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融合教育,一場如雷貫耳的自說自話?

融合教育對於社會大眾來說,是玫瑰,不是累贅。我們應該送人玫瑰,收穫余香。

—— 恩啟觀察員

一、熱鬧中,我竟看到了皇帝的新裝

「融合教育」一直是我們行業內的熱門話題,時常被拿出來討論,最近由於兩個新聞事件甚囂塵上。有那麼一瞬間,我恍惚覺得「融合教育」這個詞,應該能上「熱搜榜」,在互聯網如此發達的今天,這詞想必是人盡皆知,如雷貫耳。於是突發奇想,想了解一下「融合教育」在行業外的認知度。

周六晚上,手一賤,做了個小調研。

... ...

我總計向11位朋友發起調研,他們中有6位碩士, 2位博士;1位中學老師,2位大學老師, 1位醫生,其餘是做互聯網或跑公益圈的,都是我認為知識面比較廣,或是我覺得有可能了解的(主要都是晚上12點不睡覺刷微信的)。

結果很尷尬只有1人聽說過,追問來源,還是從我的朋友圈裡看到過。

天!!!

業內如雷貫耳、聲嘶力竭訴求的詞,對普通公眾,幾乎是透明的。(調研方法so簡單,都可以試一下)

我腦中飄過了五個字——「皇帝的新裝」,只不過這次的皇帝是我們大家。對,就是我們這些孤獨症行業內的老師、家長、專業人士們。

皇帝以為大家能夠接受、欣賞的美麗衣衫,原來在大眾眼裡完全透明。

好尷尬是吧?這就是現狀!

(原諒我沒忍住又把殘酷的現實展示給大家)

二、融合教育是朵玫瑰,不能靜待花開之後再送人

我在上次的文章(點擊標題即可閱讀?)《解決自閉症孩子上學難題,只有這一個方法》中曾提到,融合教育是我們孤獨症孩子回歸社會的唯一路徑。

融合教育對我們孤獨症的孩子有多重要,不需要我在這裡展開說。但我們面臨的現狀是:大家殷切希望全社會了解的,其實對普通公眾來說真的可有可無。

要想真正實現融合教育,需要NT孩子、NT孩子的家長、普校的老師、校長這些必須的參與者一致支持。但在中國幾千年應試教育歷史傳統面前,他們實在有太多更需要關心的事情。

據我了解,國家近幾年出台了一系列好的政策支持特殊兒童,支持融合教育發展。不過,政策顯效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這種改變觀念,提高文明程度的事情,更需要時間。在這種局面下,我們其實只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靜待花開(我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十年以後肯定會有所不同);二是全力推動。

講真,在我們圈子內大喊,大討論,只能是讓我們單方面做好準備,對社會融合度的提升作用不大。

是時候應該走出去,主動爭取機會了。

前些天,我和一位在加拿大開辦幼兒園的朋友聊天,他提到的一點我非常的認同:

融合教育其實是一種「同理心教育」,可以幫助孩子們從小建立同理心,對孩子們健全人格非常有幫助。

從這個角度看,融合教育對於社會大眾來說,是玫瑰,不是累贅。我們應該送人玫瑰,收穫余香。

三、推動融合教育,需要康復機構負責人挑起大梁

最近我參加了孤獨症領域內幾個會議和論壇,驚喜的發現在一些地方融合教育有了不錯的試點或案例。最讓我欽佩的是,一些機構的負責人已經清楚的意識到了融合教育必須要主動走出去,而不是靜待花開。

這些有前瞻性的機構負責人,有的已經開設了融合幼兒園,或有了開設融合幼兒園的規劃,他們都意識到孤獨症孩子的融合教育環境是等不來的,需要我們自己去創造。

北京有個海淀區現代藝術幼兒園,園長是一位了不起的孤獨症孩子媽媽,10年來在專業孤獨症康復機構支持下,發展壯大成了擁有5家分園的融合幼兒園,同時帶動了北京20多家普通幼兒園加入到融合教育的隊伍中來,為我們孤獨症孩子創造融合教育機會。對這位媽媽的壯舉,我是大寫的「欽佩」。(這裡有些廣告嫌疑,不過面對如此可敬的家長,我點贊都還來不及)

我和這位媽媽聊了一會,她到處奔走與幼兒園片區的小學對接,與城區的教委對接,希望能推動普通小學正確認識孤獨症孩子,願意幫助普通小學培訓老師,願意為小學輸送專業老師。她做這些,就是想為我們孤獨症孩子多爭取一步,多讓一些孩子回到大部隊中。

這路子非常對!

政府有好的政策,我們行業內有能力的人,無論是家長還是機構負責人,都應該、也必須站出來爭取政策紅利快速落地。

「等」、「靠」、「要」,不是辦法!

閉上眼睛憧憬一下,如果國內每個孤獨症機構,都能說服周邊的一所幼兒園、一所小學接納併科學支持孤獨症孩子開展融合教育,那會是一種什麼樣的局面?

每個人都是帶著使命來到這個世界的。

對於有能力的機構、家長而言,為孩子創造更好的融合環境,就是我們的使命!

PS:這篇文章,特別希望那些有能力的機構負責人和家長看到,希望他們能挺身而出,為我們整個群體爭取空間。


推薦閱讀:

新一年,讓孩子自信說出「Yes,i can!」
為什麼現在熊孩子越來越多?
彭華勇:你的人生成敗,沒有借口,只與你有關!
血拚細分賽道,青少年體育培訓市場還有什麼玩頭?

TAG:自闭症 | 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