的對話,將之寫成《故事海》[5],書中的寓言故事,講給了全世界各個地區,各個年齡的孩子聽。

曾經有條魚聽到了濕婆和帕爾瓦蒂的對話,個中智慧讓它脫去魚形,重生為人。他以「魚主」之名聞於世。他將怛特羅傳給學生納特[6]和悉陀。因此怛特羅通常採用濕婆-薩克蒂對話的形式。

怛特羅有時又稱「阿笈摩」,以便區別於吠陀經的別名「逆笈摩」[7]。阿笈摩與逆笈摩的區別是,阿笈摩只敬拜有形神祇,即「有德梵」,而逆笈摩只崇拜無形神祇,即「無德梵」[8]。阿笈摩更為通俗,推崇具象,而逆笈摩更為難懂,推崇抽象。阿笈摩重視祭祀引起的情感,而逆笈摩重視祭祀揭示的智慧。阿笈摩將原質置於原人之前,逆笈摩將原人置於原質之前。在怛特羅中,女神是薩克蒂,即應被追求的力量;在吠陀經中,女神是摩耶,即應被超越的幻境。

但濕婆經常不喜歡人性的不足和局限,人類不具備他那樣的智慧和能力。人性就是紛紛擾擾,自尋煩惱。人類要努力才能讓自己集中注意力。薩克蒂經常在濕婆講解時打哈欠。這讓濕婆惱怒。他大發脾氣,拋下女神,離開吉羅娑的皚皚山峰,躲進了雪松林。女神只能把他哄回來,有時她化身為魅惑的吉羅特(Kirata),即部落女子。

有時薩克蒂表現出不感興趣時,濕婆就詛咒薩克蒂。一次他詛咒她投生人間變為漁女。他剛發出詛咒就後悔了。為了帶她回來,他化身漁夫,和她比賽捕捉海里一條威脅漁民生計的鯊魚,他贏得她的敬佩,也娶回了她。

薩克蒂對天真主循循誘導,要對人類更有耐心。想像力除了思考和智慧,還有其他用處。那就是娛樂。這對神祇夫婦創造了遊戲和人偶,幫人類度過閑暇時光。因此女神節(如排燈節和十勝節)會出現棋盤遊戲和人偶。濕婆對遊戲、人偶不屑一顧,認為是和手鼓一樣耍猴的玩意兒,但薩克蒂認為是幫助人類過好生活的無價之寶。

一天,帕爾瓦蒂用手掌遮住濕婆的雙眼。世界陷入黑暗。為了讓太陽重現光明,濕婆睜開了他的第三隻眼。他的目光如此熾熱,帕爾瓦蒂遮擋他雙目的手掌流汗了。從汗水中誕生了安陀迦,一個誕自黑暗的孩子。這個孩子送給了一個沒有子嗣的阿修羅。安陀迦長大後,從梵天那裡求取到一項賜福,他將戰無不勝,除非他用渴欲的目光望向他的生母。不知自己身世的安陀迦,踏上了對世界的征伐。無人能打敗他。最後他來到吉羅娑挑戰濕婆。濕婆正沉浸於冥想,對挑戰不理不睬。安陀迦爬到山頂,瞧見坐在濕婆身邊的帕爾瓦蒂。他心中立刻充滿了情慾,並不知道他想要的人是他的母親。帕爾瓦蒂求濕婆睜開雙眼,阻止他們的兒子做出大逆不道之事。濕婆睜開眼,用三叉戟刺穿了安陀迦,讓他活活流了一千年的血,最後血流幹了,只剩一把骨頭。飽受折磨的安陀迦終於明白他渴求的女子是自己的母親,而濕婆是他父親。他向神祇夫婦致歉,並留在吉羅娑當伽那。

安陀迦出生是因為第三隻眼睜開,這點很重要。這個故事將注意力轉向超驗目光的不同範圍。左眼和右眼代表了能夠區分正確、錯誤行為的目光。第三隻眼視這些區分為無物。這一智慧之眼無法與文化共處,因為文化將自身定義建築在區分、劃界、等級之上,它容納一部分,排斥另一部分。在文化中,規則將女人轉為妻子,將男人轉為丈夫。超驗的目光將這些規則視為人力所致,並由此認為是幻境。這種目光無法區別女人和妻子。因此濕婆將妻子交給羅波那時並不覺尷尬。因此從第三隻眼生出的孩子認不出母親,克服不了亂倫的想法。

據說濕婆天真到不僅不解女人和妻子的區別,還不解男人和女人的區別。當毗濕奴化形為摩西尼時,他當著妻子的面一把摟住摩西尼。毗濕奴和帕爾瓦蒂都不知道該如何告訴天真主,這種喜愛的表達在文化中是不合宜的。同時,天真主讓他們向文化規範發出質疑:為什麼某些行為被接納,而另一些不行?什麼是合宜的基礎?為什麼文化停滯不動?為什麼人類的目光改變時,人類的一切構造卻不發生變化?

一天,跋吉羅陀祈求梵天讓流淌在天界的銀河恆河下凡,那樣跋吉羅陀死去的祖先都能得到重生[9]。「任何人,哪怕是最邪惡者,也應該得到一次機會。」他說。梵天答應了,命令河神恆河自星空而降。然而降世的洶湧河流足以摧毀大地。恐懼的跋吉羅陀請求濕婆分散恆河之流。濕婆同意了,他站到了從天而降的恆河下面。驕傲的恆河突然發現自己陷在了濕婆纏結的發縷中。她的水流被濕婆的頭髮所承接。濕婆由此成為「承接恆河者」(Gangadhara)。湍流自濕婆的髮髻噴出,變成柔緩的溪流澆灌大地,使生靈潔凈,使亡靈重生。

如果濕婆的發縷代表精神力量,恆河的水流就代表物質力量。濕婆承接恆河之力,控制她的波濤,讓她不能傾覆大地。由此濕婆蘊含在體內的力量,通過恆河傳至世間。在濕婆神廟中,人們用清水、牛乳澆灌林伽,希望能吸收濕婆的「塔帕」[10],使之造福他周圍的世界。只有當濕婆的「塔帕」離開他的軀體,他周圍的冰雪才能融化,江河才能流淌。獨居于吉羅娑雪頂的濕婆,才能作為商羯羅與高麗一起坐在迦屍城的恆河岸邊。

譯註

[1] 【普勒摩塔】Pramatha,一類善良的鬼怪。【布特】Bhuta,一類精靈,意為「存在」,濕婆有個名號叫Bhutanatha,即布特之主。

[2] 【黑怖尊,白怖尊】Kala-Bhairava和Gora-Bhairava,Bhairava是畏怖相,濕婆砍梵天頭時所呈現的恐怖形態。Kala是黑色,Gora是淺色。這兩個詞也音譯成卡拉·派拉瓦、葛拉·派拉瓦。此外Bhairava還有一種解釋,Bha是創造,ra是維持,va是毀滅,Bhairava意為生命的三階段。

[3] 【牛村】Gokul,現今位於北方邦馬圖拉城西南十五公里處,印度教認為是黑天童年生活的地方。

[4] 【大往世書】Periyar Puranam,成書年代在12世紀,內容關於63名納耶那(Nayanar)的故事。納耶那是泰米爾濕婆派的權威詩人。

[5] 【故事海】Brihad-Katha-Sagar,現存最大的印度民間故事集,成書於11世紀,作者相傳是月天(Somadeva),共有18卷124章,21000頌。

[6] 【納特】Nath,濕婆派的一個分支,吸收了濕婆派、佛教和瑜伽的傳統。此派將濕婆視為原初導師(Adinatha)。9-10世紀魚主和牧主(Gorakshanath)的思想對其影響巨大。

[7] 【阿笈摩,逆笈摩】Agamas,Nigamas,阿笈摩又稱怛特羅,意思是傳統或「傳承」,內容包括星相學、認識論、哲學教義,冥想修行,四種瑜伽,咒語,寺廟建築,神祇崇拜等。典籍用梵語和泰米爾語(南印)書寫。三大分支是濕婆派、毗濕奴派和性力派。逆笈摩即為吠陀經。有種說法是,濕婆對薩克蒂說的話是阿笈摩,薩克蒂對濕婆說的話是逆笈摩。

[8] 【有德梵,無德梵】saguna brahman,nirguna brahman,商羯羅不二論的一對概念。無德梵是無形無相,沒有屬性的梵,也是至高梵,有德梵即有屬性,可具現為一切神祇。

[9] 【跋吉羅陀】Bhagirath,甘蔗王朝的王子,他的六萬個祖先因馬祭受到仙人的詛咒,死後無法重生。跋吉羅陀苦修千年,讓恆河下凡,流過祖先的骨灰,讓亡靈重生。在印度教,恆河是能夠滌清一切罪愆的聖河,而人死後能夠轉世重生。

[10] 【塔帕】tapa,梵語tapas,精神之火,也指精神修鍊。在《林伽的秘密》中也有講到。


推薦閱讀:

如何與印度人談笑風生?
看完旅印中國留學生的三個真實生活片段,你對印度還抱有偏見嗎?
印度的名字是來自 India 還是印度教的 Hindu?
關於印度的紀錄片?
《薄伽梵歌》Dharma之間的矛盾如何調和?

TAG:印度神话 | 印度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