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和珅不置地買房分析資產配置
關鍵詞 資產配置 人脈
銀行儲蓄不能保值增值,投資有風險,為了抵禦通貨膨脹,很多家庭通過分散投資的方式來進行有效的風險規避,那麼, 如何對家庭資產進行分配呢?
標準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
對家庭資產進行配置。現代人用普爾家庭資產象限圖,那麼,古代人是怎麼做的呢?
咱們不妨分析一下和珅的財產配置,我發覺和珅很少置地買田,為什麼?
我將置地與買房分開回答
第一 為什麼不置地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需求;
- 西方是資本主義社會,資本是第一要素,不重視土地,美國人搬個家哪有什麼居住證與戶口?!
- 中國是農業社會,土地是第一生產要素,所以,很多人發財之後的第一件事是置地
那麼,和珅不輕易買地,為什麼?
和珅具有超前的思維---就是說他的思維方式已經從農業思維跳到了商業思維,因為具有商業思維,所以,他能在農業社會找到商機,
- 他知道地租不及利潤---商業的收益率遠遠高於地租,所以,他從不買地,他的投資領域根本不涉及農業,
- 他知道風險對沖,風險分散甚至風險轉嫁能降低投資風險,所以,他的投資領域遍布金融(大小銀號三百多間)、地產、醫藥、商業、礦業等多個行業,甚至還跟英國東印度公司、廣東十三行建立了商業來往。
- 典當行,開設當鋪75間,在北京城開了12家當鋪,永慶當、慶余當、恆興當、恆聚當是行業巨頭。相當於現在的抵押貸款
- 運輸業。購置80輛大馬車從事運輸,相當於現在的物流 快遞與計程車
不輕易買地不意味著永遠不買地,當土地價格有大的起伏時候,他一定低位買進高位賣出,比如乾隆52年(1778年)台灣和湖南發生叛亂,地主們都拋售房產土地,地價大跌,和珅趁機購入大量土地,然後出租或者等地價上漲後出售;為什麼和珅這麼做?
做股票的都知道散戶的心理:追漲殺跌----有波峰一定有波谷。至於是什麼時間範圍,一般人根本不知道;所以,必然出現如下心理
- 股價下跌時,充滿悲觀情緒,低價接盤被理解為飛刀,由於怕飛刀傷了自己,絕大多數股民不敢接「飛刀」;
- 而當股價上漲時,樂觀,追漲者多;麻煩的是,當發現整個系統的走向的時候,忽啦啦大廈傾了,後知後覺沒有用了;接最後一棒最危險,問題在於怎麼判斷最後一棒,普通人能有這視野嗎?
主力就是利用人性的弱點,進行股票的拉升和洗盤,折磨那些小股民。 正確的股票操作方法應該是低位買進高位賣出 ---在股價低於公司價值的時候,也就是股價大跌之後買進並中線持有。而不是等其大漲之後再追高買進。那麼,高位時賣給誰呢?
賣給了想繼續拉升的機構投資者,尤其是跟風追高的其他散戶----不知死活、追高買進的股民;問題在於:能夠低位買進高位賣出的散戶又能有幾個;
這就看出地主與資本家的區別----《第五項修練》的核心是強調以系統思考代替機械思考和靜止思考,並通過了解動態複雜性等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高「槓桿解」,地主與資本家的根本區別其實是系統的不同
- 遇到叛亂,地主只考慮安全,只想到賣地走人,根本想不到一旦叛亂平定,地價就會上升;由於長期的重農抑商,地主根本沒有投資的概念(農業思維);其實也是散戶的想法,追漲殺跌
- 和珅是資本家,能從資本家的角度系統地思考,從而準確地判斷叛亂與發財的關係。儘管和珅沒有操控土地行情,但是他能準確地判斷行情,做出了類似於主力與機構所做的事情
- 富貴險中求,對於資本家來說,動亂其實是發財的好機會,問題在於,發財的前提是,動亂必須能被平息,如果不能平息叛亂,造反的農民會打土豪的,只有動亂平息後,房價才會上漲;
- 對於動亂能否被平息,和珅必須準確地做出判斷出;否則就會血本無歸;問題在於,事實已經證明,和珅做出了準確的判斷;為什麼他能做出準確的判斷呢,關鍵的是他的身份---和珅大權在握,還是皇親國戚(乾隆將幼女十公主嫁給和珅長子豐紳殷德),自然知道朝廷的想法還有實力,可以獲取充分的信息,從而系統思考以獲取高的槓桿解;這也是普通人難發大財的原因:即使能系統的思考,也沒有相對準確的一手資料
和珅為什麼不買房?
封建社會的房子相當於現在的車子,再貴也是消費品,高檔些而已;現代社會的城市化、還有土地財政,使得房子變成了投資品,甚至變成了金融品;
推薦閱讀:
※學習歷史學有什麼用?
※曹操對漢獻帝真的不敬?
※北宋是如何滅亡的?北宋最後兩位皇帝有多坑?
※魏明帝的「女裝癖」是否屬實,有哪些史料支持或反駁這一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