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東第一首富——哈同
1851年,歐斯?愛?哈同出生於巴格達,是個猶太人。他幼年生活很苦,靠拾破爛、揀煤塊為生。1872年,哈同隻身從印度東來香港,第二年轉到上海,從印度到上海一般需要半個月的航程,可哈同卻耗時半年的時間,其過程非常艱難並經歷了生死考驗,到上海時,正值上海開埠30周年,哈同到上海的第一站就是去當時上海最大的洋行——沙遜洋行。沙遜洋行是當時最大的英資洋行,1832年成立於印度孟買。40年後建立新沙遜。之後又過了五年,沙遜洋行來上海發展。1925年開始修建新沙遜大廈,即現在的和平飯店。
哈同通過在沙遜洋行做事的舅父的朋友介紹,在上海沙遜洋行找了份工作。雖然哈同不滿24歲,僅僅懷揣著6塊銀元,但這個年輕的猶太人天生具有好奇、冒險和奮鬥精神。他在沙遜洋行的第一份工作是門衛兼清潔工。工作盡心盡責,此時,哈同以同樣是猶太人的老闆沙遜為自己的人生榜樣,並立志自己的人生目標是超過沙遜。到沙遜洋行六年後,哈同由於表現出色升為地產部經理。由於其獨到的地產經營理念,哈同最終白手起家成為舊上海最富的人,擁有南京路半條街,1200幢房屋、450畝土地。
一、哈同的財商
嶄露頭角:排號領鴉片
上海沙遜洋行乾的是最掙錢的勾當——販賣鴉片,每天早上很多的買辦都會集結到洋行進貨,然後賣到大煙館裡,洋行門口每天人來人往,這成了哈同出頭的機會。
為了搶生意每個人都希望第一個拿貨,所以每天都有人打架,當門衛的哈同也因此挨了不少罵。不過正因為這個,給哈同帶來了一個機會,他想到了一個解決辦法,給每個來取貨的人,發一個號碼牌,標明先後讓他們在門外排隊等候,如此一來秩序自然就好多了。如果有人願意多給他兩塊銀元的話,他就會讓這個人先進去,不但解決了秩序問題還有了額外的收入,這不是一舉兩得嗎?哈同陸陸續續收著不少提貨人給的小費,加上平時省吃儉用,他很快就積攢了一筆小小的財富。
銷售高手:改變鴉片銷售方式,擴展鴉片銷售渠道
不久後,哈同的能力得到沙遜賞識,又考慮到洋行出售鴉片只靠客戶上門的途徑,有很多生意就被別的洋行搶走,便決定升哈同為「式老夫」(跑街或收賬者),要他主動到兩個租界的「土行」去兜銷鴉片。工資照舊,但可以從中提一部分傭金。得到信任和提升後,哈同便開始思考如何銷售鴉片,以及熟悉上海租界的地形和環境,就在此時,哈同對地產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些也為他從事地產事業做好準備。
冒著暑熱,到各「土行」去聯絡兜銷。為了爭奪市場採用薄利多銷的經營方法,用中國式和氣生財的態度,一進門就拱手,說一聲上海活:「發財"竟把原來是怡和、仁記等洋行的客戶都搶了過來。他還越過「土行」親自到各處大小「燕子窩」去零售。緊接著,1873年,哈同竟然把鴉片買到了法租界,而這個時候杜月笙、張嘯林還未出生,黃金榮也僅僅才5歲。果然,一年下來,他的確為沙遜洋行增加不少財富。沙遜對他也異常滿意.一下子提升他為領班,工銀增加到30 兩。雖然哈同吃慣了苦,但並沒有因為獲得一小筆財富就得意忘形,仍然牢記「猶太人是憑聰明賺錢和儉約才積累財富」的古訓。
成為地皮蟲:得到重視
然而好景不長,在沙遜洋行大班換任時,哈同由於身份低受到了冷遇,哈同並沒有因此放棄繼續為沙遜洋行做事,反而越挫越勇,更加努力施展自己,同時也不忘學習,他暗自掌握沙遜洋行的地產情況,根據洋行的檔案資料,一處處去實地勘察。從而對上海地產有了進一步了解。哈同也不再兼顧鴉片的推銷,一心一意放在地產上。他結交各處地保,了解各地地產情況,又在開闢吳淞鐵路時學到種種征地的辦法,僅在一年之內就做成多筆地產交易,成為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地皮蟲」,他用一套套辦法,取得一塊塊土地,又拿一張張道契,向洋行換取一點點微薄的獎勵,再把它交給管理員和地保去放高利貸,從而哈同的財富越來越多。
後來哈同決定研究有關地產和銀行的資料;白天他跑遍兩個租界,凡是屬於中國地主所有的地產,他都去打聽是不是準備出賣或租讓。他專挑熱鬧商業地區附近的地皮,如公共租界的南京路到河南路一帶。法租界八仙橋四周。他看定以後,通過當地地保,四處放空氣,說外國人要逃跑,租界難保,房子沒人住,地產不值錢。還不如趁早賣掉。有不少本地地主也被當時的緊張氣氛震懾,也有些從外地來的富戶急於離開。大家就爭先恐後地將地產出賣和轉讓。哈同就這樣代洋行壓低價格收進一大批地產。
二、賢內助羅迦陵
俗話說一個成功男人的背後一定有一個默默支持他的女人,哈同事業的發展離不開他妻子羅迦陵的幫助。
按照羅迦陵自己的說法,她是一名中法混血兒。父親路易·羅詩是一名法國水手,母親沈氏,原籍福州閩縣。1864年,羅迦陵出生在上海縣城內九畝地(今黃浦區露香園路、大境路一帶)。羅迦陵出生不久,父親回國,六七歲時母親也去世,因此她是由親戚撫養長大。羅迦陵雖然識字不多,但她自幼聰明伶俐,機智多謀。為生活所迫,她曾經做過外僑女傭,許多書報都說她在虹口做過專門接待外國水手的"鹹水妹",其實並無證據。不過,羅迦陵確實閱歷相當豐富,還學會了說英語和法語。
羅迦陵是個社交達人,其社交能力甚是了得。1909年,羅迦陵應邀前往北京,被隆裕太后的母親認為義女,於是羅迦陵與隆裕太后成了干姐妹。後來,宣統皇帝的弟媳又認哈同為義父。民國初年,哈同夫婦又去北京給乾娘拜壽,受到清宮款待,封羅迦陵為正一品夫人,又賜給60名太監回上海使喚。全盛時期園內有管家、警衛、僕人、和尚、尼姑、教師、學生近800人。與皇室攀上關係成為皇親國戚, 哈同在發展房地產事業上自然順利不少。
哈同很愛他的妻子,大量的產業均以羅迦陵的名字命名:愛儷園、南京路迦陵大樓、慈淑大樓、杭州西湖別墅羅苑等,其名下的里弄名稱也都以"慈"字冠名,如慈安里。
三、風投房地產
1884年,中法戰爭爆發,中國軍隊在老將馮子材的率領下,接連挫敗法國侵略軍的攻勢。這些勝利讓中國人民歡欣鼓舞,上海的洋人卻坐不住了,他們認為,中國打敗法國後自然就會清理他們,於是紛紛逃離上海,上海的房價因此暴跌。哈同也想去香港躲避一下,而他的新婚妻子羅迦陵卻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並把自己的首飾賣掉,勸說丈夫傾其所有用於購買房屋土地。
這是一場可能傾家蕩產的賭博,但是哈同賭贏了。清政府在軍事上節節勝利的情況下「不敗而敗」,「洋大人」們又紛紛回到上海,「十里洋行」恢復了繁榮。哈同則名利雙收,他購買的房產,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東路一帶,後來逐漸發展為上海的商業金融中心。四、給南京路鋪地板
哈同在南京路也有不少房產,當時南京路遠沒有現在這樣的繁華,羅迦陵敏銳的覺察到,以它獨特的地理位置,有可能成為上海的交通樞紐,所以她強烈建議丈夫哈同修整這條馬路。哈同又一次相信了夫人的看法,不久後他花了十萬兩銀子,從印度進口了一批上好的紅木,把它切成了百萬段,然後從外灘一直鋪到了江西路,南京路也因此成為了遠東地區最漂亮、最平整的馬路。哈同秀大,說鐵梨木結實,還有彈性,踩上去忒舒服,下了雨水一下子就吸幹了。消息傳到外地,不由添油加醋,鐵梨木變成了紅木,從此南京路的價格飛也似的往上漲。不久後南京路果真就成為了上海的商務中心。地價瘋長數百倍,至此哈同徹底發了大財。
五、熱愛中國文化
愛儷園(哈同花園)
1904年,哈同開始在滬西靜安寺路購地300畝,花費70萬兩銀元,由羅迦陵聘請烏目山僧人黃宗仰設計,到1910年建成了上海最大最豪華的一座私人花園,並以羅迦陵的名字命名為愛儷園(哈同花園),園內亭台樓閣、假山湖沼,完全是典型的中國式園林,據稱是模仿了《紅樓夢》中大觀園的設計,因而號稱海上大觀園。整個園林共有景點60餘處,每處均冠以美麗的名字,是當時上海最大、最為豪華的私家花園。
哈同夫婦熱衷中國文化,當時修建的中國園林式住宅頗有名氣。 他們在上海今上海靜安區南京西路(原名靜安寺路)和銅仁路(原名哈同路)的交口的「大本營」,有著「大觀園」的稱號,據稱佔地超過200畝,其中以愛儷園最為有名。愛儷園的園名起因是由哈同夫婦名中各取一字組成(哈同名歐司.愛,她的中國妻子羅迦陵,字儷蕤),不過老百姓卻習慣稱之為哈同花園。不幸,1940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上海租界淪陷,園內所藏金銀財寶,被日寇洗劫一空,瞬時諾大的一個花園,變成了一片廢墟。1955年人民政府在此建成巍峨的中蘇友好大廈,現為上海展覽中心。
讓電車改道。
1908年英商電車公司的 1 路有軌電車,電車本該延南京路從外灘到靜安寺,中間要經過哈同花園門口,但哈同認為有軌電車太吵,不可以經過哈同花園門口,就是這個原因當時的工部局也沒辦法,只好把有軌電車改道,在卡德路(如今的石門路)轉彎,從北京路向西到常德路,再返回到南京路向西到靜安寺,繞了一個大圈。
哈同敗訴
哈同在修建哈同花園的時候還遇上過一個釘子戶。在上海有一位蜚聲江南的中醫名家張驤雲,他醫術高超,老上海人幾乎無人不知。碰巧的是張驤雲的五世祖墳恰巧處於哈同花園範圍內,哈同經過巧取豪奪已經搞定了周邊的動遷戶,哈同自恃是洋人又是公共租界工部局董事,有權有勢,他想搞定張家的墓地就是多付出一點銀子而已。張驤雲祖上世代行醫,精通陰陽五行之道,他知道挖祖墳對整個家屬是最不吉利的事情。張驤雲有自己的一套主張,根本不吃哈同的那一套,他以「中國人最講究自己的祖墳風水,如果動了祖墳的地氣會對整個家屬帶來禍害」為由,對哈同的動遷要求一口拒絕。後來雙方打了一場馬拉松式的官司,官司從公共租界會審公堂一直打到英國駐滬總領事館,經過長達十餘年的訴訟,最終哈同敗訴,判決哈同不得侵犯張氏祖宗墳地,而且在「哈同花園」中須另闢小路供張氏家族祭祀掃墓時出入。就這樣,在這個據說比大觀園還要漂亮的花園裡,極其難堪的留了一座張氏祖先的祖墳,它如同一根釘子般地插在哈同的心上,並使他為此而抱恨終生。「張聾彭」由此成為了中國近代最早的一個名副其實的釘子戶!
孫中山與愛儷園
1912年1月1日,全上海高懸起象徵民族大團結的五色國旗,慶祝南京臨時政府成立,也是歡送孫中山離開上海到南京榮任臨時大總統。上海人民夾道歡呼,哈同夫婦恭敬地把孫中山送到愛儷園門口……哈同在接待孫中山的過程中,目睹這位革命領袖儀態端莊,和藹可親,又聆聽到他胸懷大志、敢負重任的宏論,就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對太太羅迦陵連連稱讚說:"這位孫先生真是你們中國偉大人物!"
鑒於哈同夫婦對上海的貢獻,時任中華民國大總統的馮國璋在民國六年9月為哈同頒發了「四等嘉禾章」;徐世昌任大總統亦給哈同頒發了勳章。1917年至1924年,哈同共獲北洋政府所頒發的獎章多達12枚。
愛儷園是哈同夫婦長期居住的地方,也是當時上海社會名流和政界要人經常聚會的地方。近代的歷史名人孫中山、蔡元培等人都曾來過園中,辛亥革命後中山先生從海外返國曾在愛儷園小住,之後到南京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章太炎與湯國黎女士的婚禮,也就在園中著名的天演界舉行;而護國運動的功臣蔡鍔將軍,在東渡日本就醫之前曾在園中養病。抗日名將何應欽,以及後來不少青年才俊、名媛淑女也受過園內資助。
印刷字典
民國愛儷園校印康熙字典,此書校刊者是清代的一品夫人,此書版本珍貴,意義非凡,存世量稀少,當時售價就為大洋20元,基本是當時一個人半年的工資收入,愛儷園印書不為賺錢,所印之書基本是供應當時社會名流所用,所以印量極少,此字典非彼字典,不僅見證了一段歷史,見證了一對名人夫婦的愛情,也使一位近代名人,躍然紙上。
聘請黃宗仰主持,歷經四年,刊印了全套《大藏經》40帙稱為《頻伽精舍校刊大藏經》,簡稱《頻伽藏》。這是中國近代出版的第一部鉛印本《大藏經》。
六、16年的遺產糾紛。
1931年6月19日,哈同在愛儷園病故,留下土地450餘畝,房屋1200餘幢,30萬平方米以上,1931年英國領事估計,哈同財產值400萬英鎊。英國駐華法庭鑒證了哈同生前所立的遺囑,決定把其全部遺產歸其妻羅迦陵繼承;又根據英國法律向遺產繼承人羅迦陵徵收了稅金達1700餘萬銀元的遺產稅。
1941年10月3日,羅迦陵也去世,但其留下的遺囑與哈同遺囑有很大出入:總管家姬覺彌得到400萬元,捐給中國政府950萬元,餘款分給養子女和內侄子女。於是引發曠日持久的哈同遺產案。不久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霸佔愛儷園,劫走財物3400萬元。後來,1947年,上海地方法院根據和解契約審理結案,平息了長達16年的遺產糾紛。上海市政府又多次提出征借愛儷園。1949年,喬治逃往香港。新中國成立後收歸國有,在原址上建造中蘇友好大廈(今上海展覽中心)。
哈同的一生,可謂前20年苦難,再20年奮鬥,又20年享受,後20年慈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雖然留下了巨額的財富,但是萬貫家財總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本文作者李光斗:中國品牌第一人、中央電視台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始人、中國電子商務協會互聯網金融委員會首席顧問、華盛智業-李光斗品牌營銷機構創始人。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上海有錢人家的孩子花3800一天學英國禮儀?
※是否可以把上海作為特別行政區?
※【攻略】上海迪士尼遊玩全攻略
※靜安為什麼與閘北合併?
※當初實習說做兩三個月,後來發現公司沒有培養自己的意思,專業不對口也只是個勞動力,不幹了是不是很不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