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顧問的尷尬

一、

當初我們選擇投資股票的初衷,是希望其公司的管理者利用他的專業技能,幫我們用好資金投資到收益更高的行業中。

可上市公司越來越多,哪些公司能賺錢?從3000多隻股票中挑選更好的公司,對我們來說,成了一個困難的選擇。

於是基金公司出現了,通過基金經理的專業技能,幫助我們從這3000多隻股票中選出合適的公司,給我們賺錢,為我們解決了選擇股票的難題。

可有趣的是,隨著行業的發展,基金的數量已經發展到6000多隻,當初幫我們做選擇的工具,現在給我們出了一個更多選項的難題。

這時,投資顧問出現了,投顧的出現,讓我們的選擇困難症再一次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通過這些專業領域有所建樹的成功投資者,幫我們選擇股票、基金、債券甚至更多的投資品種,讓我們的選擇變的更加簡單。

尤其是互聯網的信息中介屬性,讓客戶和投資顧問的對接變的更為容易,也讓投資顧問成為看起來的下一個「香餑餑」。

可遺憾的是,到今天,投資顧問的數量幾乎突破了30000人。

選擇,又一次成為我們投資者不得不面對的難題。

好尷尬,每一個解決方案的出現,都會帶來新的問題。魚目混雜、數量龐大的投資顧問,看起來美好,但對於用戶來說,無從選擇成為橫亘在我們和投顧之間的一道鴻溝。

二、

「昨日大盤出現顯著反彈,一方面受益於降准利好,房地產板塊的階段性走強與之高度相關,但早間大盤並未出現強勢走勢,整體影響並不明顯;另一方面是技術面超跌反彈所致,日線KDJ指標低位強勢拉升,在觸及前期低點2638點後具備反彈需求。仍需保持謹慎,低倉持有低估值、高股息率藍籌,跟蹤兩會是否有超預期政策出台。」

類似這樣的話術是不是經常在某個投資顧問的建議中聽到。看似說了不少,卻又什麼也沒說。每一個投資者選擇投顧的理由很簡單,就是想把專業的事情交給專業的人去做,給我們省下來時間去享受生活。

可現在的投顧業務,在政策指引下不得不向」把投資者培養成職業股民」的方向越走越遠,我們不僅僅需要了解證券交易方面的相關知識,需要了解國內外政策變化,甚至連險資、美聯儲加息、匯率波動這些專業的金融知識都恨不得一一精通。

做A股的投資者,真心難。

投資顧問的管制看似越來越嚴格,但實際上確是准入門檻越來越低,考量一個投資顧問是否合格的標準不是投資水平,而是是否通過一門官方舉辦的從業資格證的考試。

現在的投資顧問的模式成為分析師為主製作標準的產品,投顧為主負責推送給客戶。投資顧問的顧問屬性越來越少,營銷屬性越來越濃。不少投資顧問可能對營銷和客戶心裡越琢磨越專業,可對於證券交易的基本功卻不敢讓人恭維。在一個以用戶數發展為考核的遊戲規則下,形成這樣的生態體系也並不讓人意外。

尷尬二,面對越來越標準化的產品和參差不齊的投資顧問,想說愛你,不容易。

三、

投資顧問從合規的角度來說,是嚴禁炒股的,當然,這項規定的本意是好的,擔心投資顧問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去欺騙客戶。如果自己也炒股,提前搞一些老鼠倉,然後再把這些股票推薦給自己的客戶,讓客戶抬轎。

先不說投資顧問是否真的嚴格遵守禁令不參與證券市場,畢竟繞開這層監管的方式有多種。

從我們投資人的角度來說,選擇一個從來沒有炒過股的人去給我們做投資建議這事真的可行?

在我們用自己血汗錢在股票市場上搏殺的投資者看來,拿著一個虛擬炒股的交割單和收益率論成敗無疑就是一個笑話。要知道,炒股除了經驗、技術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心態。

用真金白銀和紙上黃金完全不同。

用自己資產的10%,和100%去投資完全不同。

用自己的資金和借著槓桿去投資完全不同。

沒有經歷過這樣的心態,讓我們如何相信指導我們投資的投資顧問能有相同的同理心?能面對不同情況的客戶有著合乎實際的建議和指導。

外行指導內行,成了投資顧問的第三個尷尬。當然,這個規定,也成就了不少民間「投資顧問」的蓬勃發展,既然考證不讓實戰,那我就不考了唄。高手在民間的說法並非空穴來風。

四、

收費,投顧繞不開的話題。

蓬勃發展的投資顧問市場,其收費模式一直是廣受詬病卻最容易讓人忽略的地方。讓我們看看這幾種收費模式下的不平等條約是如何一條條和用戶簽的。

與模式配套的收費也有兩種極端,要不免費,要不一年動輒成千上萬的天價。

收費模式一:提升交易傭金

正常的交易傭金如果是萬2.5,如果選擇了疊加投顧業務,那有可能就是萬8甚至千分之1。

這種模式主要是券商採用,希望通過提升交易的成本,來支付投顧的費用,投顧的每次推薦,只有當用戶發生有效交易的情況下才能獲取收益,看似是按勞分配公平合理,可仔細一想也不盡然。

在這樣的模式下,投顧如果想賺取更多的收益,首先想到的的不是效果很好但難度巨大的讓用戶賺更多的錢,而是難度相對小而效果更直接的讓用戶交易次數更加頻繁。只有頻繁的交易,才會獲得的傭金收入更多,而投顧可以分到的收益也能更多。至於用戶是否賺錢,那真的不太重要。只要我的忽悠能力足夠強,讓你始終都能相信我就可以了。

我是見過一些大V,成為券商的開戶渠道,給粉絲開戶成功後,甚至私下推薦他們去做T+0的交易策略。可想而知,利益的驅使會讓遊戲的參與者自然的選擇更有利自己的方式。

更何況,假如是我自己的決策做的交易,也要為此承擔高額的交易傭金,顯然也不合理。

這樣明顯的不平等條約嚴重傷害了客戶的利益,自然制約了投顧業務在券商端的發展。

收費模式二:按時間付費

汲取了券商的教訓,互聯網股票軟體在做投顧業務的時候,採用了更互聯網化的模式,免費吸引用戶,培養使用習慣後,按年收取費用。

用戶可以交一筆年費後,查看對方的虛擬或者實盤的交易操作記錄,輔以投顧的操作理念。

按年收取的模式,使得投顧的收益和用戶的交易頻次完全沒有關聯,也使得投顧無需增加非必要的交易建議。使得投顧的建議更加理性,合理。

可部分善於鑽營的投顧們發現,如何獲得用戶的包年訂閱費,最重要的當然是幫用戶賺到錢,可相對這個難度極大的方法而言,有個更簡單粗暴的辦法,包裝自己的交易歷史成績,只要是一個高收益率的操作歷史,必然會吸引大量的用戶蜂擁而至,於是,用數十個小號搶漲停,劍走偏鋒的投資方式,培養出來幾個高收益率賬戶,只要吸引到用戶包年訂閱付費完成,任務也就完成了,至於付費後用戶盯著的這個賬戶是否還能延續神操作,用戶能不能跟著賺錢,已經不重要了。

這還不算什麼,現在動輒幾千元甚至幾萬元的投顧定價,也讓絕大多數投資者望而卻步。

作為一個資產只有幾萬元的小散,當他訂閱這幾千元投顧服務的時候,就等同於出現了10%的虧損,只有投顧為他帶來穩定的年化10%以上的收益,才能勉強持平。

而這個要求,對於散戶的跟蹤操作而言,難度很大;其實對於投顧而言,達到這個水平,也不是那麼簡單的。

只是拿著1、2萬以下資產的投資者,可以說就直接擋在門外了。

現在有些互聯網平台開始意識到這個問題,於是在收費模式上做了一些優化和改良,比如,要求投顧設定一個基準比例,比如其操作記錄的收益要做到正的,且有一定的漲幅,才可以收到用戶的這筆包年的服務費,如果達不到,則退回給用戶。

這樣的確好一些,可一個投顧的操作,用戶是否能完全複製跟蹤呢,假如做不到完整跟蹤,就會出現尷尬的一幕,你的操作建議的確是賺的,可我跟了一部分建議卻是虧了,怎麼辦?

不得不說,收費,是投顧和用戶心中永遠的痛,該怎麼收,收多少,現有的模式永遠無法讓投顧和客戶全都滿意。這也造成了,優秀的投顧索性就成為私募基金經理,或者直接代客理財。服務那些高凈值客戶,儘管人少,但事也少,而剩下的那些沒有真材實料的投顧們,則只能在困惑和迷茫中繼續前行。

那些善於鑽營的「營銷大師」成為這場投顧盛宴初期的最大贏家,反而哪些真正的投顧高手在這個市場上被「劣幣驅逐良幣」。

四、結尾

說實話,雖然投顧這個市場很尷尬,但他依舊是投資者未來的選擇方向之一。

跑在我們前面很久的美國,沒有基金經理和投資顧問幫助的散戶幾乎沒有生存的空間。

過不了多久,在股市中,我們面對的對手,將不再是其他的散戶,而是一幫以此作為謀生手段的專業選手。就好比賽場上業餘愛好和職業運動員的比拼,勝算將會越來越低。

在我們的人生中,有幾類朋友一定要有,醫生、律師、獵頭、投資顧問。這不是市儈和功力,如果他們當真專業,而你又沒有資源去交換,用金錢去維持,也是值得,這是實話。

因為,有他們的保駕護航,會讓我們的人生道路更加順暢。

-----廣告-----

鑫財通也即將上線自己的投顧平台了,對於這個業務,我們進入的算很晚的了,但進入初期,我們就有著不同的認識,也在這篇文章裡面和大家闡述。

這些問題,如果不解決,我們就不冒入,因為解決了,才有機會贏得用戶的信任,贏得優秀操盤手的青睞。

什麼樣的平台,什麼樣的遊戲規則,就會捧出一批什麼樣的玩家。

我們並不打算在我們這裡搞出來海量的投資顧問,但是我們希望,我們制定的規則,可以讓那些真正有能力給用戶帶來收益的投資顧問脫穎而出。

做真正有意義的東西,是鑫財通這麼些年來做產品的靈魂。

未來,我們的平台對投顧可真有一些挑戰,歡迎有興趣和能力的你和我們聯繫。因為我們相信,在我們的遊戲規則下,要不沒有投顧敢上。敢上的,就一定是有兩把刷子的。

推薦閱讀:

明日如何操作—全線普漲,關鍵壓力位還需權重沖關
20151218 股市分析?
從明星證券化說說影視傳媒股票的投資邏輯
2017.05.18 川普闖禍,美股大跌
均線是由股價牽引產生,為什麼又反過來說均線成了支撐或壓力?

TAG:投资顾问 | 股票 | 股票交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