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父母令人髮指的神邏輯!

一談到這個話題,不好意思,我的麒麟臂要發作啦!

「中國父母有那些神邏輯?」我的回答如下。

1 你怎麼不理解我呢?我這麼做是為了你好!

某些父母存在這樣的想法,我罵你羞辱你,是為你好。我不讓你去同學家,逼你學琴是為你好。我燒你課外書,扔掉你的寵物,把你玩具送給別人是為你好……

其實這些是父母同輩們慣用的說教法。他們單方面表達自己的意願,不顧及孩子感受的思維邏輯簡直令人髮指。

可能我們這輩人,很多在與父母對抗和摸爬滾打的環境中長大,不知何時起,爸媽的條款變得苛刻,這對孩子不利。

究其原因,是溝通出了問題,「我這麼做,都是為你好」是最壞的溝通,他們沒有明確的說出不能這樣做的原因,也就不具備說服力。本質上,其實是一種強制命令的姿態,令人討厭。

中國家庭教育中,缺乏一種契約精神,即,孩子和父母地位平等,並相互尊重彼此的意願,繼續深究一下,契約的前提應該是理解,理解萬歲。

如果孩子確實做得過分,父母再干預引導,是最理想的教育方式。

所以,理解、溝通,引導是當下家庭教育中最容易掉鏈子的環節,

請少一點命令,強制,多一點溝通和理解,世界將變得美好。

2 談戀愛太謹慎,結婚反而很隨意

從小到大,在家庭、學校、社會輿論的壓力下,我們堅信這樣一個事實,在初中,高中談情說愛是件極其丟人的事,是大忌。

甚至到了大學,父母都會這樣叮囑我們,在學校好好學習,千萬別亂搞男女關係,耽誤前程。

孩子大學畢業,年齡也不小了,父母眼看左鄰右舍同齡孩子都結婚了,當父母的就變熱鍋上的螞蟻了,開始埋怨大學怎麼不談一個,高中怎麼不談一個,初中怎麼不談一個,狠不得孩子應該從小學就開始培養目標對象。

孩子一旦工作了,為買房,買車操心,接下來就開始張羅著給孩子找對象。

相親見面不到倆月,不管合適不合適,孩子同意不同意,只要雙方父母覺得行,那絕對般配地天衣無縫,毫無破綻。只要孩子把婚一結,把孩子一生,自己就放一萬個心了,覺得這輩子幹得漂亮,活得成功,這是當下很多父母的價值觀。

談戀愛這個事兒,在他們看來,得謹慎,談婚論嫁反而變得草率隨意。

總結一下,工作以前,學習以外的一切,都予以否定,工作後,結婚生子是重中之重,這是我們父母的邏輯思維。

3 都在一個教室上課,為啥你成績沒別人好

微博上經常見到這樣的段子,有一種XXX叫作別人家的XXX,我對此深惡痛絕。

類似的段子還有,有一種媳婦兒叫別人家的媳婦兒,有一種老公叫別人家的老公……

這個名叫「別人家」的孩子特別厲害,常年騎在別人脖子上,令人抬不起頭。

很多父母都不能理解的一個事實就是,孩子在同一個教室,聽同一個老師講課,吃同樣的粉筆沫,為啥期末考試別人家孩子考90,自己家孩子考59,特彆氣憤!

在父母眼中,別人家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家孩子沒理由做不到啊,

別人家的孩子不能做到的事情,我們家孩子照樣能做到,

一句話,我們家孩子應該是最棒噠!

他沒想過,長在同一棵樹上的蘋果都有大、小、胖、瘦之分,

他也沒想過,人家父母每晚給孩子輔導作業,指導預習,而他自己卻對著電視看到半夜,對孩子學習平時充耳不聞,一到期末就翻臉,這還有沒有天理啦。

其實這種邏輯也挺好反擊的,

同樣都是父母,為啥別人父母就給孩子買Xbox360,

同樣是爸媽,為啥給我生活費比別人少……

多找找自身原因,換位思考下孩子的感受。

4 小孩子不懂事,他沒有錯

「小孩不懂事,把你車划了又怎麼了,你這麼大人了,何必跟小孩子一般見識。」

這種神邏輯是日常生活中比較普遍的,類似的有,

我孩子小,摘你們家幾個梨怎麼了,他又不懂事。

我兒子還小不懂事,砸你們家玻璃怎麼了,

我閨女才八歲,不懂事兒,把你們家貓踩死了怎麼了……。

其實,仔細想一下,該邏輯可以這樣理解,我們弄壞了你的車,不是我們的錯,我們不打算賠!

如果劇情變成這樣,兒子在家玩鬧不小心把電視機打碎,一個巴掌過去了。

孩子調皮,在家放火,燒了窗帘。先把屁股揍紅,再寫檢討。

女兒把手機弄丟了,罰一天不能吃飯等等。

不難看出來,家長的態度是隨著自己的利益發生變動的,當自己的利益被侵犯,他選擇懲罰孩子,防止孩子再次犯錯。當自己的孩子侵犯別人家利益,與自己利益無關,但自己要付出代價時,他選擇袒護孩子,逃避責任。

這就是某些父母規避責任邏輯。

父母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當著孩子的面賠償別人,並告訴他,這就是你這麼做的後果,你做錯了事就要承擔責任,自食其果。


推薦閱讀:

被人說「你不成熟」該如何反駁?
如何評價熊逸的新書《王陽明:一切心法》?
如何反駁老師「別人讓你殺人你就殺人」?
關你什麼事?
如何理解長輩親戚說的越外向話多的人越聰明?

TAG:家庭教育 | 父母 | 逻辑思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