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時呼吸怎麼調控
作者:咕咚用戶小磊Jack
*圖片來自網路*
作為跑步愛好者,而不是所謂的專業跑者,先來強調一些基礎的要素,然後才來說跑步時呼吸怎麼調控。
跑步的步頻最好保持在185/分鐘以上,這樣的話小步幅快步頻會很省力。最主要的優勢在於落地輕,可以減緩受傷。
一周的運動情況,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進行調節: 每周運動3-4次為宜,每次5-10公里。周六日可以去公園或操場跑跑長距離(15公里)以上,速度可以相對慢一些。
跑步愛好者也需要健身,不僅是下半身肌群,身體各個部位的肌肉群,都需要有正確合理的強化過程,才能達到正確鍛煉的目的。
但是切記,不能盲目按照教程,也不能勉強自己的身體,硬性去完成教程規定的次數。如果實在完成不了,建議降低課程難度,或者用同類動作代替完成不了的動作。完不成會影響鍛煉效果,運動姿勢不當有可能會適得其反。我們需要的是循序漸進地增強肌肉力量,從而達到全身整體協調的目的,這需要正確地了解自己身體的極限,從適應能力和承受能力出發。
一定不要不熱身就跑步。
運動/跑步過程中,由於負荷量重或肌肉有力地收縮,使關節面相互撞擊或擠壓摩擦,發出調子低沉的聲響;當關節受到外力牽拉時,構成關節的骨被拉開,關節囊擴張,關節腔內負壓增加,關節液急劇地振動,發出調子較高的聲響(如拉伸指關節時所發出的聲響)。這就是常說的「運動時常會聽見骨頭響」的原因。
針對骨頭響的解決辦法:每次運動前必須熱身,充分活動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分泌足夠的關節液,全身熱了再做。還要加強大腿前側,後側,內側,外側肌肉的柔韌性訓練,訓練前後要同樣要及時拉伸,放鬆肌肉,防止關節過緊強化膝關節,每次訓練前先激活腿部的深層肌肉群(這樣可以很好解決骨頭嘎巴嘎巴響)。
關於跑步時的呼吸該怎麼調控:
跑步呼吸時,應該有意識地把雙腳步伐節奏與呼吸節奏協調起來,一般來說,根據自己體力狀況和跑步速度變化,可以採取二步一吸、二步一呼,或三步一吸、三步一呼的方法。當呼吸節奏與跑步節奏相適應,並形成習慣後,就可避免呼吸急促、表淺,以及節奏紊亂,對加深呼吸的深度極為有利。同時,有節奏的呼吸,還可減輕呼吸肌的疲勞感,減輕跑步中「極點」出現所帶來的不良反應。
跑步要想取得更好的鍛煉效果,總少不了加速跑的過程。加速時,人們往往會感到比較吃力,有些人甚至咬牙讓大腿使勁,這個方法是不對的。跑步加速應該從調整呼吸開始,平常兩步一呼,兩步一吸;加速時,要進行深呼吸,將呼吸時間拉長,同時將步伐頻率調快,調整為三步一吸,三步一呼,通過改變頻率,把速度提上去。
註:心肺功能正常甚至稍好的跑友,在開始跑步時,由於步頻小、節奏慢,在速度足夠慢的前提下,可以考慮四步一呼、四步一吸。這是從一開始就適應深度呼吸的良好方法。在習慣這個呼吸頻率以後,適當地進行提速,改成三步一呼、三步一吸,嘗試提高配速。
以往所說的「四步一呼吸」是跑步過程中為緩解因肌肉突然劇烈運動、導致肌肉臨時缺氧,而採取的一種強化吸氧的呼吸方式。跑步中採取四步一呼吸,既能有效吸入大量氧氣緩解肌肉缺氧,又能協調全身動作,積聚體力,為長時間運動和爆發運動提供有力支持。
這種呼吸方式以往多用於200米和400米的訓練和比賽,但在3-5公里的日常跑當中,四步一呼吸在合理的慢速基礎上,可以幫助心肺功能較好的跑友適應呼吸深度;呼吸方式上,以鼻呼、口鼻混合吸較好。當然,還要看個人適應的程度。
注意:身體素質不好的人加速時,應先從小碎步開始。跑步加速也是人體這台機器的程序化操作,不是盲目咬牙蠻幹,通過調節呼吸,能使跑步的時間更持久。
推薦閱讀:
※跑步路線051——上海 魯迅公園
※跑團的終極模式是什麼?
※如夢之夢的上海馬拉松
※GT-2000和GT-1000的差別有那些?
※馬拉松比賽的路線是如何設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