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修證方法論述 之三 何證

本文主要面向尚未實證無我,但卻了解無我,並有心實現實證無我的人群。

實證無我,其實就是實證因果,在一切事物中觀察因果的來龍去脈。一個相對標準的方法如下:首先證苦,然後發出離心,然後持戒,然後禪修,最後在四禪中止觀,發現意識的因果流轉。這個過程很標準,很穩定,很可靠,而且實證之後後期可以直接滅盡定入涅磐,或者明心見性。不過缺點是禪修對福德要求略高,條件比較苛刻。所以禪宗搞出來一個簡單粗暴的辦法——參。

因為一切都是因果,所以理論上在任何時候都是可以當下立證的,而經過實踐事實的確如此。首先你要觀察你的眼耳鼻身口五識是由因果相繼產生的,並且你的意識是緣於你的五識而產生的。此時你可能會把某些暫時找不到原因的五識歸結成為「我要看/聽/聞/觸/嘗」,然後你尋找這個「我」,發現能找到的都是「我的」,「我」是不存在的。因此你繼續找原因,原來是意識控制五根去「看/聽/聞/觸/嘗」,所以把一切五識都緣到你的意識上來。然後用止觀的辦法,在「止」觸發的時候,去「觀」你的意識。比如,你突然想上廁所,你就要觀察這個念頭的來歷,並且思考:是「我」要上廁所嗎?「我」是不存在的誒,那誰/什麼在上廁所?直到某一天,你切身的觀到了意識的念念相繼,你也就有所成就了。

禪宗的這個方法要比傳統的方法來得快,因為無論你站立坐卧加班玩遊戲吃飯唱歌,隨時隨地都可以來一發止觀,而傳統方法的禪定至少在練習的時候就需要有大塊的時間和正確的方法,而且最後也未必可以隨時都一念進四禪,機緣不好找。

如果說禪宗的辦法簡單粗暴,為什麼傳統的方法沒有淘汰呢?其實能夠通過禪宗證果的,都是過去世曾經修過戒定慧的,而且都修到位修圓滿了。這就好比是一個人修行修得好好的,馬上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突然一棒子被人打暈了,醒來以後十年過去了記憶斷片了,而且暫時也沒什麼緣繼續修行。二十年後某一天突然緣分來了,他可能不費吹灰之力就完成了證果。而禪宗其實就是給這種人創造了一個當世的機緣。

所以一個相對穩妥的修行方法,就是傳統和禪宗一起搞,這完全不影響。至於明心見性還是涅磐寂靜,都是實證無我之後的事了。關於這方面的分歧,可以參考本人的論大乘空性。
推薦閱讀:

為什麼要閉關修行?
如何理解弘一法師李叔同圓寂前留下的這四個字?
精神分析與禪境
在寺廟禪修是怎樣的一番體驗?

TAG:空性 | | 止观禅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