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考古日報Vol.74]山西臨汾發現6000年前廟底溝文化史前聚落遺址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2016年11月28日對外發布考古新發現,考古工作者在臨汾市堯都區賈得鄉桃園村南發現一處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聚落遺址,距今已有6000多年。

桃園遺址F2房址俯視全景。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攝 

  據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眾考古研究部主任、此次考古發掘項目的執行領隊鄭媛介紹,廟底溝時期是中國史前文化最繁盛、輻射力最強的階段,可謂史前文明向中華文明進階中的重要步驟,其核心位於晉、陝、豫三省交界處,而晉南地區是該中心的一個重要區域。

彩陶盆殘片。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提供 攝

  本次考古發掘地點位於這一核心區域,聚落遺迹豐富且保存較完整,它為深入了解廟底溝文化時期的社會結構、生產生活、文化面貌等提供了一批非常珍貴的實物資料,同時該遺址的發掘對今後認識同時期同類聚落遺址具有指導意義。

  該遺址主要分布於兩處台地之上,考古工作從2016年8月開始至今,發掘面積達2500平方米,分三個區域進行。其中屬於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的遺迹主要有房址4處、陶窯址1處,以及大量灰坑。出土遺物豐富,有紅陶尖底瓶、平底瓶、彩陶盆、彩陶缽、夾砂罐等這一時期典型的陶器殘片,同時還有磨製石器、骨器等遺物,各類遺迹現象及遺物真實反映了該地區史前人類生產、生活的場景。

  此次考古工作最重要的一個發現是一處大型半地穴式房址,開口形狀呈五邊形,面積約90平方米,現存較完整的地面、部分牆體、柱洞、火塘等結構。綜合比較山西省以往的考古發現,考古人員認為,該房址是山西地區迄今面積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處新石器時代廟底溝文化大型房址。

  此外,該區域還發現了一些仰韶時代晚期、二里頭時期及東周時期遺存。其中,包括11座東周小型墓葬,葬具為一棺一槨,葬式基本為仰身直肢,隨葬有鬲、豆、罐等陶器組合。反映出該遺址廢棄以後還有各個時期的人群零星活動的痕迹,並在東周時期曾作為一處小型墓地被使用。

  目前,臨汾堯都區桃園遺址2016年度的田野考古發掘工作已接近尾聲,關於該遺址範圍的調查、考古發掘資料的整理研究解讀以及遺址的整體保護規劃等工作都有待繼續進行。
推薦閱讀:

[考古日報Vol.111]山西大河口西周霸國墓地現存1660座墓葬已完成全部發掘工作
[考古日報Vol.137]北京房山田園洞四萬年前一男性個體的DNA成功提取測序:第一個中國古人類基因組
私人收藏是否有罪?與文物倒賣有何關係?
文物與博物館學的就業前景是什麼呢?【詳見下
如果說青花瓷是中國獨有,那為什麼藍色釉料要從外國進口?

TAG:考古 | 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