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連線》對矽谷的批評看中國科技的泡沫:中國有海猴子嗎?

2016年,矽谷多了一個新梗,叫「松鼠和海猴子」(squirrels and sea monkeys.)。這個梗是Magic Leap的創始人Rony Abovitz在回答記者採訪時扔出來的,原因是因為Magic Leap始終無法把巨大的AR眼鏡做到適合規模商業化的體積和質量。拿不出具體產品的情況下,Abovitz扔出了一句「松鼠和海猴子」,松鼠和海猴子放在一起會發生什麼事?鬼才知道。對了,海猴子似乎是一種蝦,另外一種說法是學名為「Artemia」的活在五億年前的三葉蟲的發小,特點是放在鹽水裡20天就能「長大成人」。

這個頗為打臉的梗被《連線》雜誌翻出來,用作總結矽谷在2016年的各種瘋狂炒作。

在《連線》看來,2016年矽谷的炒作已經到達新高度:以往頂多是吹吹牛皮號稱我們家的新APP即將改變世界,牛皮吹破了,最多就是丟點臉,投資人虧了點錢,沒啥大問題。但是2016年這些牛皮吹的實在太大,都是些號稱能改變汽車、金融、醫學這些領域的硬體產品,而這些產品往往連原型都還見不到,投資人就瘋了一樣往裡砸錢。

最典型的例子是Theranos。這家公司本來承諾帶來一場醫學革命:只要一滴血和一台機器就可以檢測出數百種疾病。2015年,《華爾街日報》的調查顯示,這家公司的技術和宣傳的完全不一樣。2016年,美國政府下令禁止該公司在其後兩年內經營實驗室,而Theranos解僱了40%的員工。這場風波過後,Theranos的估值從90億美元變成0!

前面提到的AR眼鏡也是這樣,Magic Leap遮遮掩掩拿不出靠譜的原形產品。微軟倒是很積極的回應了報道,喊著微軟的AR眼鏡Hololens才是實打實真的。

但是回想一下當初Hololens出現在《連線》雜誌封面之後,微軟搞的營銷幌子,你會發現事情也跟「松鼠和海猴子」一樣搞笑。事實是,未來兩年內,你想像的AR眼鏡能幹的,基本都幹不了。

這個梗在國內有嗎?當然有,但是換了一種方式。江蘇衛視的跨年晚會據說動用了最新潮的AR技術,在現場搞了超大的鯨魚和猛獁象。從轉播效果看的確是不錯,但現場並不能看到。這其實是包裝剪輯技術在現場直播的升級版,可以認為是在線包裝或者實時後期,進步當然是有,但原理跟電影里結合實景的特效包裝並無區別。

為什麼要跟AR扯上關係?影視包裝是多老的概念,換成AR或者VR,多潮,如果是上市公司,指不定還能帶動股價漲一波。看來,中國沒有「松鼠和海猴子」,倒是有「鯨魚和猛獁」。

聊天機器人也是《連線》的吐槽重點,認為這是2016年沒能實現的最大的「趨勢」。

這種「現代技術的奇蹟」將無縫地與社會化媒體、語音軟體等應用相關聯,能幫我們預定航班和座位,甚至跟我們說話聊天。所有人都說,這就像在中國的微信里,微軟的小冰機器人現在正在和20萬人聊天。但小冰很明顯是個有缺陷的產品:微軟在美國發布了小冰的美國版,它聽了很多人說的話,迅速變成了一個有納粹傾向的種族主義者。

真正應該受關注的AI產品反而被過分的炒作掩蓋了。Google的Deepmind實驗室採用AI來控制數據中心的風扇、窗口和冷卻器,為母公司節省了數千萬美元。當然跟炒作的數據對比,這個數字看起來真是太小了。

這一年,類似的技術有虛擬現實、聊天機器人、無人送貨機、無人駕駛汽車和區塊鏈,都號稱會改變一切,但都沒幹成。其中一些技術,例如無人駕駛汽車,在過去的12個月里有顯著的進步。

對於中國來說,不少企業家搞無人駕駛汽車的慾望比埃隆馬斯克還要強烈。有自身業務危險重重還要去美國投資建廠的(賈躍亭和FF),有家電做的好好的非要造汽車的(董明珠和珠海銀隆)。政府也不甘寂寞開始牽頭搞「無人駕駛產業小鎮」,大有當年全國到處開「動漫產業園」的趨勢。

看來,《連線》對矽谷的警告對中國科技行業也同樣有效:

這些聽起來都可以作為笑談,但同時也是很嚴肅的話題。這些公司和他們的投資人一股腦的湧入無數百萬級美元的投資,投資在這些號稱從根本上改變醫療、健康、交通、甚至金錢自身的技術。一旦技術在短期內無法實現,投資人和涉及的消費者,都會引火上身。從長遠來看,這也會破壞市場本身,甚至會破壞我們辨別真假是非的能力。如果說2016年給了我們什麼啟發,那就是它告訴了我們這裡究竟有多危險。

推薦閱讀:

AI研究院 | 自動駕駛計程車可行性研究報告:2020年能成真嗎
[行業分析] 自動駕駛與下一個汽車巨頭
不用駭進系統,其實在號誌貼上簡單的貼紙就能擾亂自動駕駛車了
雙眼可以測距和建立立體環境,雙攝像頭可以嗎?

TAG:科技 | 增强现实AR | 无人驾驶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