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香基礎——第5節——揮發曲線
此節內容是第3和第4節的綜合應用。兩個概念,香氣強度和留香時間,結合香料的揮發特性,做出的圖像。
如果你尚且不知道前中後調,以及每個時間點可以聞到的香氣,那本篇文章可以形象地提供一個大致的印象,並讓沒有調香經驗的朋友初窺調香到底是什麼。
- 我們已經知道香料因為具有揮發性,所以我們才能聞到它的「香氣」。
- 一塊純凈石頭,一塊磁鐵,沒有揮發性,我們不能聞到它的香氣。
用聞香紙蘸取一種香料,由於揮發性,香料分子不斷揮發到空氣中,所以,聞香紙上的香料的質量逐漸降低。
選取一種香料,繪製成(聞香紙)香料殘留量和時間的平面圖像。
其可能的圖像如下
隨著剩下的質量(殘留量)的逐漸降低,香氣的強度也逐漸降低。可見對於揮發性香料,物質的量n和香氣強度P,是正相關的。
假設,n和P是正比例關係,也就是n∝P,或者P=kn,k>0,則,
香氣強度和時間的圖像也應該類似上圖。
事實上,從感官上來說,對於一種易揮發香料,剛蘸出來那段時間,其香氣強度損失最快,隨著時間的推移,香氣強度的變化量逐漸減小。
那麼,圖像就應該是上圖所示,∣斜率∣逐漸減小的。
這個圖像適合揮發性強的香料,比如葉醇。
那麼對於揮發性不強的香料,他的香氣強度和時間的圖像是怎樣的呢。
例如,檀香油的主要成分檀香醇。
圖像明顯和剛才的易揮發香料不同:
1,曲線形狀不同,更加和緩平滑
2,香氣強度更低
3,留香時間更長
下面舉一個例子。
比如我們用葉醇(綠),2-甲基戊酸乙酯(果),芳樟醇(青木),乙位紫羅蘭酮(花木),檀香醇(檀木)按照1:1:1:1:1的比例,做了一款香水。
把這些香料的揮發曲線畫在同一個表中
要分析每個時間點的香氣,就在那個時間做一條垂直於x軸的線。
比如x=1/6,也就是十分鐘的時候,
紅線所示,我們看到,該時間點,香氣以綠色(葉醇)和橘黃色(2-甲基戊酸乙酯)最強,符合我們所說的頭香/前調,而花香不那麼明顯,木香幾乎不容易聞到。
同理,就不用畫線了,看到4小時那個時間點,花香最強,木香開始顯示出來,符合我們說的體香/中調,而綠意和果香基本不可嗅聞。
再看8小時,前調已經忽略不計,相當於沒有了,連承上啟下的芳樟醇都聞不到了,主要是木香,帶點紫羅蘭酮的花木味。
這樣講,是不是更容易理解前中後調啊。
這是簡化的一種理解方式。
事實上,沒有這麼簡單。
假設只有兩種香料混合在一起,葉醇和檀香醇。由於葉醇的揮發性強,在它劇烈揮發的時候,會「帶」走更多的檀香醇出去,定性分析上就是,檀香的揮發性變強了。
而檀香醇由於自身結構對葉醇的影響,把葉醇「抓牢」了一點,使得葉醇揮發性變弱了。
表現在圖像上,就是,葉醇變平緩了,葉醇在中間的時間點會比原來更強;檀香醇在開始的時候,會便陡峭。
這只是兩個香料,如果有三個以上,那基本就沒法分析了。
所以,以上的多物料圖像只是理論分析,不考慮各個香料之間的影響。
具體情況還是要在調香中體會,體會某些香料如何在中段「發力」,體會哪些香料會讓整體香氣沉著冷靜。
如果把縱軸定義為香氣強度,橫軸極大值定義為揮發曲線相對平緩時的時間。
並且在第二象限做其軸對稱圖像,並且平滑化。那麼我們可以得到香氣圖形。
分別對應葉醇,乙位紫羅蘭酮,檀香醇。
- 第一種,遇到的時候,我們知道它香氣強度大,但是不持久。
- 第二種,是兼具香氣強度和持久度,往往可以做香味的中堅力量。
- 第三種,是耐久最強的香料,但是香氣強度低。
第一種和第二種有較高的香氣強度,加的時候要注意用量,如果想要做中堅香氣,那麼第二種香料很適合,但是如果有種香料你不想做主體,但是加多了,後果可想而知,它會貫穿整個香氣,揮之不去。
第三種,屬於加多了也不甚明顯的香料,可以多用,但是加多了香氣沉悶,有些此類香料仍然能貫穿頭體尾,只是香氣很弱罷了。
如果能接受這些,那麼我問你哪些香料能做主體香,哪些能做修飾劑,哪些做和合劑,相信聰明的你已經有答案了。
本節內容是第三第四節的總結。有了香氣強度和留香時間的概念,我們倘若沒跳過香,也會形象化的了解香氣的變化和調香的原理。
其實,調香很簡單,就是個混合的過程,不需要去提取原料,不需要搞化學合成,也不需要套用公式,也不用死記硬背。
但是,就是因為,多物料體系的香氣的變化太難分析了,即使不怎麼發生化學反應,不去聞,坐著空想或者計算,是不能分析明白的。
調香就難在這裡,它需要用知覺去感受每種變化,香料的變化多端讓調香門檻太高,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
但是如果方法得當,可以事半功倍,所以這裡用揮發曲線給大家,尤其初學者,加深對調香的理解,實際調香並不一定非要畫個圖的,整個框架是在心裡的。
揮發曲線這裡做一個總結,謝謝各位的支持。
推薦閱讀:
※有什麼男人普遍愛聞的女士香水?
※你如何評價潘海利根的香氛?你認為哪幾款比較獨特?
※有哪些不錯可推薦的香薰精油?
※香水分裝靠譜嗎?
※從設計角度說你最喜歡哪款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