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功爵的興衰與秦漢帝國

所謂軍功爵制,是指根據軍功而賞賜爵位、田宅、食邑的爵祿制度,軍功爵制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管仲時代的齊國,而到了戰國中後期,系統化的軍功爵制在列國中被普遍建立,其中最為典型的當然是商鞅變法中建立的秦國軍功爵。

之所以認為秦國的軍功爵制最為典型,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其最能發揮軍功爵制促進社會流動、增強動員力和戰鬥力的特點,而這由於其嚴格的執行制度是分不開的。秦國的軍功爵制是一種以軍功為依據、升降標準十分嚴格的政治制度,【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並以此【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直至秦國統一,也未見有人獲取二十等爵制中最高位的「徹侯」,這說明秦國的軍功爵制度執行的十分嚴格,各個層次錯落有致,能夠良好的發揮其劃分社會等級的作用。

作為對比,我們以楚國為例,來看看關東六國軍功爵的狀況。在關東六國之中,授爵方式眾多,並不以軍功為限,更多體現了君主的好惡賞罰,不具有嚴格的體系,【楚王急召太子。楚國之法,車不得至於茆門。天雨,廷中有潦,太子遂驅車至於茆門。……廷理舉殳而擊其馬,敗其駕。……(王)乃益爵二級】便是一例。

由於授爵形式的隨意性,必然導致爵位的泛濫,從而失去其政治意義。戰國時期秦楚漢中之戰,【徹侯、執珪死者七十餘人】,一次戰爭便戰死七十餘位最高爵,可見其爵位賞賜之泛濫,除此之外,楚國的不僅泛濫,並且其賞賜的對象與舊貴族之間具有高度的重合性,這使得雖然存在軍功爵,但是他的存在卻反而鞏固了貴族的權力,無法促進社會流動、衝擊貴族政治。【六年,秦圍邯鄲,趙告急楚,楚遣將軍景陽救趙】,這說明即使是在楚國歷史的晚期,舊貴族依然牢牢掌控著楚國的軍政大權,楚國仍然難以擺脫貴族政治的桎梏。

在秦國統一的進程中,可以說軍功爵制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說是其統一寰宇的關鍵所在。軍功爵制在形式上仍然屬於爵制,是一種關於身份等級的制度,這是其傳統的一面,但是他又與傳統爵制有很大不同,這體現在它改變傳統爵制以血緣、身份作為賞賜標準的舊制,將軍功作為能否獲得爵位的標準,平民可以通過軍功獲取爵位並且切實的掌握政治權力,進而打破貴族對權力的壟斷,增加社會的流動性和動員力,配合嚴格的編戶齊民制度,秦國變成了一架耕戰機器,是不可阻擋之勢攻滅了六國,實現了統一,而其中軍功爵制的作用不可低估。

統一是軍功爵歷史地位的頂峰,也是其衰落的轉折點,在實現統一之後帝國所面臨的戰爭將大幅減少,軍功爵無法繼續提供促進社會流動的力量,他的衰敗是不可避免的。最直接的反映,便是原本執行極為嚴格的賞賜制度變得越發隨意,秦王政四年,【百姓內粟千失,拜爵一級】,如果說這還是因為面臨自然災害不得已而為之的話,那麼始皇三十六年,始皇帝因為讖語而【遷北河,榆中三萬家,拜爵一級】則無疑顯示著軍功爵愈發浮濫。

楚漢戰爭時期,由於戰爭動員的需要,漢政權曾短暫振興了軍功爵制,高帝五年詔中【大夫以上賜爵各一級】的決定,便是對士卒們的認可和獎勵。然而歷史的趨勢不可逆轉,如果說軍功爵制是戰爭時代的產物的話,那麼到了統一時代,帝國自然要從軍國體制轉向文治,必須有新的制度替代軍功爵,實現社會流動的正常運轉,維護社會秩序,而這一歷史任務則是由武帝完成的。

在呂后、文景時代,軍功爵浮濫的現象愈發嚴重,甚至多次出現鬻爵,可以說隨著帝國統一的深化,軍功爵的社會意義已經喪失殆盡,需要一種全新的制度取而代之,這就是武帝時代的察舉制度。所謂察舉制是由中央設立科目,規定條件和標準,指定官員向朝廷推舉合格者的制度,其選拔的主要標準便是德行和經術,本質上是儒學的,經過推薦的孝廉有機會上升為官僚,掌握行政權力,察舉制便是以此促進社會流動,取代軍功爵製成為社會運轉的核心力量。

軍功爵與察舉制,二者乍看之下似乎毫無關聯,但是在實質上,二者都肩負著促進社會流動、維持社會正常運行的重要作用,而隨著國家的統一,軍功爵失去了其生存的土壤,自然將走向衰敗,而察舉制則取而代之,維繫著秦漢帝國的運行。雖然在武帝中期,由於抗擊匈奴的需要,軍功爵制曾以「武功爵」的樣貌短暫復興,但是終究是借屍還魂,在霍光時代便又被廢除,西漢後期的軍功爵雖然依然存在,但是僅僅作為顯示社會身份的制度,而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政治意義。

軍功爵在武帝時期的衰敗有兩個重要的歷史意義,就橫向層面而言,軍功爵的衰敗意味著帝國從軍國主義體制轉向普世化的文治道路。結束了五百年的割據之後,帝國的首要任務從增強動員力、戰鬥力逐漸轉向維持社會的穩定運行,察舉製取代軍功爵制正是這一歷史趨勢的體現。就縱向層面而言,軍功爵的衰敗還代表著中國從爵本位走向官本位,進一步擺脫了貴族政治的影響。如上所述,雖然軍功爵與傳統爵制在賞賜標準上根本不同,但是其終究還是一項爵制,具有鮮明的身份政治色彩,而官職則更具流動性,會不斷隨著人員的升遷而變動,從爵本位走向官本位,意味著中國進一步擺脫血緣身份的影響,社會流動性大大增強,社會的活力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境界。


推薦閱讀:

為什麼原本是古代文化重地的江南地區現在在文化上表現卻如此平平?
「腳穿粉底皂靴」,這是形容古代當官的穿著。粉底皂靴是什麼?
兩則史料辨析(續)
【後戰國篇】西楚王朝人物彙編第九篇·謀算輔臣·令尹薛公
歷史上有沒有人被逼著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而改變後世?

TAG:中国古代历史 | 秦汉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