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中國文化不如西方文化?

歡迎關注公眾號:minzutuanjiedayutian

誰說中國文化不如西方文化?

近年來,一直有一股很不好的趨勢——崇洋媚外。很多人不由自主地對外來文化盲目崇拜,也就有了所謂的「外來的和尚會念經」之類的話。這本質意義上是因為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後,國人匱乏困頓的境況與經濟狀況良好的西方社會之間的巨大落差帶來的自卑。認為中國不如西方,中華文明也不如西方文明。但是,這是十分錯誤的。

與東方帝國並肩而立的羅馬帝國分裂、因蠻族入侵而滅亡的時候,東方帝國卻仍然屹立

華夏文明悠悠五千載,絕大多數時間在世界各主要文明中都是執牛耳者,中華文化一脈相承,生生不息,一直不曾中斷!當發源於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文明被野蠻的亞述、喀西特、赫梯人滅亡的時候,東方正是夏王朝統治的時代;當西羅馬帝國被野蠻人入侵、歐洲由此進入了黑暗時代的時候,東方正處於文化百花齊放的魏晉南北朝時代;當千年帝國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被信仰加持的奧斯曼人攻克的時候,東方正處於社會生產力旺盛的明王朝統治之下。

四大文明古國只有中國的文明傳承到了今天,我們有什麼理由不自豪?

東方文明與其他文明不同的是,無論政權的更迭多麼頻繁,都沒有從根本上動搖華夏文明的根基道統,哪怕是極少數的其他民族統治的時代一樣也是如此,如南北朝時的北朝、清朝等等,無外乎都是這些民族融入中華文化之中。西方則不然,很多情況下,隨著政權的更迭,前一個王朝的文明痕迹很可能會被後來的政權徹底消滅之,就像今日的古埃及、古巴比倫、古印度等等都是在異族入侵的背景下被徹底抹去了存在的文化印記。

腐朽沒落的晚清,讓中華民族失去了太多太多的土地

當然,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民族都不會長盛不衰。也因此,中華民族在晚清時代開始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恥辱與磨難。中國社會也步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

晚清時期,中國蘊含著嚴重的社會危機

首先,我們要承認,在晚清至民國時代,中國社會,無論是社會生產力還是文化可能與現代文明有很多格格不入的地方,也有一切糟粕,但是一個文明不可能永遠落後於時代,也不可能永遠領先。這和中國在清朝時期的閉關鎖國和輕視科技進步的政策是有密切關聯的。

民國時代的軍閥割據讓中國社會喪失了追趕西方的絕佳機遇

而在民國時代,中國的有識之士開始主動接受西方社會的科技與進步思想。但是,限於當時的歷史環境,軍閥混戰、戰亂頻繁,在實質上,在這一時期中國社會的整體思想高度並沒有隨著這一批進步青年一同提高。而在新中國建國前,國民黨在撤離大陸時,又洗劫了大陸人民的大量的黃金外匯與重要的機械工業,當時,中國的社會生產力瀕臨崩潰,可以說,真的是一窮二白,啥也沒有。這才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大幹特干,艱苦奮鬥的局面。誠然,在改革開放前,中國人民的生活並不好,但是那個年代的中國人用自己艱苦樸素換來了中國復興的經濟基礎。有了提高社會生產力的經濟基礎與社會基礎。中國才有信心去進行改革開放的政策。

但是,長期以來中國社會已經形成了一種「外來和尚會念經」的氛圍。在改革開放之前,我們受到宣傳的影響,認為以為世界其他國家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是在改改革開放後,普通民眾對外國的了解增多了,發現匱乏困頓的恰恰是中國人自己。誠然,中國人那個年代的確物質和文化生活不如西方國家,但是建國初的幾十年艱苦奮鬥並不是沒有成果的,當初的艱苦奮鬥奠定了後來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基礎。

改革開放給了中國發展社會生產力的機會

在這種情況下, 長期以來支撐中國民眾艱苦奮鬥的精神支柱就面臨著崩塌,民眾對於自身生活的幻滅感也在增加。以現在社會對中外之間這種巨大的差距的認知,自然可以明白,中國人的這種差距是有特定的歷史原因的。但是當時的人可能並不這麼想。要知道當初韓國、台灣地區,在五六十年代都有過社會貧困,文化生活匱乏的時候,但是他們有西方國家的援助,我們呢,一切只能靠自己。那個年代的,中國人對貧窮極為恐懼,來不及仔細想其中的緣由,就開始怨天尤人,認為是中國人自己不行,中華文化存在相對於西方的天然劣根性,但是根本不是這樣的!

《河殤》這一類代表了錯誤思想的作品,我們必須堅決批判

在那個年代,類似《河殤》這一類的偏執極端、煽動洗腦的東西也就應運而生。《河殤》把西方代表的藍色文明描繪得那麼富饒、先進,把中國文化代表的黃色文明貶得一錢不值,這就引起了那一代人的思想共鳴。

《河殤》對中華文化、中國歷史、中國社會現狀,基本上是徹底否定的態度。想像一下,當時中國社會很多人正處于思潮洶湧的時候。要知道中國歷史上的進步思潮都是在社會外部危機嚴重的時候,比如說日本強佔山東引發了五四運動、甲午戰敗引起的戊戌變法等等。那時候,很多的中國人正為自身生活的清苦而怨聲載道,類似《河殤》這種錯誤思潮也就迎合了這種心理,加劇了對祖先傳承下來的文脈精神的自卑。

王震將軍對《河殤》代表的西化思潮進行了徹底地批判

《王震傳》中,對《河殤》有一種這樣的定義,僅供參考。

「《河殤》實際上寫的是一曲整個中華民族的葬歌;用唯心史觀、地理環境決定論、中國人天生愚劣等觀點解釋中國歷史;對黃河、長城這些中華民族象徵,不加任何分析地進行嘲諷、挖苦和否定。」

王震將軍認為:《河殤》不僅徹底否定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而且徹底否定了近百年來中國人民的可歌可泣的革命鬥爭,徹底否定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進行的偉大的民主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績,竭力鼓吹「全盤西化」、走「藍色文明」之路即資本主義道路才是中國的惟一出路。

公知大V是失掉了精神與文化自信的一群人,既可憐,又可憎

小編想說一點個人的淺見,那個年代出現的類似《河殤》一類的全盤西化思潮的文化作品,可以說是打掉了幾代中國人的精氣神兒,對我們中華民族子子孫孫的精神支柱構成了沉重打擊,也影響了中國未來會走什麼道路的問題。這也是親西方的公知在前些年大行其道的重要原因!

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提出的四個自信的理論,我們必須認真學習

但是近年來,隨著中國社會的日漸開放、社會生產力的逐步發展,國人也就有了在面對外來的思想與文化有了更多的自信。在這樣的歷史條件下,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堅持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四個自信」是有著深淵的意義的,這是代表鑄就中華民族復興的精神力量的具體詮釋。

中華文明是一個包容性強的文明,中華民族是一個善於學習的民族,我們會接受外來的思想與文化中的閃光點,但是我們不會對所有外來的思想與文化照單全收。同樣地,我們也要堅持以中華文化作為民族與社會發展的根本,對於自身文化中存在的不足要實事求是、客觀認知,但對中華文明的精髓與精神傳承,我們必須堅持,必須捍衛!

以往,在文化界一直有一種很不好的風氣。

二里頭遺址發現的夏王朝宮殿復原圖,絕對秒殺同期的其他文明

敢說中國有5000年文化者,一定要冷嘲熱諷,這是沒有疑問的,敢反駁繼續打,打死以後還要往上面踩兩腳,這才解氣。但是在西方,宮殿沒廁所,沒排水管,戶口才幾百人,也沒有青銅工場,文字比鬼畫符還鬼畫符,就是發現一堆不知道從哪燒殺擄掠回來的金幣。於是,吾國專家紛紛嘖嘖:璀璨的文明!

某些人跪久了生根可以理解,但是請別把你的錯誤思想傳遞給別人

這是典型的跪久了就骨頭缺鈣站不起來,是犬儒的心態。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傳承從未中斷,哪怕是兵連禍結、國亂歲凶,也不曾中斷。在幾千年的時光中,絕大部分年代,我們無論是社會精神、生產力、文化發展,在全世界都是執牛耳的地位。只是在近代,中華民族承受了兩百餘年的恥辱,我們就能放棄祖先傳承給我們的榮光嗎?不能!

很多人趕時髦批判傳統文化、迎接西方文化,這是對傳統文化的無知、也是褻瀆

華夏幾千年的榮光,不能在我們這一代徹底斷絕,我們這一代人,要堅持本國文化的的先進性與優越性。還有,小編要糾正一個錯誤的思想,現在的中國不是崛起,而是復興,懂嗎?復興!我們只是找回失去的榮光,找回祖先賦予我們的精神而已。只有新興的國家才叫復興,擁有輝煌燦爛的文明的國度,才配稱呼為復興!

三皇五帝是我們的祖先,我們有什麼理由自暴自棄?

從三皇治世、五帝定倫,到周王朝的周公旦制訂了周禮,給中華民族注入了人文與禮儀的基因。從一開始,我們華夏民族就是一個講究人文精神的民族。近代,很多人盲目地批孔反儒思潮是十分錯誤的,很多人可能對《周禮》、四書五經等等的傳統人文經典都沒仔細讀過,只是趕時髦,拿一知半解的西方思想來兜售,顯示自己所謂的「高逼格」,這是十分可恥的。華夏民族和那些毀滅文明的野蠻人不一樣,他們毀滅文明,我們創造文明、發展文明。身為炎黃子孫的我們,有什麼理由對祖先傳承的文化道統棄如敝屣,如此心態幽微呢?


推薦閱讀:

專題一:塔納赫(Tanahk)之律法書,創世紀第二章(專題一第11篇)
巫師既然能施法,為什麼不騎飛行板凳?騎掃帚不怕壓著蛋嗎?
在普遍意義上,「法師」、「巫師」、「術士」、「死靈法師」、「薩滿祭司」五種職業間有哪些共性與特性?
為什麼維多利亞時代的莊園門前都要有迷宮一樣的灌木叢?
外國人是不是不給朋友優惠打折的?

TAG:中国文化 | 西方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