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星證券化說說影視傳媒股票的投資邏輯
前幾天,華誼兄弟公告了一季報的預告,上市八年來首次虧損,虧損額6000多萬元,市場對此反應還算平淡,主要因為去年華誼兄弟扣非凈利潤就已經是-4000萬了,一季度的虧損好像也不是那麼難以接受。利潤主要來自於投資收益,包括掌趣科技等幾個遊戲股的股權轉讓獲得的收益就達到11億,這裡插一句,華誼也是夠可憐,最有眼光的一筆收購英雄互娛的2成股份的交易被迫中止,導致錯失了一個遊戲行業的獨角獸的機會。很多人肯定有疑問,為什麼影視類股票說不行就不行了?
先說說我國的觀影人數,去年國產片遭遇了滑鐵盧,連續幾年的觀影人數高增長達到了頂峰,觀影人次增長率僅為個位數。其中國產片的票房是負增長的,總票房的增長主要來自於進口片的大賣。中國影視行業從過去的高增長過度到一個平穩期。這連累了一眾影視類股票包括院線的估值大幅殺跌,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包括光線傳媒,新文化,幸福藍海和萬達院線的股價都一蹶不振,陰跌持續時間超過一年,這也解釋了為什麼股票炒的是預期,利潤來自於未來的不確定性。這時候會不會有人說跌了一年跌的差不多了?千萬不要這麼天真啊,估值重構來自於行業和公司內部的變化,不是跌的差不多可以概括的,雖然經常看到有人用數天數的方法做投資,這是算命不是投資啊。
說回正題,近兩年頻繁出現影視傳媒類公司對明星所持有的影視公司進行收購的情況,比較典型的是華誼買馮小剛的東陽美拉,唐德影視買范冰冰的愛美神,新文化買周星馳的PDAL,暴風買吳奇隆,劉詩詩的稻草熊影業等等。究竟這些影視公司怎麼了?動輒幾十億的對價收購這些明星的IP是在想什麼呢?前兩年搶IP,這兩年搶明星的原因在哪裡?我認為有兩方面原因,第一過去幾年明星=票房的現象屢見不鮮,小時代為首的諸多爛片票房大賣給了影視公司一個錯誤的邏輯,高估了某些明星和導演的價值,低估了影迷成熟的速度。(影迷:老子過去是有點傻,但是決不允許你傷害我第二次)第二我認為很可能涉及利益輸送,通過上市公司將賬上的現金出到明星的控股企業進行套現。抽屜協議是否存在呢?無從知曉,但是如此高溢價的收購引起了監管部門的注意,證監會在去年已經開始加碼監管這樣的行為。影視行業從來都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好壞全部來自於影片的質量和票房。用PE去估值顯然是有問題的,在過去幾年票房大增的背景下,以14,15年業績為錨,三年的業績承諾。高溢價的收購無異於透支未來的潛力。上市公司的老總不會不明白這個道理,為何在這樣一個高點進行大肆的併購,有點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意思。
這樣一種傷害投資者的行為相應的導致了股價一蹶不振,這也是為什麼我在去年11月底嚴重看空影視傳媒類股票的原因。影視類行業有沒有好公司呢?有的!電影的沒落伴隨著網劇的崛起,去年的孤芳不自賞,年初的三生三世和射鵰著實讓華策影視火了一把。華策的超級IP計划進入第二個年頭,今年預計會有更多的好片上市,這樣的公司是影視行業的金子,但是華策影視現在的估值顯著高於其他影視類股票,我暫時保持中性態度,注意觀察後續的情況。如果喜歡費雪型成長股投資的投資者,倒是真的可以考慮入場。
還有一家公司是我非常看好也很推崇的,就是新文化!這家公司過去影視類佔比較小,只佔去年凈利潤的33個點,具有很強的後發優勢,利潤主要來自於比較穩定的廣告行業,目前被當做影視股估值35倍,我認為有錯殺的可能。新文化今年收購了星爺的PDAL(不是全部收購,新文化買了4成,控股股東買了百分11),獲取了未來百分20的影片投資權(並不全部歸屬上市公司),這個併購我個人比較看好,雖然不贊成拿著鈔票亂收購,但是不可否認優質的影星資源有價值,未來很有可能帶來較高的利潤,星爺是一個非常注重影片質量的導演,往往作品的票房口碑都非常不錯。比如去年年的美人魚就是非常不錯的作品,唯一的缺點就是星爺不是一個高產的明星。新文化去年的凈利潤是2.65E,而美人魚票房是33E ,西遊降魔篇12E,今年星爺監製的西遊伏妖篇16.5E。新文化有百分20的投資期權,利潤應該是有保障的。而且電影行業有一個保底發行制度,星爺過去幾年都是在吃虧的,這無形中推高了保底發行公司的預期,是投資的好機會。什麼時候估值會下跌?我覺得不妨等星爺的票房效應減弱,網友不再嚷嚷欠他一張電影票的時候再考慮退出,這個前提當然是星爺拍了幾部爛片被影迷拋棄啦。
總結一下,明星證券化,胡亂併購傷害了投資人,批評一下華誼的行為,好好的影視公司提出去影視化,朝思暮想的進入遊戲行業,爆款遊戲是那麼容易出的嗎?疊加電影行業不景氣的預期,大部分影視股估值遭到了重挫,還害慘了院線類股票。往往在這個時候,我們應該關注一些有價值的好股票,這是一個低估值介入的好機會。對於大部分影視公司來說,估值還未見底,需等待未來一些估值重構的機會。
最後說一個觀點,在美國,電影製作公司是不允許擁有院線的,但是我們國家沒有這個限制,為什麼呢?從馮小剛和王思聰的撕逼可以略窺一二,其實電影票房的多少很大程度來自於院線的排片,人家給你多排,票房自然就多。很多影迷屬於情侶約會去了電影院,遇上哪個就點哪個,往往帶有一定的盲目性,過去還沒有網路訂票的時候更是如此。 假設某情侶八點到達影院,八點15有一個A電影,9點有一個B電影,那麼如果選擇B電影需要更長的等待時長,意味著對B電影要有更強的偏好。
做企業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是製造一個印鈔機,影視行業不就是如此?自拍自導自演自排片就意味著票房有保證。如此說來,萬達這幾年大量併購海外院線,甚至想買 好萊塢六大電影製作公司也是可以理解的。不得不佩服萬達的遠見!
數據都是毛估的,我不喜歡糾結於個中數據的精確性,主要是談談邏輯。本來是真的不想寫了,無聊還是多寫寫吧,幫自己整理下思路。我已經開始看多,但是這需要一定時間才會在盤面顯現,如我12.30看多一樣,到了2月才開始主升行情。粉絲們耐心等待機會來臨。看多的邏輯來自於 1、房產大量限購,類似情況對比去年十月份 2、A股很可能納入MSCI,這是一個開始,一開始可能帶來的增量資金有限,不管怎麼樣,聊勝於無。
推薦閱讀:
※交易心理控制重要嗎?如果重要,有什麼好的方法,或者好的書籍?目前我在看馬克·道格拉斯的《交易心理分析》
※請問有大神能用以下的東西分析一隻股票嗎?謝謝
※2015年9月8日下午的滬指直線上漲應如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