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有沒有科學依據?


「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偉大的祖先早早通過實踐總結出了許多客觀規律。最近,Pediatrics上的一篇文章,闡述了適當地提高幼兒時期的微生物暴露水平,可能可以刺激孩子的免疫系統,降低將來發生變態反應的風險。變態反應,也被稱為過敏反應。

20世紀以來,過敏性疾病在兒童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究其原因,已不再是單因素如空氣污染、接觸過敏源能完全解釋的。各種複雜環境因素交織在一起,加上孩子自身的易感性差異,導致要解決這個問題難於上青天。

但是,研究發現,機體存在一部分過敏防禦機制,在不同的環境暴露中都會被激活。這些機制還未完全弄清,但是有一部分是由於兒童早年的微生物暴露刺激免疫系統形成的,這種防禦機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與微生物暴露水平呈正相關

當然,這種防禦並不是在任何情況下都十分有效,很多非洲和南美地區,儘管孩子們有足夠多的微生物暴露水平,但這些地區過敏疾病的發病率還是很高。

衛生學有一個假說,兒童早年的微生物暴露可以通過刺激免疫系統提高機體免疫耐受水平,從而降低過敏反應發生的風險。在本研究中,我們希望探究日常生活習慣導致的不同暴露水平,是否會影響孩子過敏反應的發生水平。

研究方法

以問卷調查的形式,調研了瑞典Kiruna及M?lndal兩個地區所有7-8歲孩子的監護人,回收有效問卷1029份。關於哮喘、濕疹、鼻結膜炎的問題設計參考了國際兒童哮喘及變態反應研究問卷。

關於日常飲食行為的5個問題如下:「平時用什麼洗碗,機洗還是手洗?」;「孩子平時吃發酵食物(如泡菜等)么?」;「家庭是否直接從農場購買未加工過的蛋、奶、肉類?」;「孩子吃家庭自己做的飯多麼?」;「孩子母乳餵養了多久?」。

研究通過單變數分析和多變數邏輯回歸模型,分析了各個日常飲食行為,在校正了父母基線因素的影響後,與孩子過敏發病率的關係。父母基線因素包括父母的過敏史、教育史、嬰兒期養寵物史、母親孕期吸煙史、住房面積等等。

傳統飲食行為的兒童過敏幾率低

在校正各種混雜因素後,用手洗碗家庭的孩子相比於用洗碗機洗碗家庭的孩子,他們患過敏反應的發生率比較低,且具有統計學意義。

其他的生活方式比如食用發酵食品、直接在農場購買未加工食物,都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過敏反應的總體發生率。

另外,研究者把用手洗碗、食用發酵食品、從農場直接購買食物的生活方式歸為傳統飲食方式。通過對比分析,有傳統飲食行為的家庭,相比於其他家庭,孩子患過敏反應的風險顯著降低。

為什麼會得出這個結論呢?

研究表明,上述這類行為因素,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孩子生長發育過程中過敏反應的患病風險。而用手洗碗、食用發酵食品、食用未加工食品,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孩子的微生物暴露水平。

我們推測,正是通過提高微生物暴露水平,刺激了孩子的免疫系統,才降低了過敏反應的發生率。

每個研究都有不足

這項研究只是一個觀察性研究,是否是由於暴露水平導致的這個結果仍然是不確定的,而且其機制也尚不明了,通過暴露刺激免疫水平只是目前的一種假說。

另外,本研究作為一項橫斷面、問卷調研為基礎的研究,回憶偏倚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不能確認孩子監護人所答問卷的真實性及可靠性,我們也無法精確估計孩子的暴露水平是多少。

不過無論如何,這篇文章都讓我們思考是否要全盤摒棄傳統的生活方式,全面現代化。

參考文獻

Bill Hesselmar, Anna Hicke-Roberts, and G?ran Wennergren. Allergy in Children in Hand Versus Machine Dishwashing. Pediatrics 2015; 135:e590-e597

版權聲明:

本文版權歸作者和醫信共同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需轉載請聯繫我們。

聯繫郵箱:yxfepd@easyhin.com

@醫信婦兒頻道致力於打造一個面向婦產科、兒科、婦女保健和兒童保健醫生的醫學信息類服務平台,為醫生甄選優質的學術期刊文獻、最新的臨床指南,提供專業的學術資訊和醫學人文軼事。


就像一個國家經常打仗就不會被突如其的戰爭打垮,你的身體,也是不乾不淨的食物里有少量有害菌種,攝入人體後引起機體微小的免疫反應,當然你察覺不到。但是經常性的免疫反應能夠使你的免疫系統處於活躍狀態,當致病菌侵襲機體時,處於活躍狀態的免疫系統能夠迅速把病菌扼殺在搖籃里,不至於引起疾病。所以「不乾不淨,吃了沒病」是有科學依據的,是我國廣大人民長期生活經驗所得。


這本身就是個偽命題,病從口入這句話大家都知道,細菌多了進入身體內的細菌只會更多,髒東西進入體內會沒病嗎?不乾不淨,吃了沒病?完全錯誤!


推薦閱讀:

每天活的特別糾結,在乎別人的看法,玻璃心,做事情容易後悔,一件事反反覆復想好久,怎麼辦啊?
脫毛蠟紙脫毛會不會傷害皮膚?
抑鬱情緒對人有什麼意義?
純牛奶保質期六個月和十五天的有什麼區別?
開始戒煙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TAG:健康 | 科學依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