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吸毒是一種「自我放棄」,它是嚴重心理問題導致的行為結果(原創)

2017-03-14 劉慧(轉載請註明出處及作者)

為什麼吸毒現象越來越多?為什麼戒毒這麼難?為什麼他們總是不斷復吸?這是我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本文系長橋強戒所、定王台街道社區戒毒康復指導站、麓山楓社工機構從長達數年的社區戒毒實踐和心理學實際應用中得出一些觀點,希望能給各位提供全新的思路,供大家思考與實踐。

吸毒是一種行為結果,是心理問題導致的必然結果

很多人認為自己吸毒是一次偶發事件,就是交友不慎、好奇心、環境誘導、情緒驅使等等客觀原因,但真的是這樣嗎?讓我們來看看下面這兩張圖。

正常人的生活軌跡包含家庭、學習、工作、婚姻、健康的娛樂、追求等方面,而偏離了正常生活軌跡的人其生活軌跡是不完整的,他們要麼逃離了學校沒有了學習,要麼逃離了家庭沒有了父母的管束,要麼沒有了工作、追求生活空虛無聊,要麼婚姻情感上受到了傷害自暴自棄等等,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無法實現自我,沒有被認同,從而引發了各種心理問題,由於其缺乏自我調節能力且沒有專業人士的指導,無法冷靜處理自己危機情緒,在家庭、學校及社會給了他們否定的評判後,他們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傷害,他們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失去價值,因此他們選擇了逃離,偏離了正常生活軌跡,放任自己進入了不良的生活環境及朋友圈,錯誤的生活習慣及處世原則逐漸影響了他們,你會不知主的想尋求這些不良朋友的認可,想在他們面前找到自我價值,於是漸漸地賭博、打架、犯罪、放縱甚至吸毒等問題的到來也是一種循序漸進的必然結果。

吸毒是一種類似於自殺的「自我放棄」

毒品的危害其實眾所周知,各種媒體宣傳也不計其數,但為何還有這麼多人去嘗試?據我們在戒毒所內的調查了解其實90%以上的人第一次吸毒時候是知道這個東西有害的,但一般情況下都是你自主地把吸毒工具拿起來吸食或注射到自己體內的,所以我們認為「不是毒品捆綁了你,而是你選擇了它」。他們在逃離正常生活軌跡後,對自己的負性評價逐步加深,對自己生命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態度,所以當他們面對毒品的誘惑時內心深處選擇的就是「自我傷害」及慢慢走向死亡,而吸毒後的虛幻的快樂感、輕鬆感、成就感等讓他們認為過把癮就死也值得。由此可見,吸毒其實就是一種類似於自殺的「自我放棄」,就像跳樓自殺的人,今天我們治好了他的傷或把他攔下來,他過兩天情緒低落時又會到另一個樓頂上去跳,我們沒有辦法去阻止他去跳樓自殺,絕不是因為我們樓房太高,也不是欄杆不夠紮實,而是因為他從內心中放棄了自己,他認為自己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價值,他隨時都會找機會結束自己的生命,這些吸毒人員也是一樣,他們受到了很大的精神傷害,他們在這個傷痛中無法自拔,無法原諒自己或原諒他人,認為怎麼努力也改變不了已經發生的事實,因此產生了自我放棄的意識,對待自己的身體也是一種不負責任的心態,因此他們採取了各種傷害自己身體的方式來發泄憤怒和委屈甚至不惜吸毒,他們認為「我沒有權利傷害別人,我應該有權利傷害自己」,每當自己情緒低落時就用吸毒來逃避現實,以為這是唯一可以讓他們短暫消除痛苦的方法,由此可見我們如果不解決好他們內心的「自我放棄」,不教會他其他的解決痛苦的方法就很難有效幫助他們戒毒。

吸毒人員的心理問題大多數是潛意識裡的問題

我們接觸的很多案例幾乎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成長軌跡,小時候是隔代撫養的,父愛母愛嚴重缺位,加上後續生活經歷了各種不如意,跟加重了這種委屈及憤怒情緒,他們內心對父母的抱怨就是「你們生我出來又不管我,又不好好愛我,你們生我幹嘛!」,在他們潛意識裡對自己嚴重缺乏自我認同,對自己的生命可以輕易放棄,因為缺乏自我覺醒的契機或者專業人士的幫助,依靠他們自身的知識及能力很難有效處理這種心靈創傷,所以這種不良情緒一直被壓抑並深入到潛意識最底層裡面,在長大成人後他們已經不記得自己當時是怎麼焦慮不安的,總是有莫名的哀傷、煩惱、情緒低落困擾著他們,一直在負重前行難以擺脫,所以就會特別享受吸毒後給其帶來的輕鬆感、成就感而無法自拔,就算是痛恨自己的吸毒行為並感受到各種危害及恐懼後仍然無法找到心理上的癥結,無法有效消除心理問題的影響,同時加上體癮的控制,所以很難走出毒品的捆綁並慢慢放棄掙扎。

不要為了戒毒而戒毒,那樣戒不了毒

所以當我們了解了吸毒的根本成因後,我們就應該清楚的知道「監督約束不是戒」、「控制不是戒」,不要為了戒毒而戒毒,那樣反而越戒越煩,越戒越失去信心,正確的方法是要從其根本原因上去解決問題。今天我們先簡單介紹下正確的處理辦法(後續我們將展開詳細介紹):

第一步,解決好體癮,完成急性脫毒。這個過程不複雜時間也不長,3-4周的隔離治療基本都能解決。

第二步,依靠專業諮詢師了解自己的心理問題並積極配合解決,消除「自我放棄」的內心想法,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學會用正確的態度面對任何糟糕的事情。

第三步,著力恢復正常的生活軌跡,給自己一個積極陽光的人生圈,重新追求自己的美好生活。

當你做好了這些,通過自我覺醒後,你會發現你其實根本不需要毒品,因為「誰也無法哄睡一個已經覺醒的人」。著眼於恢復健康的心理,恢復正常的生活軌跡,才能真正走出毒品的侵害。同樣,健康人要想遠離毒品,也必須要學會有效地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或找專業的心理諮詢師來幫助你解決。

引用實驗案例分析

約翰.海利在TED論壇裡面他講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布魯斯.亞歷山大,溫哥華的心理學教授,他做過一次不可思議的實驗,把一隻老鼠放進籠子里,並放置兩瓶水在裡面,一瓶是純水,另一瓶水添加少許的海洛因或古柯鹼,實驗發現,老鼠總是喜歡有毒的水,總是死得特別快,亞歷山大教授在過程中觀察此實驗,然後他發現一個狀況,他說我們把老鼠放在空籠子里,牠們無所事事當然只能吸毒,所以亞歷山大教授製作一個籠子,叫做"老鼠樂園",基本上是老鼠玩樂的天堂,牠們有大量的起司吃,也有很多顏色的鼠球可玩,還有無數條小隧道,最重要的是牠們有很多朋友,可以一直交配,然而我們同樣提供牠們自來水和毒水,令人訝異的是,在老鼠樂園中,牠們不喜歡喝毒水,幾乎從不使用,沒有一隻因為忍不住而飲用,沒有一隻服藥過量。

還講了一個案例:

在越戰,有百分之二十的美軍使用大量的海洛因,若你看那時候的新聞會發現,大家都擔心得要命,因為我們可能會有成千上萬的吸毒犯,在美國的街上遊盪,當戰爭結束後證明了實驗的結果,那些使用大量海洛因的軍人回鄉後,普通精神病學文獻做了詳細的調查,他們最後怎麼了呢?,最後他們竟然沒有去戒毒所,他們也沒有染上毒癮,百分之九十五的人直接停止使用,現在您若相信有關化學掛勾的事,您會覺得那根本是無稽之談。

約翰.海利的結論是 毒癮的對面不是清醒而是連接,而我認為其實從心理學上來看上述兩個案例都是心理問題引起的毒品依賴,老鼠沒有正常的生活,處於焦躁的生活狀態,越戰士兵隨時可能死亡,所以生活在恐懼中,為了尋求精神上的逃避所以都形成了毒品依賴,而這些問題消除後則完全沒有這種依賴。所以我們可以看出,吸毒只是嚴重心理問題導致的一種結果,我們既然能夠接受上網成癮是心理問題,酗酒是心理問題,為何不能接受吸毒就是心理問題呢?而且大家所看到的導致吸毒的其他原因如心理渴求、同伴壓力、情緒狀態、社會支持、家庭因素、性格、行為模式、個體差異等等,其實歸根到底都是心理問題導致的,如果解決好了心理問題這個核心,其他問題自然慢慢會消除,他自然知道他不需要那些不良的朋友,認可自我後他自然會用心開始工作生活。

所以既然我們知道吸毒只是結果,那麼我們就應該不要總是盯著這個結果上,而是要低下頭去解決好其心理問題,並好好的鼓勵他們恢復正常的生活軌跡,他們在現實生活中也能體會到成功及快樂後自然就會領悟到其實他根本不需要毒品!我們幫助的很多成功案例都說明了這個道理,所以請大家都換個角度來解決問題可能更有效果!我們倡導的戒毒方法是兩個方向:1、恢復健康的心理。2、恢復正常的生活軌跡。

更新補充----------2、附一個名人戒毒案例分析說明:名人戒毒典型案例分析 - 知乎專欄 及其視頻地址:【人物專訪】港片代表人物之:"鬼新娘"王小鳳訪談 (粵語中字)

延伸閱讀,怎麼樣做一個心理健康的人,我們先來看看心理學的ABC理論

情緒ABC理論的創始者埃利斯認為:正是由於我們常有的一些不合理的信念才使我們產生情緒困擾。情緒ABC理論中:A表示誘發性事件,B表示個體針對此誘發性事件產生的一些信念,即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釋。C表示自己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結果。   

通常人們會認為誘發事件A直接導致了人的情緒和行為結果C,發生了什麼事就引起了什麼情緒體驗。然而,你有沒有發現同樣一件事,對不同的人,會引起不同的情緒體驗。同樣是報考英語六級,結果兩個人都沒過。一個人無所謂,而另一個人卻傷心欲絕。

為什麼?就是誘發事件A與情緒、行為結果C之間還有個對誘發事件A的看法、解釋的B在作怪。一個人可能認為:這次考試只是試一試,考不過也沒關係,下次可以再來。另一個人可能說:我精心準備了那麼長時間,竟然沒過,是不是我太笨了,我還有什麼用啊,人家會怎麼評價我。於是不同的B帶來的C大相徑庭。

如果你最近心情還很低落,也沒辦法迅速地改變不合理信念,希望我們的建議會對你有幫助,更希望你能儘早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放棄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遇到更好的自己。
推薦閱讀:

你身邊有人因為父母吸毒而受到影響的嗎?
如何評價畢淑敏的小說《紅處方》?
孩子吸毒了 家長該怎麼辦
朋友覺得自己能吸毒可以不上癮,應該怎麼幫助他?
到底是毒品可怕,還是空虛可怕。?

TAG:戒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