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小談駱谷之役

曹爽、司馬懿輔政之初,對於司馬懿來說,曹爽資歷名望不足,鄧颺、李勝欲借進攻蜀漢以令曹爽取得威名,然後有駱谷之役,蜀漢稱興勢之役。戰爭過程其實很簡單,王平先據興勢,迫使曹爽退軍。

然後問題就來了,據曹爽傳和晉書宣帝紀,司馬懿是極度反對此次戰事的,又晉書文帝紀,司馬昭卻是參加了駱谷之役,而且是「副夏侯玄」的重任。司馬懿反對,司馬昭擔當重任,這是什麼意思?

又根據郭淮傳「夏侯玄伐蜀,淮督諸軍為前鋒。淮度勢不利,輒拔軍出,故不大敗。」

對於郭淮在曹爽、司馬懿兩黨之間的關係問題也可以順便說一下,雖有文欽欲聯絡郭淮共同起兵討司馬師一事,但司馬懿都督雍涼的時候,郭淮是司馬懿下屬,而後司馬懿以郭淮代夏侯玄都督雍涼,而且毋丘儉、文欽打出的旗號是反對司馬師,而不是包括司馬懿在內的整個司馬氏。所以即使郭淮不屬於司馬懿一黨也是親近於司馬懿的。郭淮妻不坐王凌之事也可做參考。

又一個問題就這樣誕生了,不光是司馬昭參加了,親近司馬懿的郭淮還擔當了「督諸軍為前鋒」的重任。如若司馬懿強烈反對駱谷之役,他兒子司馬昭副夏侯玄,親近司馬懿的郭淮督諸軍為前鋒,這是什麼情況?

魏晉時人對於曹爽集團向來是能污衊就污衊,而三國志魏蜀吳各傳又多誇耀本國勝績而諱書敗績,第三個問題就產生了,漢晉春秋言「費禕進兵據三嶺以截爽,爽爭嶮苦戰,僅乃得過。所發牛馬運轉者,死失略盡,羌、胡怨嘆,而關右悉虛耗矣。」,曹爽本傳各種污衊詆毀之事,多說一個駱谷損失大也不打緊,本傳卻不言此役被費禕截擊的損失之大,而且費禕傳也一字不提,晉書文帝紀稱「爭險乃得過」,未說苦戰和損失重大。那曹爽此役是否有漢晉春秋所言如此大的損失?

根據晉書文帝紀,很容易產生第四個問題,駱谷之役後,司馬昭為議郎,從散騎常侍到議郎,很明顯是貶官了,而曹爽、夏侯玄等人卻不見貶官記載,這是為什麼?

又根據郭淮傳和晉書文帝紀,皆稱夏侯玄領軍伐蜀,不說曹爽領軍,按晉書文帝紀,退軍之議,也是言於夏侯玄,不說言於曹爽。曹爽應當是在長安主持大局,並未親身參戰。雖然蜀書各傳皆稱曹爽,當如同魏書各傳稱街亭擊破諸葛亮,並不可證明曹爽參戰,只因曹爽為主持大局之人。

從司馬懿反對,司馬昭,郭淮擔當重任,應該能看出來,其實司馬懿並不反對駱谷之役,甚至可能是支持的。畢竟按晉書宣帝紀,曹爽和司馬懿關係不合在正始八年,而駱谷之役在正史五年,兩人關係並未破裂,曹爽取得司馬懿默許或支持也很正常,所以司馬昭和郭淮才能被曹爽、夏侯玄委以重任。

而駱谷之役損失如果有漢晉春秋所言那麼大,於曹爽本傳大書一筆才顯正常,而夏侯玄傳也僅稱時人譏之,並不稱損失。又費禕傳也不載,這是不正常的,當為漢晉春秋誇大。

晉書文帝紀中英明神武的司馬昭遭到貶官,而主持大局的曹爽、和實際領軍的夏侯玄無功而出,損耗關右,卻不見貶職。唯一的解釋,駱谷敗退,因司馬昭而起,而郭淮傳則很有可能為司馬昭所部,而並非直接為夏侯玄所部。

附蜀漢費禕蔣琬

按王平傳,「或曰……比爾間,【涪軍】足得救關。平曰:不然。漢中去【涪】垂千里。……【涪軍】行至,此計之上也。……【涪諸軍】及大將軍費禕自成都相繼而至,魏軍退還,如平本策。

當時,蔣琬住涪,而費禕在成都,涪軍為蔣琬之軍。蜀漢救興勢之軍則非像諸傳所言光費禕一個人,蔣琬當也遣軍相救,蔣琬傳卻隻字不言。興勢之役後,蔣琬固讓州職,費禕領益州刺史。蔣琬既不在成都執政,又讓各種實權給費禕,已是怪事,又加嬰疾疢多年,未因病免職,更是怪事。而蔣琬住涪,當是以姜維為先鋒,蔣琬為後繼的北伐舉措,又三年不見蜀漢有大舉北伐之事,只因蔣琬重病三年?更是怪事中的怪事。蔣琬住涪,是與費禕等人商議的結果,難不成蔣琬住涪,其實就是費禕架空蔣琬的舉措?
推薦閱讀:

如果賈詡作為蜀國後期的丞相,他會北伐成功嗎?ps:好吧,單就計謀方面吧。。?
沒有劉備,諸葛亮會甘於一直在草廬嗎?
漢末三國二三線人物的史詩——涼州群雄篇
究竟是三國時代成就了《三國演義》,還是《三國演義》成就了三國時代?
為什麼說李典有長者之風?

TAG:三国 | 曹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