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變成別人心裡重要的人

最近在《松浦彌太郎說:假如我現在25歲,最想做的50件事》一書里看到兩句話:

1.「收入多寡與公不公平無關;而是與能帶給多少人喜悅、感動成正比。」

2.「主動關心別人,就能得到被他人賞識的機會。」

覺得很有趣,因為之前看過的阿德勒的書《超越自卑》里也有類似的觀點,只是表達方式有所不同。果然,這世間不缺道理,只缺少踐行:)

覺得阿德勒說的更深入一些,於是想和你分享部分對我有觸動的書摘。

所有失敗者——神經症患者、精神病患者——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為他們缺少同類感和社會興趣。

他們在處理工作、友誼和性生活中的問題時,都不相信這些問題能通過相互合作得到解決。他們所賦予生命的意義是一種個人所有的意義。

這種人成功的目標實際上僅僅是謀求一種虛假的個人優越感,而他們的成功也只對他們自己有意義。例如,殺人犯承認武器在手時,他們有一種權力感,但是很明顯,他們只能讓自己相信其重要性。對於其他人而言,擁有武器根本不能提高絲毫身價。

屬於個人的意義事實上就是毫無意義。

所有真正「生命意義」的標誌在於:它們都是共同的意義——是他人能夠分享的意義,也是他人能夠接受的意義。

一個解決生活問題的有效方法必然也會為他人所效仿,因為從中我們能看出用成功的辦法來解決共同的問題。

即使天才,也只能用具有卓著有效性來定義:只有當別人認為某個人的生命對於自己極為重要時,我們才稱其為天才。

這樣的生命體現的意義必然是:生命的意義是給團體做出貢獻。在此我們指的不是所宣稱的動機,因為我們不管此類宣稱,而只關注真正的成就。成功地解決生活中種種問題的人,他的行為舉止似乎已經使他完全自發地認識到這一點:生命的基本意義在於對他人的興趣以及與他人合作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似乎為其同類的利益所指導,而他克服困難所用的方法也不會損害他人的利益。

一個人有無社會興趣、有無合作精神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要素,許多生活中的失敗者都是因為太過關注個人目標和利益,缺乏社會興趣和對他人的關懷。

每一個人都努力使自己變得更加重要,但是如果他不能認識到,人類的重要性是由對別人生活所作的貢獻決定的,那麼他一定踏上錯誤的道路。

對許多人而言,這可能是一種新觀點: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對他人感興趣,相互合作。

他們也許懷疑我們這樣的說法是否正確。

他們也許會發問:「那個體怎麼辦?要是一個人老想著別人,老為別人的利益奉獻自己,那豈不是損害個性?為了得到適當的發展,至少某些人應當首先考慮一下自己吧!難道有些人不應當首先學會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或加強自己的個性嗎?」  

我認為,這種觀點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它所提出的問題也是錯誤的。如果一個人根據他所賦予生命的意義,想於人有所貢獻,而且他的所有情感都指向其目標,他自然必會以能使他做出最大貢獻的方式發展。

他會調整自己,適應目標,他將培養一種社會感,並通過練習嫻熟於這種感覺。

一旦確立目標,學習便接踵而至。

此時,他會開始充實自己以解決生活中的種種問題,並發展自己的能力。

且以愛情與婚姻為例,如果我們深愛自己的伴侶,竭力使其生活得愜意而充足,而同時我們也自然而然地將自己的潛力與才華髮揮得淋離盡至。然而如果不想於他人有所裨益地憑空發展個性,我們只會變得飛揚跋扈,而且鬱鬱不樂。

上面的書摘來自《超越自卑》這本書的開頭,看完驚艷開頭,再往後看,感覺就有些平淡,基本就是對核心觀點的擴展分析舉例,略過也沒關係。

而當年看《超越自卑》是因為朋友柴童鞋強烈的推薦,順手安利下小柴做的微信號「光影流刑地」( wocaohaokan ),在這個號里能看到很贊的手機攝影照片。

小柴說,這本書在幫他克服沒必要的自卑內向傾向上起的作用,比任何其他心理學書、任何雞湯、雞血文都有用。

我當時聽他說完,就立刻找來電子版看了,書中核心觀點基本就是我摘錄的這些文字。

阿德勒的話對於一直活得偏自我的自己來說,是個很棒的提醒,雖然他的有些文字我覺得有點偏頗。

比如這段:

其他的人怎樣了呢?那些從不與人合作的人,那些對生命另賦他意的人,那些只會追問「生命給了我什麼」的人,他們又怎樣了呢?

他們的生命沒有留下一絲痕迹。他們不僅已經死去,他們的生命也勞而無功。就連地球都似乎在對他們說:「我們不需要你們,你們根本不配擁有生命,你們的目標和奮鬥,你們的價值觀,你們的靈魂和心靈,通通沒有未來可言。滾開吧!你們不受歡迎!死去吧!消失吧!」

對於那些對生命另賦他意的人,我們最後的斷語是:「你一無是處,沒有人需要你,滾一邊去!」

阿德勒說話是不是挺狠的?第一次讀時,簡直看得我一身冷汗:)

我覺得,如果一個人,壓根不在乎名利和認同,完全有一套自己的價值取向,那也OK吧。

以及每個人生命的意義應該是自己說了算吧。

我不認同用同一套標準要求所有人。有的人來到世界上,可能是想要建功立業,開疆拓土;有的人可能就是想要看看花開草長,晒晒太陽,喝喝酒。有的人熱衷幫助他人,有的人只想自己呆著。

只要他內心對所得和代價樂意接受,就好了嘛。非要站在一旁,指責說,「你一無是處」,我覺得挺討厭的。

不過對於包括我在內的絕大多數尋常人類來說,用阿德勒的這套觀點「生命的意義在於奉獻,對他人感興趣,相互合作。」指導生活,獲得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內心平靜以及和諧舒服的人際關係還是有幫助的呀。

這也是我會在這裡推薦他的書給你的原因。

勾搭請聯繫郵箱

yakicreator@foxmail.com


推薦閱讀:

小小的你,給我最純的愛
既然世界這麼複雜,書上的東西都已經陳舊,模型也不能完全描述世界的運行,那麼我們為什麼還要讀書?
這個春天在讀的書(2016.2-2016.3)
約翰·皮爾龐特·摩根《讀書的經濟價值》
曾經的冒犯者韓寒,向世界認錯了

TAG:读书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