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文明的興衰、戰爭的發起、民主制的好壞…《歷史的教訓》告訴我們什麼?

讀完了《人類簡史》之後,再讀《歷史的教訓》,心情略感沉重。今天小善就和大家分享這本書,一起來感受歷史的沉重。

《歷史的教訓》是美國著名哲學教授杜蘭特和他的夫人一起寫作的。他們花了一生的時間完成了一篇鴻篇巨著《世界文明史》,涉及政治,經濟,文化,宗教等多個維度。但是《世界文明史》過於龐雜,可能這個世界上沒幾個人能從頭讀到尾,於是他們夫妻又寫了一本精簡版小書《歷史的教訓》,讓更多的讀者能接觸到杜蘭特兩口子對人類社會發展的思考。

^杜蘭特夫婦及其著作

人們常說「讀史以明智」,小善在大學期間最喜歡泡圖書館,尤其喜歡看歷史書,當然,看的最多的是中國史,也看了歐洲史、美洲史、日本史,而且還選修過陳平老師的《分析歷史和演化經濟學》(當然這門課每年的名字都不一樣,不知道現在叫什麼),自認為對古今中外的社會演進過程有比較深刻的認識,但是看了《歷史的教訓》之後,一方面是感受到原來杜蘭特的理解深度遠超自己,另一方面的感受是原來社會發展背後是有些內生的東西決定著的,說到底就是人性,人性不變。

自然與人類

《歷史的教訓》首先從自然條件理解人類發展史。歷史受到地質條件的制約,最典型的就是在農業社會,大江大河孕育文明,比如華夏文明、埃及文明。科學技術的進步會使人類開始突破各種自然條件的束縛,比如橫跨大洋,灌溉沙漠,探索宇宙等等。地理因素的影響開始變小了。

在自然環境中,人類就是眾多生物中的一種。人類的歷史只是一個生物學的片段,本質上是某一種生物在地球上滄桑變幻的一部分。人類也遵守了生物界弱肉強食、適者生存法則。生物學給人類兩個教訓:生命即是競爭;生命即是選擇。說起來有點殘酷,但是人人生而不平等,在健康和體力,心智和性格上面千差萬別,所以人是沒有辦法平等的。遺傳上的不平等造成了社會與人為的不平等,當今社會的進步都是由傑出的個體(比如牛頓,拿破崙等)所為,結果就是強者恆強。雖然《獨立宣言》宣稱「人人生而平等」,這只是一種宗教信仰式的美好願望。烏托邦式的平等已被生物學判了死刑。

文明、道德、經濟

文明的興起、成功、衰落和消失,依賴於人種的固有特質。一個文明的退化,往往是這個文明的基因、血統或者種族偏離了原來的軌道。最常見的例子就是民族間的通婚會導致原有民族文化的退化。但是民族融合又會產生新的文化類型。比如美國文化源於英國,但是又大不同於英國。社會的基礎,不在於人的理想,而在於人性。人性的構成可以改寫國家的構成。那麼人性的定義是人類最基本的傾向和情感。這種最基本的傾向就是本能。在歷史的長河中,人性基本沒有任何改變。在柏拉圖生活的年代,希臘人的行為舉止於近代法國人非常接近,羅馬人和現代英國人很接近。生活方式和工具雖然變了,但是動機和目標依然如故。窮人和富人都有同樣的衝動,只不過窮人沒有什麼機會,同時技能不足,無法實現他們的本能衝動而已。人類的演化是社會性的,而不是生物性,我們主要依靠模仿、習俗和教育的力量將智力等因素在代際之間傳承下去的。

道德是社會規則,充當著社會告誡者的角色。一個階段的道德標準在下一個歷史階段會發生變化。在農業社會,貞操、早婚、一夫一妻、白頭偕老和多生多育,這些道德標準都是為了滿足那個時代的社會需要。到了工業社會,人們背井離鄉到城市工作,婚姻被推遲,避孕工具的使用使得女人可以將性和懷孕分離開來。於是,農業社會的那套道德標準崩潰了。在新舊時代交替的時候,往往會出現上一個道德標準開始鬆動,但是下一個道德標準還沒有完全成熟的空檔時期,會有很多看似「道德淪喪」的行為出現。回想改革開放30年,中國社會的種種怪現象,讓國人感到迷茫。如果放在更大的歷史範疇來理解,這個幾乎是可以預料到的必然現象。

經濟是可以解釋很多歷史現象的,但不是萬能的。很多歷史事件是依靠政治權力,軍事力量來決定的,而不是經濟理論可以解釋的。比如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大軍橫掃歐亞大陸。在這類事件中窮人被證明比富人更強,軍事上的勝利換來政治上的統治,並且帶來經濟上的控制權。但是有意思的地方出來了,「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但治錢者治一切」。所以,銀行家爬到了經濟金字塔的頂端。最終富人還是統治著窮人。但是少數的富人和多數的窮人之前有一個力量上的均衡,這種平衡一旦被打破,社會就會冒出來一些方法(立法或者革命)重新分配財富。財富集中是自然的和不可避免的,可以藉助暴力或者和平的方式部分再平衡達到周期性的緩解(但是沒法根治)。

社會主義反對資本主義的鬥爭,是財富集中和財富分散周期的一部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一書剛好論證了社會主義必然走向集權主義和獨裁,從邏輯上講一個計劃要想從上往下的去貫徹執行,必然要有一個強大的中央控制系統,要不然就是各自為政的自由主義了。於是社會主義無一例外走向了集權。朝鮮的人間慘劇小善不想多說,各位讀者自行上網查閱。最終這被證明是一條通往奴役之路,何來均分財富,共同富貴之說?

政府、民主制、戰爭

歷史演進的過程中一直有個有趣的現象,那就是政府自誕生之後就再也沒消失過了。政府為什麼會出現呢?主流觀點是認為這是一個社會最小成本的選擇。政府一直存在,但是政府的組織形式一直在改變。柏拉圖認為政治演進歸納為君主政治,貴族政治,民主政治和獨裁政治相繼出現的過程。古羅馬確實出現了這麼一個輪迴。當然,這裡面有個瑕疵,就是羅馬的民主根本就是不是真正的民主,那只是屬於羅馬貴族的民主,和勞苦大眾沒有半毛錢關係。當今世界,民主制度是最廣為採納的一種制度。但是民主制度是不是最優的制度呢?他需要最大限度的普及聰明才智。比如在英國,很多人投票「脫歐」,實際上他們連歐盟是什麼都沒搞清楚。民主的真不一定是最優的。更何況當今的民主演化多年之後,照樣是掌握在少數精英階層之手,比如美國。如果希拉里當選,那柯林頓和希拉里要創造一個夫妻輪流當總統的佳話了,這讓小善不由想到了唐高宗和武則天。相比之下,民主制度不是最理想的,但是實踐下來確實比其他制度都要好。未來會不會有更牛逼的制度出現呢?不知道,也許有吧。

^此圖純屬搞笑^o^有了政府,就有大規模戰爭。戰爭的原因和個人之間的競爭的原因是一樣的:貪婪、爭強好勝、驕傲,以及對食物、土地、資源、燃料和霸主地位的慾望。和平只是一種不穩定的平衡,只能靠公認的霸權或勢力均衡來維持。在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戰爭是貴族之間的競爭,與人民無關,兩國開戰,也不影響兩國人民往來旅遊,也不影響他們仰慕對方。但是到了二十世紀,戰爭已經成為了人民戰爭。現在戰爭的代價越來越大,如果中國和美國開戰,相互扔幾十個原子彈,這個世界將變得一團糟,甚至是不可逆的,沒準地球都毀滅了。所以現在國家之間的競爭要往更高層次的邁進。

歷史案例是豐富多彩的,古今中外是那麼的相似,大的歷史事件之間似乎都能找到共性,但是歷史事件不會簡單重複。隨著科技的進步,社會的邊界在發生著變化。我們每個人對於歷史來說都是隨機的個體,我們所有人的行為的集合就是這個歷史的全部。一方面你要認識到你習以為常的很多東西其實只是一個歷史範疇,他不是必然的。另一方面,你要慶幸,少部分的精英比如牛頓,拿破崙等改變了歷史的進程,而你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成為精英中的一員。

推薦大家讀一讀《歷史的教訓》,然後再和《人類簡史》對比一下,感受看遍世事的滄桑和深沉感 :)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投資乾貨」(ID:touziganhuo)

推薦閱讀:

是不是過度善良就是懦弱了?我總是太在乎別人的感受,所以做事情顧慮太多,猶猶豫豫,立場不堅定,該怎樣改?
影單丨孤獨,才是生活的常態
哪些互聯網產品的機制是基於人性的優點的?
人到底有多壞?
從哪些行為或細節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懦弱?

TAG:历史 | 人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