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做到「愛自己」?
每一次當我對一個人說「你要學會愛自己」,對方都會貌似理解狀,只有一個人問我:「我知道我要愛自己,但是萬老師我不知道我應該怎麼愛自己,難道給自己吃好吃的,穿好看的衣服就是愛自己嗎?或者帶自己去旅遊,去消費就是愛自己嗎?這樣的愛自己又有什麼意思呢?能解決什麼問題呢?」
聽到她的問題我挺吃驚的,原來「愛自己」是如此空洞的一句話。
其實愛自己就是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自己尊重的人,你尊重誰就以他為楷模去修正自己的言行,向他學習。
另一個個案跟我說:「我特別佩服儲時健。」
「OK,很好,那就向儲時健學習啊。」
「那我向他學什麼呢?」他問,是啊他們行業不同,人生經歷不同,學什麼呢?
「儲時健之所以能成為儲時健是因為他不向命運妥協,這值不值得你學習呢?」我問他,他點點頭。
「他非常的敬業,為了種好橙子親自去挑選雞糞,買雞糞的時候都要親自用手摸一摸,捏一捏,一下子就可以知道雞糞的質量怎麼樣,這樣的敬業值不值得你學習?」他又點點頭。
「儲時健非常獨立,在他最艱難的時刻,他都沒有輕易向別人求助,依靠自己的力量從深谷里爬出來,這值不值得你學習呢?」他再次點點頭……
「儲時健令人敬佩的不是他創造了什麼輝煌的成績,而是他跌到谷底後的反彈力,這值不值得你學習呢?」他無比感嘆地說:「原來學的是這些……」
如果你愛自己,就培養自己成為一個讓自己尊重的人,這是第一點。
如果你愛自己,就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被愛的人。
現代心靈類讀物特別多,其中有一句話特別時髦——每一個人都是值得被愛的。
我的一個個案就理直氣壯地跟我說:「不是每一個人都是值得被愛的嗎?為什麼沒有人愛我?」
我看看她,問她:「那你告訴我,你哪可愛?哪值得被別人愛?」她瞪大眼睛看看我「還得這樣啊。」
對啊,還得這樣,如果你都沒幹什麼值得別人愛的事,憑什麼對方就愛你?或者你剛乾了一兩件值得被愛的事,就開始抱怨對方沒有注意到你,憑什麼對方會愛你?當你開始抱怨的時候,你所有的付出全部歸零,而後不但歸零還會變成負數,那麼對方憑什麼會愛你?
「你看看你精神崩潰的樣子,你問問你自己,你愛不愛你自己?」我問她,她笑:「我經常覺得自己特討厭。」
所以愛自己就培養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被愛的人,這是第二點。
如果想要做到以上兩點,又首先要學會的就是自律,自律就是看著自己不做不應該做的事情。比方說看著自己不傷害別人,不幹偷偷摸摸苟且的事,不會沉迷於賭博、吸毒等行為,誠實無欺,不罵人不詛咒別人,不挑撥離間,不湊在一起八卦,在別人背後論人是非長短,不放縱貪慾,不會情緒化……等等。這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修養,這些基本的個人修養如果做得到,你絕不會討厭自己。
其次做人做事要跟隨「良知」,而不是跟隨「慾望、情緒」,你的良知所引領的方向雖然總是看上去會吃虧,但是最終的結果卻往往會是共贏,而且跟隨良知不會讓你有機會覺得自己很卑劣。
現代人經常會陷入「良知」和「慾望、情緒」的掙扎中,用我的個案話說:「萬老師我腦子裡總是有兩小人在打架,我不知道該聽誰的。」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問題,心裡有兩種不同的意見,聽這個的會讓自己吃虧,聽那個的會讓自己覺得不是好人,不斷的掙扎,絕大多數人會選擇滿足「慾望、情緒」的做法,而不會選擇良知,因為選擇良知讓自己的內心不平衡,而且良知在現代社會看上去那麼傻,一點也不聰明,但是良知的選擇會讓你愛上自己,會讓你覺得「我是一個多好的人」。
怕吃虧的人,實際上總是會吃虧,不怕吃虧的人總是能夠佔到便宜,《大學》說:「財散則民聚,財聚則民散。」又說「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才,有纔此有用」,土為疆域,在現代可以解釋為事業的基礎,有人才會有事業的基礎,而人的聚集來自於敢吃虧,敢散才,培養德行。這其實才是一個人建功立業,發家致富的根本。所以「德者本也」。
有一個女孩跟我說她跟同學發生了衝突,最近有一個她認為很好的工作機會,她想告訴這個同學,因為同學的家境不太好,需要半工半讀,她覺得可以幫到這個同學,但是她又很掙扎,如果告訴了同學,覺得自己之前跟她發生了衝突,氣不過,她說:「我們發生了衝突,但是那是她的錯。」可是如果不告訴,又覺得自己不好……不知道她掙扎了多久才來問我,結論是:就是因為我太善良了,所以才會這樣掙扎。
我很坦率地說:「你不能侮辱善良這兩個字,善良的人永遠都不會覺得自己善良,善良的人只會認為自己不夠善良。」
如果連這樣一件小事,甚至都不是你自己提供的工作機會,你都要掙扎告不告訴對方,都要覺得自己是因為善良才掙扎,其實是因為你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善良,你也決不會愛你自己,你也不會覺得自己可愛,當然也不會有人愛上這樣的人,即便會一時產生慾望,但那慾望無法帶來愛,愛不會因為慾望而存在,愛只會因為溫暖、善良、給予等等良知而存在。
在你幫助別人的時候,其實是在幫助自己,人際關係就象是銀行,不往銀行里存錢是取不出錢來的,即便現在有了信用卡,但是信用卡是有限額的,欠了債是要還的,這跟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是一模一樣的,想要獲得良好的人際關係,就要學會先存錢,不到萬不得已不要輕易取錢,這樣才能積累財富,才能積累人際關係,你身邊的人也會因此覺得你是一個值得別人付出情感交往的人,這些人就象一個人身邊的鏡子,當鏡子映照出一個可愛的人,值得被尊重的人的時候,你才會覺得自己是可愛的,值得被尊重的,這才是真正地愛自己。
現代人太急於獲利,功利心讓一個人完全沒有能力等待,常常是付出就要立即取得回報,結果有的年輕人居然身邊一個朋友都沒有,這樣的人也不會有良好的夫妻關係,因為夫妻關係應當是最親密的朋友,沒有「義」不會有「情」。
想要讓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還需要學會允許自己犯錯,不要過度討伐,允許自己犯錯意味著你能夠包容別人的錯誤,絕大多數人在自己犯錯的時候會非常強烈地自我討伐、批判,然後緊接著就會為自己找借口,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不斷地抱怨,怨天怨地怨父母怨生不逢時怨懷才不遇……因為只有抱怨別人才能把自己的錯誤轉嫁到別人身上,從而有機會假裝自己完美無缺,但這隻會讓你清楚地看到自己有多麼令人討厭,所以允許自己犯錯,給自己時間成長,學會為自己負責,敢犯錯,也敢承擔犯錯以後的責任,不要歸罪他人,這才是打破死循環的開始。
在日常生活中還需要學會「不要過度付出」,過度付出往往會帶來過度操控,會僭越。
一切付出都應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關注到自己需要什麼,然後隨順給予別人,因為你的需要就是別人的需要,如果你額外努力去尋找、猜測對方的需要,結果要麼就是給予的不是對方需要的,要麼就是因為自己這種額外的努力,而開始要求回報,對方沒有回報就會痛苦,怨恨,會抱怨對方,結果本來付出可以得到愛,但是卻讓對方厭而遠之。
所以「不要過度付出」,在想到自己需要的同時順便給予對方,就不會給自己增加額外的負擔,因為不是額外的負擔,所以也不會向對方索取回報,而且因為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所以不會因為對方的拒絕——猜錯答案,而產生挫敗感,而且因為先想到自己的需要,所以也會把自己照顧很好,不會寄期望於別人的照顧,也就不會成為別人的負擔,這樣才會因為付出而帶來愛的回報,你也會因此而感覺自己是可愛的,值得愛的。
然後要學會看住自己內心的貪慾,貪慾與純潔往往是對立的,一個人不再純潔不是因為他有了性慾,而是因為貪慾熾盛。小孩子在一、兩歲的時候很可愛,無論他們得到什麼,一、兩歲的孩子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會很滿足,沒有過度的慾望,但是當孩子超過兩歲以上,如果教育不當,就會越來越讓人討厭,無數的熊孩子讓我們鑒證了這一點,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慾望在增長。
有位女士跟我說:「萬老師你說為什麼我小的時候,我不管想要什麼,我媽不用我說她就能知道,我晚上沒蓋被子,她半夜會起來給我蓋被,但是現在,她怎麼也不能理解我要什麼。」
我看看眼前這位三十多歲的女性,覺得這實在是一件很幽默的事情,她居然不知道三十歲的人的慾望何止幾倍於四、五歲的小孩子,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要什麼,別人怎麼可能知道呢?所以她丈夫給她的評價就是「你說的,跟你真的想要的東西根本不是一回事。」
沒錯,因為語言是有欺騙性的,通過語言表達出來的內容是經過邏輯的包裝,嚴格地審判的,那強大的邏輯可以把所有人繞暈。所以這個語言表達能力非常強的女性,居然怎樣都說不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麼,她太習慣於欺騙,太習慣於放縱自己的貪慾,並且把貪慾偽裝得無比高貴,於是結果就是夫妻之間無法溝通,家暴成為家常便飯,雖然家暴是不對的,但是我能理解跟她生活在一起的那種無止境的憋悶,以及累積在對方心中的憤怒。
所以要學會看住自己的貪慾,貪慾熾盛的人無法獲得幸福,對於現代人來說,貪慾不單是指「我要什麼」,還包括「我要什麼,但我同時不想要什麼」,比方說象《人民的名義》中的高書記,「我要權力,但是我不想要責任」「我要小三,但是我不想要違紀的處分,我要貪污,但是我不要法律來處罰我」……聰明人總是會被聰明耽誤了一生。
《道德經》說「明道若昧,夷道若類」,看上去很平坦大道,其實陷阱重重,看上去很昏暗孤獨的道路往往才是光明大道。管住自己的貪慾是孤獨的,尤其是在現在社會更是如此,但這卻是一條明道,人也會因為貪慾的減少而愛上單純的自己,因為人有貪慾就會被捆縛,被誘惑,被限制,就會失去自由。
最後工作和學習是一個人學會愛自己非常重要的一步,通過學習會讓自己不斷地成長,看到自己的成長,就會產生喜悅,這個學習並不是指功利化的學習,而是心懷喜悅地學習做人做事以及熱愛的一切,而工作則會幫助一個人在環境中成長,這是獲得獨立的必由之路,越獨立心靈越強健,會提升一個人的自尊心,而自尊心的提升會去掉防禦外殼,從而讓心靈變得柔軟,更具包容性和開放性,這樣的人不單自己會欣賞自己,別人也會欣賞你。
所以愛自己不是讓自己好吃好喝,而是給自己良好的訓練,培養自己成為值得愛的人。愛自己其實是一個人一生的系統大課程,短小的篇幅根本不足以說明什麼,僅是拋磚引玉聊勝於無而已。
推薦閱讀:
※需要多久人們才能正視文身?
※越是無能之人,越喜歡遷怒於他人
※請問我奶奶的狀態正常嗎?
※科目二三次還沒過,要不要放棄了?
※壓力真的會導致頭髮變白嗎?
TAG: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