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這麼懷念周恩來

不出意外,今天,你的朋友圈被周總理刷屏了。

41年前的今天,這位新中國的開國總理與世長辭。

在中國綿長的歷史長河中,周恩來稱得上是獨一無二的政治人物。

他擁有偉大政治家卓越的才能,在中共歷史上始終扮演著關鍵的角色,無人能出其右。

但令人敬佩與疑惑的是,周恩來從來沒有利用資歷與資源成就自己,反而一次次主動犧牲自己。

他擁有那個時代革命者清教徒般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每每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於將傾,無論是在決定中共命運的遵義會議還是關係國家航向的西安事變,抑或苦難的文革歲月,周恩來或顧全大局或縱橫捭闔或獨撐危局,很多時候,為了集體和國家周多次忍辱負重。

在很多政客嘴裡,「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過是慷慨的口號和美麗的謊言,但這位總理卻一直在身體力行。

他圓潤而不圓滑,所以,周善於斡旋變通卻從不喪失立場和原則;他不止一次擁有成為領袖的機會,但為了更好的革命前景卻甘願為他人做嫁衣;即使看似對領袖的無限服從,更多也只是為維護黨的團結與統一,而不是傳統的愚忠。

而且,與很多「不拘一格」的領導者不同,周對細節格外重視,並擁有匪夷所思的道德潔癖,他一生清廉,並始終將無私和公正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周恩來的崇拜者最愛說的一句話是,作為一國總理,周沒有子女,沒有房產,沒有存款,甚至連骨灰都未留下。

在燦若星辰的歷史人物中,如果說有哪個人可稱之為「完人」,周肯定是排在前列的候選者。

在我們這樣一個儒家文化深厚的國度,自古推崇「士」的精神。何為「士」?子貢曾向孔子提出「何如斯可謂之士矣」?即怎樣做才稱得上「士」。孔夫子答:「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也就是說,道德上嚴格規範自己的行為,才能上要能完成國君所交給的任務。

簡而言之,德才兼備。從這一角度而言,擁有非凡人格魅力和一心為公境界周恩來可以說是「士」的楷模。

無論是古代還是今朝,周這樣的為官者都是人們理想中的公僕標本。

因此,在這個庸官貪官盛行、小人得勢君子難行的時代,人們如此懷念周恩來總理,還有一種特殊的情感寄託與心理期盼。正所謂,你越對現實不滿,你就越會懷念過去。

歷史學家克羅齊言:一起歷史都是當代史。

人類對歷史的某種情結往往源於今天內心的投射。

查看更多文章 歡迎關注微信號 望海樓紀事


推薦閱讀:

政客必須油滑虛偽嗎?
「政客思維」是怎樣的思維方式?和「商人思維」有何區別?
與奧斯卡擦肩而過的佳作「斯隆女士」,看美國政客版的「宮心計」!

TAG:政客 | 革命 | 儒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