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熊孩子越來越多?

比如這件事

再比如之前的上海博物館裡的那個玻璃展品

到底為什麼現在這種事情頻發,是我們小時候也熊孩子但是未曾被曝光或者不至於到這樣惡劣的行徑還是現在家長教育出了問題還是我們大多數人的小時候都比較乖?

除了隔代教育的問題,那些80後父母帶出來的小孩也有很多品行問題,為什麼呢?然而小學對於品性的教育就沒有用嗎?


蠟筆小新在火車上吵鬧,被乘客罵了之後,美牙與園長老大進行了一段對話

你明白了吧?


謝邀。

感覺熊孩子並不多啊……

這不六一兒童節快到了么,身邊一堆20多歲的還整天吵吵嚷嚷給我買好吃的帶我玩好玩的陪我看電影給我喝哇哈哈AD鈣……

可能是現在很多人喜歡扮演熊孩子。


獨生子女和互聯網的普及


什麼樣的家長才能養出來這種崽子,這種問題還需要提問?


真的就是父母慣的。

我是八零後,小時候我爹揍我揍的那叫一個慘。吃飯唱歌,揍。

頭髮太長不剪,揍。

不寫作業,揍。

弄壞家裡東西,揍。

去遊戲廳,揍。

打架贏了,揍。

打架輸了,養好傷之後,揍。

玩火,揍。

玩電,揍。

總之就是揍。

我如今才這麼優秀。


這還用說,啥爹娘養啥孩子。


在父母年輕的時候,可能一兩角錢就能買一個雞蛋,而現在,一兩角錢只能買個雞蛋殼,所以人們拚命掙錢。現在的人們拚命掙錢,不是因為人的慾望膨脹,人們依然只是想一頓吃一個雞蛋,並沒有想一頓吃十個,人們拚命掙錢,是因為貨幣貶值了,人們不得不去賺更多的錢以維持原先的生活水平。同樣的道理,不管是企業家,還是職場白領,現在都拚命地追求高學歷,有錢的出國深造、讀MBA,沒錢的讀個在職研究生,是大家的求知慾膨脹了嗎?不是,是因為學歷越來越不值錢了,現在的本科學歷大致相當於二十多年前的高中學歷,碩士學歷大致相當於以前的本科學歷,所以逼得大家不得不拚命提高自己的學歷。

一般來說,高學歷代表聽過更多的課,讀過更多的書,受到更好的教育,有著更好的教養和素質。但有的時候,高學歷並不意味著一個人更文明、更具有公民素質。因為在我們的教育中,對文明的教育在大部分時間裡是缺失的。

工作後曾有一個合租室友,一個柔柔弱弱的女生,高考時以全市文科第二名的成績考入某國內排名前十的高校,大學期間還因成績優異、在各項活動中表現突出而被學校選中,公費派往德國交流學習半年,研究生畢業後進入高大上的金融機構工作。在大部分人看來,她應該算是社會的精英,是祖國未來的棟樑,但你恐怕想不到,她早上在客廳喝粥的時候會讓瓷勺碰撞瓷碗發出「叮叮噹噹」的聲音,全然不顧室友會被吵醒,她完全可以選擇在自己的房間吃或者用勺的時候注意些;你恐怕想不到,她會在大家都要睡覺了的時候用洗衣機洗衣服,全然不顧噪音巨大,會吵得室友無法入眠,而其實睡前她有大把的時間可以用來洗衣服,但她卻在聊天、聽歌、看電影;你恐怕想不到,她出門後不把換下來的拖鞋放到鞋架上,而是隨意丟在客廳里,全然不顧會絆倒室友;你恐怕想不到,她在廚房炒完菜後不刷鍋,全然不顧其他室友用起來會很噁心……簡直苦不堪言、罄竹難書!

在外人看來的精英人設,在她室友眼中的形象卻是自私、邋遢、不文明、沒素質。這樣一個高智商、高學歷、受過良好教育的姑娘,個人素質怎麼會這麼低呢?只有一個合理解釋:她因為智商過高、成績過好,沒讀幼兒園,直接跳級讀的小學……

因為在我國的教育體系中,好像只有幼兒園老師才會教你講衛生、懂禮貌,從升入小學開始,就變成了成績導向,對文明禮貌、公民素質的教育就變成了一種缺失。在老師和家長眼中,哪怕你說髒話、亂扔垃圾,只要你考全班第一名,那你就是好學生。一個學生的文明程度在對學生的評價中重要性極低,這樣的體系,怎麼會教育出文明的學生?

在大多數情況下,一個人的文明程度與其受教育程度是正向關係,我寧願相信我的室友是一個特殊的個例。我相信教育對一個人的塑造與改變,我們不否認讀書對於個人及社會的巨大影響。現在的問題是,文明是高學歷人士的專屬,還是應該成為全社會、全體公民的共識。我想答案毋庸置疑,我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文明的社會裡,不管在城市還是鄉村,高樓還是田間,都沒有插隊,沒有隨地吐痰,沒有大聲喧嘩。

這需要學校教育,但只有學校教育恐怕遠遠不夠,家庭教育才是最重要的,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才是對孩子最深遠的影響。我們常常會聽到某個人被評價為「沒家教」,但好像從來沒聽過有人說「沒校教」,這說明孩子是否文明禮貌能夠反映出整個家庭的文明程度。總之,文明應該是一個普及教育、基礎性教育,而不是一個高等教育、精英教育。好的教育可能不能讓每一個人都從事著體面的工作,拿著不錯的薪水,但好的教育一定是讓受教育者文明、得體,人們的文明程度不應該因為學歷的高低而存在顯著的差異。而家庭教育在這個過程中無疑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因為父母往往會比老師陪我們走過更長的路。

小的時候,父母給我立下的規矩就不少。他們買回來的水果就放在桌子上,我吃的時候可以隨便拿,但有一個要求:不能拿起來就顧著自己吃,而是在吃之前要問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是否也要吃。其實這些水果就是為我買的,他們根本捨不得吃,我每次都按要求問他們吃不吃,99%的情況下他們會說:「我不吃,你自己吃吧。」1%的情況下他們會象徵性地在我手裡的水果上咬一小口。他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教育我,要懂得尊重長輩,要學會分享,家人愛我,我也要學會愛家人,不能把別人對我的愛當作理所當然,要懂得感恩。

吃飯的時候,要從一盤菜中離自己最近的地方夾起,不準在盤子中亂翻,專挑自己喜歡的部分吃;家裡來客人了,自己吃好後,要說「我吃飽了,大家慢慢吃」,而不是放下碗筷,一聲不響地拍拍屁股走人;咳嗽或者打噴嚏的時候,要捂住嘴,把頭轉向後面,而不是對著飯桌;家裡的東西從哪兒拿的,用完之後就放到哪兒去,而不是隨手亂扔,讓別人幫你收拾……更不要說在公共場合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大聲喧嘩了,我的父母絕對不會允許我有這些不文明的行為。我不敢說自己是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青年,但基本上可以算作一個比較文明的人。

這一切在剛開始執行的時候,肯定會不習慣,因為人的本性就是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但是我們之所以要受教育,就是因為我們要改掉本性中惡的部分。小時候受到的這些教育與磨礪,是為了長大後成為一個更好的人。如果人人都能嚴格要求自己,不給別人添堵,那這個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

「熊孩子」是一個讓很多人頭疼的群體,他們小的時候,家長管教不嚴,變成了「熊孩子」,學校又沒有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給予適當的糾正,長大後,他們就變成了「熊青年」,從小時候的大聲哭鬧,變成了長大後的大聲喧嘩;從小時候的亂扔垃圾,變成了長大後的在公共場合吸煙;從小時候的不守規矩,變成了長大後的隨意插隊。再過些年,他們又變成了「熊中年」,然後又生養了一群「熊孩子」,真的是此「熊」綿綿無絕期。

「愛子如殺子」,今天的家長和學校對孩子嬌慣放任,明天社會就會對你的孩子懲以冷眼和責備。

http://weixin.qq.com/r/SkVheTnEtmTJrX0a9xBY (二維碼自動識別)


可能是由於容忍度越來越低導致定義的標準下滑...


因為現在的父母覺得教孩子不是自己的事,他們確實很累很忙,只能交給老人帶,但是老人吧,怎麼說呢,就算當初教自己兒女時教的好,輪到教孫子孫女的時候肯定是教不好的,畢竟老人愛小孩,那麼這些問題無法解決的時候該怎麼緩和矛盾呢,當然是把下面這個概念敲進那些父母腦袋裡——你孩子有人生沒人教不代表我們有人生沒人教,我們從小到大接受的家教都是做錯事要打要道歉,你孩子這樣的肯定早就被我爸媽打成豬頭了


熊孩子越來越多是因為熊家長越來越多,現在這個階段的熊孩子的家長們是哪一輩呢?不就是自詡人品多好,素養多高,多有希望的七八零後嗎?以前六七零後怒罵八零後垮掉的一代,後來七八零後怒罵九零後腦殘,各種黑,現在好了,不見得七八零後作為家長家教有多好,反倒是熊孩子參差不齊,比以往的熊孩子更狠更毒,等多幾年,九零後甚至零零後當家長了,熊孩子會更多


謝邀。

父母沒教養。


除了大家的普遍認識,即現在的父母往往對他們的孩子管教不嚴,我認為熊孩子現象和那些整天對熊孩子不滿的成人(大都是年輕人)有關。也就是說,和知乎上這些對熊孩子口誅筆伐的知友有關。

舉個例子,有個知乎上的朋友說他在火車上玩 iPad ,一孩子要搶了玩,他很不滿意,覺得人家沒教養、是熊孩子。可是說真的,這位知友既然如此貪玩,那和小孩子難道不是一般見識?總而言之,就是很多現在的年輕人自己不成熟,和小孩子一樣,只是歲數大一些、閱歷豐富些,以小孩子的思維的和小孩子相處。


推薦閱讀:

初三生活是什麼感覺?
郭靖為啥人緣這麼好?原來他這一絕招比降龍十八掌都厲害!
把江南style和最炫民族風相提並論的人,真的太可笑了
1900琴師海計劃(4):資深鋼琴教師陸倍文
不明白為什麼而學習就不會有興趣?

TAG:教育 | 育兒 | 熊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