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在陸最後的潰敗—澳門教育與國共之爭

以往,澳門學生在高中畢業後,一般前往台灣或留在本地升學,只有擁有紅色背景的中學(澳門人俗稱紅底學校)學生才會選擇到大陸升學,這對於內地同胞印象中以愛國和一國兩製成功模範而著稱的澳門似乎有所不同。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澳門本地的高等教育發展較晚,因此台灣(台灣高校)在澳的影響力十分大,許多澳門知名人物都是出自台灣高校。

譚俊榮,現任澳門特別行政區社會文化司司長。國立政治大學畢業。

蘇嘉豪,新澳門學社前理事長,現為澳門立法會議員。國立臺灣大學畢業。

為何台灣在澳的影響力這麼大?這就要從國共兩黨在澳競爭說起。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國民黨勢力退到台灣。其中,有一部分國民黨人以及不願接受共產黨統治的人逃到澳門,成立了許多親臺僑校和社團,以致民間形成相當大的國民黨勢力。此外,由於澳門與新中國接攘,所以兩黨在澳的鬥爭漸趨激烈,當中水糧、工人和教育三個領域是雙方競爭拉攏民心的關鍵。但總的來說,國民黨處於劣勢,而且在1966年的「一二·三事件」中全面敗退。不過,國民黨對澳的教育政策和影響卻得以保留下來。一方面,這是由於澳門過去一直沒有大學,而且台方降低入學標準、優待僑生等因素吸引澳門學生去台就讀;另一方面,陸方只有大量開放暨南、華僑兩校的學額,兩校在澳的聲望不佳,且內地各間重點大學一直堅持重質不重量的招生原則,所以內地高校對澳門學生的吸引力不大。

澳門國父紀念館,台灣聯考澳門區報考地點(筆者當年還未得知內地高校錄取時曾到該處申請報考)。

不過,自本年起,教育部公布大幅增加內地高校(不包括暨大、華大)招收澳門學生的保送名額和保送高校數量。據澳亞新聞報導:「內地尖子學生爭崩頭入讀的清華、北大等57間內地重點高校,澳門的學生每5個人,就有2個人可以保送入讀。」上周周日,澳門保送生考試正式結束,最終共有723人獲得錄取,佔應屆畢業生的六分之一。這標誌澳門傳統升學的局面被打破,意味著未來前往台灣升學的學生人數大大減少,同時反映出中央開始重視澳門的統戰工作。
推薦閱讀:

在澳門購買科技產品好嗎?
在港澳台出生長大的 80 後,你們的童年生活是什麼樣的?
港澳台的學生和大陸學生的差別在哪裡?
為什麼澳門承認中華民國護照?
澳門旅遊塔蹦極攻略?

TAG:澳门 | 政治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