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設計何以迷人——關於日本設計的幾本書

在歷史的長河中,不同的社會、文化和自然環境下的民族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審美觀念、審美思想和審美風格。日本的審美思想意識與西方的存在很大差異,雖受到中國傳統思想文化影響較大,但絕不是亦步亦趨,歸結為簡約、質樸、自然、雅緻、淡然等關鍵詞的侘寂之美可視為其核心,這在黑川雅之的《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中被表述為既獨立又互補的八個關鍵詞:微、並、氣、間、秘、素、假、破,在原研哉那裡被濃縮為「白」的概念。在日本人的審美意識中,既重視空間和時間中的一點,又有「一花一世界」、「剎那即永恆」的整體觀;既有細微事物的並列聚合,又有由內向外滲透的氣場以及相互作用的引力;既有隱而不發,也有純真本色;既有借道自然,也有反抗升華。這些看似相反相成的審美個性,不是求自於外界和標準,而是從內心出發的與他者關聯,憑感覺的包容統一 ,忠於自然的和諧有序,具現於歷史和現代的日本茶道、建築、繪畫、器物等領域,同時也使這種簡潔、嬌嫩、微妙的審美感知進一步得到強化。

至美之物既為日常生活所造,也誕生於平素樸琢之中,更實用於平民的衣食住行。這是日本眾多造物者自始至終的追求,不斷探索著藝術審美與日常生活的關係,正如原研哉在《設計中的設計》中對「日常」的極力強調:日常是生活孕育優美意識的溫床,而審美設計是生活的意義所在,顯然這種生活概念和審美意識也逐步彰顯在上至皇家貴族、下至平民百姓的生活之中。對於這種生活美學的實現,離不開物我合一、精益求精、寧靜致遠的工匠文化,一個個尊崇手作之美、心靈之美、自然之美、純粹之美的手藝人打磨出一件件有真切質感、生活味道、歲月痕迹的美物,將之用於綿延不絕的光陰故事之內,這也正是日本著名漆藝家赤木明登的《造物有靈且美》所表達的。但美物並不是完美,無論是對造物者還是用物者來說,真正的美可能就是一動一靜的物態、一點一滴的生活和一刻一秒的時光。

民藝作為世代相傳、藝技相容的傳統文化,保留著一個民族最純粹的文化本性和最樸實的審美情結,然而工業化的快速發展給其生存與發展帶來了嚴峻的挑戰。日本很早就開始重視對傳統工藝的保護和利用,有著日本「民藝之父」之稱的柳宗悅在20世紀30年代,不僅著手收集、整理傳統民間技藝,親自創辦日本民藝館,而且以《工藝文化》為代表的民間工藝研究成果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民藝學」理論體系,有力推動了對作為審美載體的日本民間工藝的保護。這些諸如制陶、做瓷、造紙、上漆、染織、雕刻的民藝是美術與技藝共同作用的結晶,其本身既是日本人審美精神得以體現的載體,更是現代藝術設計的重要素材來源和思想源泉,二者在現代日本可以說實現了有機融合。日本頂尖設計師喜多俊之就通過其《給設計以靈魂》一書展示了,美濃和紙、輪島漆器、小田原拼木工藝、有田瓷器等日本民藝如何創新或衍生出具有「生命力」的現代產品,在整個過程中藝術設計與民眾技藝達到了相互交融,而且這些創意也促進了日本民間工藝走向世界。

從日本審美文化中能輕易發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和色彩,自是顯示出中日文化的相融相通,這共同的思想觀念、審美意識、藝術風格也可能來自於全人類最本真、樸實、自然的生命存在形態,對其的發現與探索,將有助於我們去理解與思考全球化時代的東方與西方、慾望世界裡的生活與審美、瞬息萬變中的傳統與現代。

推薦閱讀:

設計民工即將失業,還沒想好怎麼應對?
好的產品包裝設計有哪些?
極光日報 第 209 期 | 2017 / 7 / 7
iOS App 圓角矩形圖標是什麼時候設計的?是否抄襲了《十二宮殺手》?
做設計師的前提是要熱愛生活嗎?

TAG:设计 | 日本 |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