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菜市場買熱鮮肉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身邊的熱鮮肉
< 宰殺後不經冷卻加工,直接上市的肉 >
凌晨宰殺,清早上市,鮮肉攤子才趕得及早市開張。昏黃的燈光下,買肉的人多會聞聞肉的味道,用手翻看肉的顏色,濕潤程度,以此判斷肉是否新鮮。剁肉的師傅大多長相敦實,提著肉刀,依著買肉人的要求,咔咔咔幾下手起刀落,然後稱重,麻利地裝袋。在一個普通的城市裡,這樣的場景實在太過熟悉,它是無數家庭每天鮮肉的主要來源,然而,這樣的「新鮮肉」真的安全嗎?
老饕不愛熱鮮肉
< 有「屍僵」誒! >
動物被宰殺後,血液停止流動,細胞經過不斷的生化反應,乳酸堆積,肉質酸度逐漸升高,活豬的pH值通常為7.4(弱鹼性),宰後6~8個小時內可下降至5.6(酸性),24小時後降為5.3。(1)此外,肌肉硬度也在逐漸增大,汁液流失,想想你在運動過後發生的肌肉酸痛和僵硬吧!所以愛吃的老饕們往往覺得熱鮮肉立即食用不得勁,肉質不夠鮮嫩,風味也不足!
讓肉「醒一醒」
<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
專業的品酒人,品嘗前要先醒酒,才能通過舌尖感受到一瓶好酒最大的風味。要吃好肉,也需耐心等待,讓它先花時間「醒一醒」。熱鮮肉上所發生的生化反應一直在繼續,度過僵直期後,開始發生令人意想不到的變化,僵硬的肉會重新獲得柔
軟和彈性,變得更易咀嚼和消化,反應中,氨基酸和肽類物質增加,連風味都濃郁了起來。這個過程被稱為「後熟」(一般屠宰後置24小時)。這也是許多料理,美味得以誕生的基礎,在中國也叫「排酸」。
這是一塊極致牛扒的故事
上海目前最專業的牛排館,提供乾濕兩種熟成方式的23種牛扒,其中餐廳自製的T骨採用只有頂級牛肉才會使用的乾式熟成方式,屠宰後所需的成熟時間長達50天。熟成之後的牛肉像陳年的美酒和乳酪一樣極致。它躺在盤裡,帶著焦香的口感,一刀橫切下去,深褐的表皮下是粉嫩的肉,擠壓的汁水沾染了刀面。只一點點鹽,舌尖就能感受到它柔嫩而濃郁的牛肉味。
細菌超愛熱鮮肉
< 溫度+濕度是溫床 >
等待的風味更好,把肉買回家放一段時間?不幸的是,熱鮮肉並不具備這個條件。
熱鮮肉沒有包裝,長時間裸露在外,很多人以為,能觸摸到肉溫,所以新鮮!殊不知,正是這溫度,讓鮮肉成為眾多細菌們的溫床。想想空氣中的塵埃,蒼蠅,運輸的車輛,買肉人的手,剁肉人的刀……據文獻報道 (2),熱鮮肉在流通中最低溫度也有10℃,最高時可達35℃左右(有時溫度可達40~42℃)。肉溫為37~40℃時,以普通大腸桿菌為例,在肉上完成一個生命周期只需17~19min。這樣計算,在夏天,幾個小時後,肉的帶菌量就會不計其數。南京農大的一個實驗顯示(3),隨著溫度的升高,熱鮮肉可能發生腐敗的時間也明顯縮短。30℃的環境下,僅有16個小時肉質開始腐爛;25℃的時候,也僅有19個小時保存期;而5℃的環境下,腐爛則需要14天才會發生。熱鮮肉的貨架期一般不超過1天,且極易被微生物污染,攜帶細菌量大,所以我們不推薦大家食用熱鮮肉,因為不!安!全!知道不安全,肯定還是有人說我都吃了這麼多年,不也沒事嗎?我就是喜歡吃熱鮮肉吶,怎麼辦?我們推薦兩個簡單小技能。以最常見的豬肉為例。
要抑菌 靠低溫
< 低溫+後熟 = 冷鮮肉! >
既要讓鮮肉有足夠時間「醒」過來,又需防止細菌滋生,就要有足夠時間延長鮮肉的保存期。生豬通過大型流水線被屠宰後,鮮肉在第一時間被送入低溫環境保存,讓肉溫迅速降低到0-4℃,並在低溫環境中分割,包裝,運輸和銷售,只有全程保持低溫,才能全程抑制微生物生長,防止對人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因為鮮肉沒有被冷凍,使用前無需解凍,發生的營養流失非常少。這種始終處在低溫中,並完成「後熟」工藝的肉被稱為冷卻排酸肉,或者冷鮮肉。幾十年來,冷鮮肉牢牢佔據發達國家的鮮肉市場,佔有率超過90%。
當然,關於冷鮮肉的知識遠遠不止這些,市場上也有冷鮮肉以次充好,如何辨別,且聽我們下回分解。
(1)湯萍.排酸肉,好吃更安全.營養與健康.2007.5.40-41.
(2)田永全.冷結肉、熱鮮肉、冷鮮肉的營養與衛生.2007.5.61-62.
(3)翁麗華.熱鮮肉貯藏過程菌相分析及腸桿菌科生長預測模型建立. 碩士學位論文.2012.推薦閱讀:
※網易的沒落跟丁磊的真性情有關嗎?
※凝結人工智慧技術的網易七魚,為何發力雲客服領域?
※拋開互聯網+,網易味央豬模式前景幾何?
※VR晚報:網易第一款VR遊戲《破曉喚龍者》今日首登谷歌VR平台
※網易正式代理《Minecraft》後是否會取締「多玩我的世界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