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核輻射地區食品到底能不能吃?

一年一度的315晚會結束了,我們收到了許多網友的提問。為了儘可能解決更多人心中的疑惑,我們將用兩篇文章,分別分析今年315晚會中,兩個與食品安全相關的話題:核輻射,和養殖業的亂象。這是第一篇。(文章首發地址:微信公眾號「挑食老斯基」)

一、日本食品的核輻射污染嚴重嗎?

說實話,並不像媒體渲染的那樣嚴重。這麼說,基於兩點事實:

第一,禁令中的核輻射12縣,人還活得好好的。福島事件以後,日本對空氣、水以及食品中的輻射量一直進行監測並公示,目前除了野豬肉和蘑菇,其他食物的輻射量基本已回復到正常狀態。很多網友也去現場進行了驗證,上圖是大V @徐靜波微博 在「東京中城」的現場驗證。0.14μSv是什麼概念?珠海市γ輻射劑量本底為 0.191μSv/h

[1]

,上海松江區地鐵站,環境本底為0.122-0.160μSv/h

[2]

。0.14屬於非常正常的環境輻射本底。而更有說服力的是,當地生活的民眾,並沒有常見的超劑量輻射癥狀,比如白細胞降低等。

[1] 珠海地區環境地表γ輻射劑量率調查[J].陳斌,譚愛軍,晁斌等. 華南預防醫學2004(4).

[2]上海市松江區地鐵站X射線行李包檢查系統輻射劑量調查[J]. 王桂敏,姜永根,孫中興等. 環境與職業醫學2015(12).

第二,從對日本進口食品的檢測結果看,並未超標正規渠道進口的,從未檢出。福島事件後,我國加強了對日本食品的核輻射污染檢查,但是從質檢總局每月通報的「未予准入的食品化妝品信息」(2016年7月及以前叫做「進境不合格食品化妝品」)名單中,沒有見到核輻射檢測不合格的。當然這個檢出率,只代表以一般貿易方式進口的食品。那跨境電商的食品呢?其實也未檢出。記者的在已經查到來自輻射區的食品的情況下,不可能不把問題食品送樣檢驗!而最終報道中沒有提及檢測超標,那麼毫無疑問地,一定是因為未檢出

二、日本食品還能不能吃?

建議少吃。

假設我們上面的結論是正確的,即來自日本食品當中,即使有輻射,含量也極低。那麼能不能吃的問題,其實是在問,核輻射的傷害與劑量有沒有關係?

離開劑量談危害是耍流氓,對的。連儀器都無法檢出的輻射強度,是不會產生確定性的健康損傷的

但關於核輻射的危害,有一個很蛋疼的理論,叫做「隨機性效應(Stochastic effect)」,主要指輻射的致癌效應和遺傳效應(致畸、致突變),該效應與劑量無關,不存在劑量的閾值。說人話就是再少的輻射劑量也說不定會有什麼傷害。從這個角度看,即使劑量再低,也是有潛在危害的。(當然這個「隨機性效應」理論,本身是無法證偽的,因此它並不能算一個「科學」的理論)。如果考慮到隨機性效應,那麼風險一定存在

繞了半天,好像說不清有什麼害嘛,那咱為什麼還建議少吃呢?因為風險客觀存在,日本食品也並不是非吃不可。在有選擇的情況下,如果吃的收益並沒有這麼大,何必去多擔風險呢?就好比旁邊就有過街天橋,你何必去穿沒有人行橫道的馬路呢?說白了,不是不能吃,而是不值得

三、吃日料會不會吃到福島海鮮

不會。

因為生鮮進口對時限要求很高,而日本食品目前進口手續繁雜,很難滿足生鮮的貨架期要求。這是正常渠道的。而走私渠道雖然風險未知,但說實話,真要干走私,走啥不好,非得走日本的魚嗎?利潤不高風險還大!有穩定渠道,搞點三文魚多來事,畢竟需求量大,不愁銷路!至於日料,「日」字是說做法而不是食材的來源,關鍵是要有會做的師傅,而不是來自日本的食材。

四、其他國家對日本食品態度如何

有讀者問了這個問題。這問很有意思。我想在問之前,您一定已經查過資料了,您應該是想問,到底哪個國家的做法更為科學可信?FDA是不是更靠譜?坦率地說,誰更代表科學,這個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貿易從來都是正攵氵台的延續。我們國家6年來對日本食品的禁令一直未鬆動原因何在?背後其實是中日關係6年來未見緩和!科學嘛,只是一個幌子罷了。日本輸華食品何時能夠鬆綁解禁?我想應該要等到他們有勇氣正視歷史的那一天吧。


推薦閱讀:

受到輻射的卡樂比麥片吃了之後會怎麼樣?
一兩次輻射(類似於大劑量CT),人體的突變(癌症)多長時間能體現出來,就是大概多久可以排除危險?
全球玩具史上最危險的核輻射原子能實驗室禮包,有命就來玩

TAG:核辐射 | 日本 | 食品安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