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出了國卻更愛國?
為什麼我出國了還愛國
這對我來說其實是個奇怪的問題。十幾年前出國至今,一直都會有網友對我發起類似的質問,「為什麼你都出國了還這麼愛國」、「你這麼反感西方制度為什麼不回國」,他們試圖以此來證明我是一個矛盾和虛偽的人,從而否定我的論點,而我的論點本身,他們卻無力直接反駁。每個如此質問我的網友,想必是沾沾自喜的,認為自己佔領了道德高度,覺得別人也跟他的想法一樣。而事實上每個如此質問的人,都暴露了自己的一個奇怪的價值觀,他們認為「出國的人應該仇恨祖國才正常」。
人口遷移是很稀鬆平常的事情,農村人遷移到城市,城市人也會遷移到農村,中國人會遷移到發達國家,也會有發達國家的人遷移到中國,這意味著這些外國人不愛自己的祖國家鄉嗎?並不。正常的移民背井離鄉的原因幾乎都是純經濟性質的,為了追求更好的經濟生活。農民工進城務工是為了賺更多錢,美國土豪放棄美國身份而移民到一些小島國,也同樣是為了避稅賺更多錢。我十多年前留學出國,就是希望在更寬鬆的競爭環境中尋找收入更高的工作,假如我是為了追求政治制度而出國,想必我此時正身處民主的印度吧,畢竟印度才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國家。無論土豪、中產,還是貧農,移民都是為了逐利,與政治制度國家認同沒有直接關係,而「出國就恨祖國」的想法,才是畸形的價值觀。
認為「出國就應該恨祖國」的人,其實也只是羨慕發達國家的經濟生活罷了,比如高收入,高福利。而且這些人搞混了一個概念,他們誤以為發達國家高收入是他們的政治制度帶來的,於是認為中國人出國就是在享受國外政治制度,又於是認為享受了國外政治制度就不應該再批評國外的政治。其實他們只需要批判性思考一下:沙特、阿聯酋或新加坡如此發達,是不是說明世襲制帶來美好生活呢,迪拜和新加坡的中國人是不是在享受世襲制的好處呢?印度施行民主制度70年,現在綜合國力只是中國的五分之一,是不是說明民主制度帶來貧窮呢?英國成為發達國家的時候,同性戀還是一種重刑罪,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的時候,黑人還沒有上大學的權力,可見美好的發達國家生活,並不是民主制度帶來的,相反是歐美國家通過工業化,科技革命和市場經濟富裕了以後,才逐漸形成完善的福利制度。
海外華人享受的是國外市場經濟的成果,而不是政治體制的成果,是逐利行為與愛國無關。
既然出國單純是經濟原因,那麼本來就愛國的人出國之後怎麼可能會莫名其妙地變得不愛國呢?而那些認為「出國就不該愛國」的人,想必還未出國之前就已經不愛國了吧。「出國就應該恨祖國」的這個價值觀,應該被稱為「難民思維」,用於跟正常的移民思維加以區分,以免大家錯誤地把至今住在中國的某些美籍公知或者奧巴馬的弟弟當成反美分子。
為什麼我出國了更愛國
我的出國本就與政治無關,出國後自然還愛國,但十多年下來,很明顯我是更加愛國了。一開始我覺得這可能是發生在我身上的個例,但知乎等社交網路上早已經有了類似問題和討論,可見中國人出國後更愛國的現象還是非常普遍的。根據我的觀察,其他國家的移民,這種想法和心理變化並沒有如此普遍,中國移民的這種心理變化是有一定特殊性的。
圍城心理
人無完人,國無完國,每個人背井離鄉到外地尋找生活,一定是對原居地的某些方面有所不滿,當抵達心目中理想的目的地時,原本不滿的方面得到了滿足,但另一些方面又產生了新的不滿。所以國內的人羨慕國外的生活,而真到了國外,卻又會懷念國內的一些事情,「圍城」的心理,不在兩邊都呆過的人是不容易理解的。人總是會容易身在福中不知福和鑽牛角尖,這些都是視野不夠寬闊導致的,總是會把視線放在自己沒有的東西上,忽視自己擁有的,一旦失去了就追悔莫及,產生出一種懊悔性的強烈感情反彈。這種懊悔情緒對於一些中國人來說還並未強烈到值得再移民回國,而其他中國人確確實實已經移回去了。
人很容易忽視自己擁有的,一旦失去了就追悔莫及,產生出一種懊悔性的感情反彈
幻想與現實的反差
當時在國內時,大部分描述國外生活的坊間傳聞往往就是誇張和片面的,這些傳聞會特別著重於人們最關注的和最不滿足的方面,為了增強宣傳效果,傳播者發揮想像對其進行了誇張處理甚至偽造事實,同時又刻意迴避了國外的不足之處,使得絕大部分聽眾心目中的「外國」是個相當完美的國家。然而一旦在這樣的外國生活,外國的優點你依然可以享受到,而缺點你也要必須面對,並且這些缺點大多都會比料想的更多更嚴重,使得出國前準備享受天堂般生活的中國人措手不及,目瞪口呆,怎麼可能會開心呢。
比如國內的網文告訴我們西方國家的房子產權是屬於你自己的,卻沒有告訴我們每年還需要向政府交納上萬人民幣的地稅;國內的網文告訴我們西方國家收入高,卻沒有告訴我們水電工、物流、理髮美容、會計律師保險費是那麼的昂貴,當中國人面對如此昂貴的賬單時,當初想出國發大財的願望還是破滅了。同時一些新的問題還需要中國人處理,這些問題往往在國內並不是問題,比如陌生的法律環境,語言文化、生活習慣的差異,甚至種族隔閡的問題。
民族自尊心
在國外我最關心的並不是「種族歧視」,而是「種族隔閡」。中國近代有一句短語叫做「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我想如果不在一個多元文化的城市生活,是不可能深刻體會什麼叫做「世界民族之林」的。西方國家的大城市往往都是吸納世界各國移民的多元文化城市,比如紐約、倫敦,或者像紐西蘭的奧克蘭。這些城市是真正的世界之窗,不僅可以看到不同膚色和長相的人,也可以看到膚色相同的人之間的隔閡。西方媒體會很自豪的聲稱自己國家是「民族大熔爐」,而其實各國移民本質上都是為了金錢利益才相聚在一起,彼此並沒有天然的親和性,更像是一種公司同事關係,下班後就幾乎不再往來,貌合神離,所謂的「大熔爐」其實只是「大雜拌」罷了,根本沒有「熔」起來。在這樣的社會中,英國人會跟法國人不對付,伊朗人可能不喜歡沙特人,中國人可能會跟印度人互相看不起,東歐人也會對西歐人充滿猜忌。總之在這樣的「世界民族之林」中,互相都很難從內心裡把不同族裔的人當成同胞對待,「民族自尊心」就在這樣的環境里更加敏感和重要。
於是祖國的強大與否,在這個讓人缺乏相互認同感的民族之林環境中,就成為很重要的自尊心來源。歐美國家科技先進,經濟強大,使得萬里之外白人移民也實實在在地處於優勢的經濟政治和文化地位,所以不僅白人自己會以優勢民族自居,也會有其他族裔的人以交往白人為榮。雖然種族平等是政治正確,但人人心中都有一桿秤,在「民族之林」的西方大城市,富人區長期被白人佔領,隨著中國的經濟崛起,這些富人區也漸漸湧入了不少的中國人,然而其他一些民族至今都還是富人區里的極少數,有些民族甚至成為了貧民區的主要成分。為什麼中國人可以大批擠入富人區而其他族裔卻不能,為什麼中國人以前無法擠入富人區而現在卻可以,答案是很明顯的,他們的祖國變強大了。
當人們遇到不同族裔的人時,映入腦海的第一印象就是對方祖國的形象,反過來別人看自己也是一樣的,所以思維正常的人都會希望自己的祖國的形象沒有那麼差勁。雖然如果兩人深交後第一印象的重要性就會變得很弱,但第一印象對於人們來說依然是一個像服飾髮型一樣重要的東西。如果你在求職、經商、交友時,對方對你產生的第一印象是「來自文明有教養的地方、富足環境長大」,而不是「來自窮鄉僻壤,素質低教育少」,結果就會大不一樣。要知道大家都是很忙的,不是所有人都有功夫詳細了解你的為人,最簡單省時的看人方式就是他的祖國的名字。也許你可以為此把「種族歧視」的帽子扣過去,但你無法改變整個社會每個人心裡的那桿秤,這樣的秤任何人都有,包括被「歧視」者自己。
多元文化不等於民族熔合
與「反華勢力」的鬥爭
有些人可能會否認「反華勢力」的存在,然而和他們否認的「西方缺點」一樣,「反華勢力」在西方國家不僅存在,而其多樣性和隱蔽性讓人大開眼界。所謂反華勢力並不是有些人想像的那樣,帶著墨鏡坐在黑暗之處,指揮各種手下製造各種陰謀事件。反華勢力在西方國家有可能就在你的隔壁,有可能就是你的房東或同事,一個有眾多華人朋友的友善西方人,其思想的一部分也許也是「反華勢力」,這個反華勢力其實就是「傲慢與偏見」。
2008年曾經參加過華人自發組織的反藏獨挺奧運的示威遊行,組織者向警察局申報活動後,警察局派出警力保護示威活動。即使這樣在示威活動中還是混入了一個反華人士,高舉藏獨旗幟,最終被警察逮捕塞進警車,此人看上去其實就是一個平凡的白人男子,大學生的樣子。在遊行隊伍行進到商業街最繁華的地帶時,旁邊名牌包店衝出來一個白人女店員,沖我們喊藏獨口號,最終也被眾人用更高分貝的愛國口號齊聲懟了回去,女店員被人群推搡進店門,頭髮凌亂哇哇大叫,慌不迭的逃了,她看上去也是一個人畜無害的女店員罷了。這是第一次讓我意識到,反華分子不僅僅是那些滿街發反華傳單的人士,也不僅僅是天天聚焦甚至捏造中國負面新聞的西方媒體,反華分子就混在我們身邊。那位大學生,想必一定有華人同學或老師,那位女店員,想必天天都會接待華人顧客笑臉相迎,想必也會有華人同事。反華勢力如此靠近我的生活,是一件相當噁心的事情,同時也觸痛了本來就比較敏感的民族自尊心,以至於我會產生一種更激烈的逆反情緒,自願地成為愛國者,維護國家和民族的形象。所謂的「出國是最好的愛國教育」的道理就是如此。
海外華人的愛國情感都是反華勢力教育出來的
中國的經濟輻射
出國了的華人雖然遠離了中國的國土,但卻往往並未遠離中國的經濟。中國的進出口貿易輻射全球,中國的對外投資,旅遊和留學市場也有巨大影響力,有大批的海外華人都是附著在這些經濟鏈上的。比如紐西蘭最大的房地產中介,銷售量最大的前25名中介,就有19名是華人,其中前10名中9名是華人。並不是因為華人中介業務才能碾壓白人同事,而單純是因為民居地產的客戶大多都來自中國。想想對於這些華人中介來說,他們能不愛給他們帶來事業巔峰的祖國嗎?對於這個房地產中介的白人老闆,他能不尊重中國人嗎?
海外華人經濟地位的提升,同樣還會影響到政界,雖然華人資本還未強大到佔據西方經濟命脈,但通過政治獻金來影響政客還是能做到的,比如有華裔進出口商人今年3月向紐西蘭執政黨捐獻了5萬紐幣而被紐西蘭媒體報道,而華商類似這樣的捐獻行為只是冰山一角。其實近年來,房地產、旅遊、進出口、電信通訊和基建等行業活躍的華人精英,都有通過政治獻金的方式影響紐西蘭政治。這些華商在獲得有利於自己的生意的政策的同時,也頂起了華人在紐西蘭的社會和政治地位,使得紐西蘭的政客會特別重視自己在華人社區的形象,積极參与和慶祝華人的傳統節日。即使沒有政治捐獻,中國經濟輻射的影響也不容小覷。比如我參股的某紐西蘭文化公司,正在與某衛視組織一個關於摩托車騎行的真人秀節目,屆時會有一線明星參與和各大平台轉播的那種,節目攝製將會出動上百人的團隊並佔用紐西蘭的公路設施,必需有紐西蘭當地旅遊部門乃至警察局的配合,同時也需要有政治人物露臉和講話以顯得節目更高大上。我代表公司在向政府官員們求助之前是有些「惴惴」的,擔心他們會拒絕配合或甩官架子,結果國會議員很爽快地寫了正式的祝賀信並同意屆時出席,政府部門方面也很積極地安排各項事宜,個個都非常熱情主動並且根本沒有收我們一分錢。很明顯這不是因為我或者公司多有面子,而是因為我的背後祖國雄厚的經濟輻射力量和巨大的市場。這個瞬間,我感受到的只有作為一個中國人的自信和自尊。
海外華人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受益人
綜上可見,「出國後更愛國」是在中國崛起的大背景下,中國人逐漸了解世界和對自己定位的過程中,意料之外但情理之中的反應,是有特殊性但合理正常的心理。那些不愛國的人和觀點,也只是暫時的無知和迷失自我,只要這些人將視野放寬,有足夠的閱歷和見識,站在世界民族之林之中定位自己,變成愛國者也是很容易的事情。
本文原創首發於《觀察者網》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緬北果敢(漢人)武裝對抗緬甸政府軍?
※中國坦克分為哪些系列?當今我國坦克水平在世界橫向比較如何?
※第一艘國產航母的完成,對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有多大幫助?
※如果金坷垃是真實存在的,那麼它會對世界局勢造成什麼影響?
※王朝復仇記:罪臣之女成一國太后,一手締造輝煌卡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