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模式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新的挑戰和機遇
(僅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要先想知道BIM模式下建設工程項目管理的挑戰及機遇,我們需要先了解下目前工程管理中的問題及BIM模式下的管理方式的變革。
一、技術管理。1、圖紙與模型
傳統非BIM模式的技術管理是通過圖紙進行進行交流管理的。圖紙被稱之為工程師的語言,是因為工程師們通過圖紙來進行交流。(圖片來源於百度)二維圖紙是設計師們通過專業知識及製圖標準將頭腦中的三維模型轉換而成的,而現場的工程師同樣需要通過規範及標準等專業知識將平面的二維圖紙轉換成三維的建築,而後通過施工知識將其建造出來。在這兩次轉換之中難免不會出現差錯。
在BIM模式下,設計頭腦中的三維模型可以直接通過BIM軟體將其表現出來。現場的工程師之間將BIM模型進行深化拆分後進行施工,這樣就減少兩次二維模型與三維模型的轉換過程,杜絕了由於模型轉換而造成的錯誤。
2、現場工藝的交底傳統的施工的工藝工法交底是採用文字版的技術方案進行講解交底的,施工員及工人學習起來學習成本較高。在BIM模式下,大部分的施工工藝工法都可以通過三維模型進行展示,還可以通過動畫、可交互的程序進行交底,極大的方便施工員級工人學習。
3、工程重難點部位施工
工程重難點部位的施工在傳統的方式下是通過現場技術人員或者有經驗的工人(ps有時候有經驗的工人帶班班長要比項目部的技術員有經驗,跟懂規範及工藝),根據平面圖紙及大樣圖,自己繪製平刨詳圖,進行執導施工。而在BIM模式下,BIM工程師會提前將圖紙上重難點位置通過三維模式進行展示保障施工質量。
4、機電施工
在傳統模式下的機電施工技術管理前期預留預埋階段會根據圖紙將洞口或管線預埋好,但是到安裝階段由於之前沒有考慮到管線安裝的凈高問題很有可能是洞口的位置不滿足要求需要,這就需要重新剃鑿了。而且在安裝階段,複雜的機電管線重疊部分很可能是通風專業安裝完之後電氣專業在安裝橋架的時候已經超過凈高要求了,只能把風管拆了重新安裝。這樣就造成的大量返工。(當然如果甲方願意給錢的話,施工單位還是很願意拆改的)而在BIM模式下,BIM工程師會提前將機電管線優化好,保證整體凈高的要求,同時會在頂板上預製吊點。然後再安裝階段,機電管線也會在通過預製加工的方式提前加工完,到現場之後工人在地面進行整體組裝然後整體起吊的進行安裝。這樣將大大減少返工。
二、工程管理
BIM模式在工程管理上的最大作用是不他的「M」模型,而是「I」信息。在工程管理上BIM模式管理變革更主要的是一種信息化應用的變革。
1、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信息的阻塞不流通:商務部可能不知道現場施工到了什麼進度;物資部需要採購不能滿足現場施工需求;業主或者政府部門過來檢查資料,但是工程資料查找不到等等。其中最主要問題是由於信息技術的運用落後導致的,而在BIM模式下,依託於信息模型的各種專業軟體平台將會出現,打破目前的信息阻塞。
比如現場工長只需要在手機app上確認需要打灰的部位,攪拌站自動運送來相應型號的混凝土;實驗室、資料等部門將相應的資料與其相掛接;商務部將商務資料掛接(當然商務部分是需要許可權查看的),業主或者政府也能同步查看。同時工程師去現場查詢的時候查看構件,這時這個構件的屬性及國家的規範標準就會自動彈出方便查詢。而且到了後期進行維護的時候只要在手機app上點選相應的位置,一切資料就會一目了然,更加省事。
2、現場管理
傳統模式下項目每周的生產例會根據分包上個星期的施工部位進行專題點評,並對下個星期的任務進行相關部署,但是目前缺乏一些信息化的技術手段,去對工程上的一些問題進行整理統計。
BIM信息化模式下,現場的工長、安全員、質檢員可對現場施工的質量、安全或關鍵節點位置進行拍照,填寫問題數據,上傳至雲端,這時該位置的分包負責人就會接收到該問題的信息推送,同時如果問題嚴重商務合約部門也會自動對該分包單位進行相應處罰。
綜上所述,BIM模式下帶來的最大挑戰就是信息化應用帶來的挑戰,施工現場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BIM軟體、平台軟體需要項目管理人員去學習應用;而最大的機遇也是項目信息化給軟體廠家帶來的機遇(目前我接觸的很多軟體商都在做這方面的應用)。
商務管理
我認為BIM模式下整個商務合約部的日常工作都將改變,未完待續。。。
禁止轉載,如有需要請聯繫本人。
推薦閱讀:
※BIM類證書
※建築信息模型(BIM)——回歸理性思考?
※BIM一波流應用第四彈——創立分岔路口和寬度自適應道路
※漫談系列7: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