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酒師,僅僅是為你倒酒的嗎?

餐廳里的侍酒師,僅僅是給你倒酒的嗎?如果不僅如此,他的其他工作是什麼?

上面是個小問題,但很多人都不知道答案。具體解析之前,我先說個故事。兩年前,我的一位名酒掮客朋友給我講過一個笑話。他說自己曾為一位富商找到一瓶保存很好的1945年木桐(1.5升裝)。這無疑是100年來最好、最貴的幾款酒之一。為了彰顯自己的品味,富商請來了三五知己,準備一起分享這款世紀佳釀。當一切準備就緒,他拿出自己鹿角手柄的Laguiole酒刀,親自為大家開酒。

隨後的情景,只能用悲劇來形容。酒刀鑽入古舊的軟木塞,軟木塞因為年頭太久,瞬間崩塌了,木塞屑大半落入酒瓶里。這瓶存活了70年的名貴葡萄酒就這麼毀了。勝利前夜,結果被自己人給誤殺了。

我想,如果當時有一位專業侍酒師在旁邊,他一定會使用Ah-So開瓶器(一種用兩支鐵片插進軟木塞與瓶口之間,緩緩旋轉拔出軟木塞的開瓶器)。這樣悲劇就可以避免。從這件事,你是否瞧出一些侍酒師的價值?這個站在你身後的人,不止是給你倒酒的,他還能幫助你安全地喝懂一瓶酒。

喝懂一瓶酒?喝葡萄酒有什麼懂不懂的,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難道聽侍酒師一掰扯,爛酒也能變成好酒嗎?

喝葡萄酒的時候,你經常會聽到有人說:這款酒要醒30分鐘,那款酒要醒一個小時。醒酒是幹嘛用的?又是什麼決定一款酒需要醒多久?有一次我參加一場評酒會,當時大家都對一款紐西蘭黑比諾紅酒嗤之以鼻,認為它很糟。可它的釀酒師自信地說:「這款酒睡得太久了,再給它一點時間,讓它慢慢醒過來。」大約在一個小時以後,我們再嘗這款酒,它徹底成了另外一款酒,一款絕佳的黑比諾。這說明,喝一瓶葡萄酒並不你想得那麼簡單,尤其是對於一些好酒,喝它們常常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

在餐廳里,侍酒師在為你斟酒之前,自己通常會先淺嘗一小口。然後他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判斷這款酒是否保存完好,要不要醒酒,需要醒多久。如果是高端葡萄酒,他會考慮怎樣將它發揮到最佳狀態,甚至挑選什麼樣的酒杯來喝它(不同酒杯喝酒的味道是不同的,後面我會具體講)。

品酒的人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感慨:這款1976年的白馬已經壞了,這個陳年的巴羅洛有些難喝,這個瑪歌紅亭已經沒法喝了……也許這些酒真的壞了,也許它們並沒有壞,只是沒有資深侍酒師告訴你,該怎麼去喝它們。

如果再直觀一點,用餐時你手邊有一瓶2000年的小拉菲,一瓶1987年的雄獅城堡,一個是波爾多五大一級酒庄的副牌,一個是波爾多超二級庄,先喝哪一款更適合呢?它們各自要醒多久?配什麼餐最適合?這時,你需要站在你身後那位侍酒師幫你做好這一切。

全球最牛的一些侍酒師其實已經達到國際葡萄酒大師(Master of Wine)的水平,他們對全世界各個產區、不同年份葡萄酒的風格瞭若指掌。不論是配餐、配甜點的選酒建議,還是不同場合、不同客人的葡萄酒推薦,他們都能輕鬆應付。

我們的社會是圈子社會,在你的圈子裡或許有企業家,金融精英,藝術家,媒體人……可如果你的圈子裡有一位資深侍酒師朋友,那絕對是一個超值的資源。

為什麼許多富人搜羅了好酒,都會找專家一同鑒賞。一來,專家能告訴他怎麼令這些酒的口感達到最佳水平。二來,專家會分享這款酒產地的風土,年份特色,背後的文化。就像你先讀了俞平伯的《紅樓夢辨》,再讀《紅樓夢》,讀著讀著就會想:「哦,原來是這樣的啊!」品酒的妙趣也是如此。

所以,有一位資深侍酒師朋友,你品酒的樂趣會大大增加。至於平時選酒買酒,不僅能隨時諮詢,價格上還有優惠。

最後一個問題:喝個酒而已,需要這麼講究嗎?一次帶兩位朋友去品酒,我說同一款澳洲西拉紅酒,用兩個不同形狀的高腳杯喝,口感會很不一樣。這兩位女士聽了之後連連搖頭,說絕對不可能。然後我讓侍酒師拿來幾隻其他形狀的高腳杯,和剛才的對比。兩位女士試了一下,發現用新酒杯喝口感明顯更澀了,果香也內斂了,味道很不相同。如果你不相信這是真的,隨時可以試一試。

這就是喜歡品酒的人這麼講究的原因,因為不同的杯子、不同醒酒時間、搭配、溫度等因素真能令同一款葡萄酒的口感不一樣。講究,是為了獲得更好的體驗。你不愛,所以無所謂。我真愛,所以我就是要追求。

推薦閱讀:

酒鬼指南:教你如何醉死在波爾圖的加亞新城酒窖街中
什麼?!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還賣葡萄酒?
50 元的葡萄酒和 5000 元的葡萄酒到底有多大差別?
世界上最具藝術氣息的酒庄——木桐酒庄(下)

TAG:侍酒师 | 葡萄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