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這些焦慮,反倒讓人產生了期待

春季里的江南行,感受最深的,是無所不在的焦慮。

也許這種心緒一直都在,只不過在我們鼓搗讀小庫之前,大家沒有一個恰當的由頭對接,一個合適的出口流泄。這兩年把讀小庫做下來,大家開始了習慣就子女問題向我們掏心窩子,於是蘇州上海杭州紹興南昌一路走下來,無論是在公共場合,還是私人聚會,這些爸爸媽媽流露出的焦慮如春光般瀰漫。

這是我此前沒有想到的:似乎我們怎麼做都不對了。

是啊,無論讓孩子選擇什麼樣的路,都不那麼讓人踏實。

上公立學校,不對;上私立學校,也不對。

在國內讀書,不對;到國外讀書,也不對。

高中時出國,不對;初中時出國,不對;小學時出國,也不對。

家長陪讀,不對;孩子寄讀,也不對。

上了常青藤,不對;考上清華北大,也不對。

學成回國,不對;留在國外,也不對。

在國內發展,不對;全家移民,也不對……

大家言談思想,多是這樣莫衷一是,無所適從。

我一點兒都不覺得這些爸爸媽媽是在無病呻吟,或者說,身在福中不知福。聽他們細細說來,每個為人父母者的焦慮與茫然,都是如此真切。

相反,我倒從這些焦慮中看到了積極意義。

曾幾何時,我們對自己的未來設計,是那麼清晰而堅決,篤定又自信:有錢就好了,把孩子送出去就對了,到國外就一勞永逸了,實現全家移民,奮鬥目標也就到頭了……如今想起來,反倒覺得這些描繪得無比美好的人生藍圖,就像沒見過世面一樣虛妄。

這些年來,身邊一代代父母和子女的切身經歷,已經讓我們有了切實的體味:有了錢,到了國外,接受了最好的教育,成為職業精英,創業成功,躋身中產階級乃至財務自由……問題依然會一個疊著一個地襲來。再好的狀況,都有與之相伴的負面因素存在。

其實只是我們原來不習慣細究。往深處挖下去,所有天真的設想都經不起追問。

因為有了見識,才知道這世上沒有一好百好的方案和活法,更知道扁平化的生活一文不值,哪怕是天堂。所以才產生了焦慮。

這些焦慮並非矯情,反倒是一種成熟,知道了生活的底細就是這樣瑕瑜互見泥沙俱下。

沒有絕對一好百好的選擇,但總勝過沒有選擇。就像在上海,幾位媽媽達成的共識:我們的下一代,至少不用像我們的成長歲月中,需要承載那麼多的「必須」。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犯不著覺得對不起誰,所以,往前走吧。光是那些未知數,就讓人驚喜。

因為這些焦慮,讓我對下一代的成長,以及與孩子一同成長的家長充滿期待。大家已經沒有了那種千篇一律的夢想,和一勞永逸的念頭,不是做出選擇之後就萬事大吉了,而是可以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具備讓自己活得很好的信心,面對可能出現問題的清醒,以及解決這些問題的能力。

是的,一起走吧,給成長以歲月,給歲月以成長。

我們完全可以擁有不同於自己所構想、不同於別人所描述、不同於其他人所經歷的生活。當它來臨時,我們一點兒也不焦慮。

本文作者:老六| 個人訂閱號:六格拉底


推薦閱讀:

我為古建做講解
讀庫十年:一次電影賞析課
一場很有營養的閉幕演講
美國有沒有類似《讀庫》的文化刊物?
那些善良、細膩、笨拙、苦情、二二的、慫慫的人形動物

TAG:焦虑 | 读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