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分享乾貨的氣氛從何而來
02-08
在隨意的回答中塞入私貨似乎已經成了改不掉的壞習慣。
推薦閱讀:
遊戲搞天賦樹是不是基本是個敗筆,適得其反? - 孫志超的回答
還是單獨拿出來吧。
大多數知乎上關於遊戲設計的探討,都沒有什麼意義,因為真正有設計能力的設計師很少來,即便放眼知乎外,願意真正做分享而不是「給產品做宣傳」或是「上升到玄學」的人,實在少而又少。然而,不僅僅是遊戲行業,很多領域都有類似的現象。分享的根本關鍵在於個人,而個人之所以願意分享,大抵不外乎以下三種動機:
利益動機:靠分享來賺錢,或靠分享來尋找獲利機會。先不論民間企業的顧問,純論收費講座、專欄等形式,其共通點往往有二:市場有需求,同時市場在信息流通上存在不小的落差。 職業動機:建立個人品牌能見度,以便未來能跳得更高、更遠。這點因不同就業市場而有不同的型態,通常在穩定性較低、企業保障較差、社會信任較薄弱,或市場機會較多的環境下,較容易使個人產生此動機。 成就動機:興趣也好、熱情也罷,或甚至單純的滿足於發揮影響力。三個動機論未必全然正確,但這三類動機大致上也可塞進馬斯洛的「需求理論」。那麼我們首先來看利益動機方面,有沒有需求?有,與遊戲設計者人數沒萬人,也有幾千人,加上一年相關從業畢業生也是以千為單位。此外,信息的落差大嗎?我相信很大,尤其在這個產業當中,不論是公司內或公眾知識空間中,至今仍以一種近乎「師徒制」的知識傳承體系在運作。以獲利為前題,這個需求大嗎?這個問題可以進一步拆解為是入門需求多,還是 know-how 需求多;前者的受眾主體是剛踏入這行的新人,後者的主體是具有從業經驗的中級、高級、老鳥。
另一方面,我們的產業文化,並不鼓勵內部員工在外頻繁分享(推銷除外)。對老鳥來說,除了從現行的主流知識傳承體系中取得知識以外,取得他人know-how的價值又有多少?帶回公司內部有被採用的機會嗎?如果是獨立開發,自身能配合外部know-how調整的資源又有多少?其次,職業動機方面,我們的企業文化也不如外國公司一樣鼓勵各種交流;員工通過對外分享而建立起個人品牌,公司會用什麼眼光來看待?實際上來說,恐怕是弊大於利。最後,個人的成就動機方面,可說是目前為數不多的分享者願意分享知識的主因;在遊戲社群中主要也是由這些人分享各種信息與情報。但嚴格來說,如果一個產業內的分享文化,幾乎只靠個人的熱情或與趣支撐,往往出現下面這些問題:首先,我們看到的是,有能力在工作之外追求個人成就動機的人,絕大多數是已經滿足了基礎溫飽條件,且「不在遊戲業」當中的人。何以致此?道理也很簡單,因為從事遊戲業的人,少數已經財務自由,絕大多數,只是基礎的溫飽條件。再者,這樣的結構,會引發兩種衝突:第一,分享的內容會因為實際從業人員參與比例不高,使討論的主題變得周邊甚至興趣化,而非專業化。第二,這可能會讓真正有遊戲設計能力的人,產生一種「憑什麼讓一群外行在那邊對我們的事情指指點點」的心態,而最終破壞了整體分享文化,甚至造成雙方缺乏共同語言。
上述問題的背後,或許有個更關鍵的存在,那就是:「除少數大公司之外,整體呈現出的不上不下的產業狀態」。雖然跟美國、日本比起來,產業發展時間或是平均積累而言都是遜色的,但若跟歐洲、南美等國家比起來,卻是領先不少。也就是比上不足,但比下有餘。但就自己有限的觀察與理解而言,上述國家近年來不論是論壇或聚會的活躍度,以及民間業者親自投入的成長速度,都很高。背後的理由很複雜,但如果回到個人層次,觀察這些國家當中的活躍分子,願意熱情分享的原因,通常就是這樣一句話:「嚴格來說,我們國家沒有遊戲產業;既然沒有,那就一起動手打造出來。」合作與分享通常發生在資源稀缺的時候,不論是人類聚落文明發展,或是各種產業的草創階段都是如此。略有規模後就會出現競爭,而競爭往往是雙刃劍;失序的競爭會帶來集體毀滅,守序的競爭會帶來集體繁榮。不分享,其實也是一種競爭的表徵。歐洲很多獨立開發公司非常樂於對產品開發或是產業技能的細節進行分享,幫助其他團隊了解遊戲這門生意該怎麼運作,按照他們的說法,在你想要做任何事情以前,要先能穩定地活下來。反過來說,穩定活著的公司,是否就更有能耐與意願出來分享呢?國內大部分團隊的所謂設計,都是在照本宣科上略做調整,很少有獨立、完整的設計思路;少數有天份者,忙於工作,也無心總結,更可能被視作機密而不外宣;至於受眾,為了活命或是擺脫溫飽,更是孜孜以求「成功經驗」,希望了解「過億流水」的產品動用了哪些小心思。種種情況,多談無益。所以最終呈現的情況是,遊戲愛好者、從業新人,對於討論技術、思維、理論,熱情高漲;一旦進入成熟期,看清本質,皆拋之腦後,轉而追求如何「成功」。
探討遊戲大家都有熱情,但這其實對行業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熱情的態度與對某件事情有興趣是不太一樣的。我最怕看到說因為什麼原因被鼓舞而激發出興趣,進而投入某個行業。被感動而行動是危險,也膚淺的決定,有多少光憑熱情進入遊戲行業的年輕人,承受不了實際的工作內容,很快就「陣亡」了。只有真正了解現實後的熱情,才看得到這些勞動背後的學習意義。其實幾乎所有的行業都一樣,喜歡唱歌不見得適合當歌星,喜歡打球也並不是能當上職業球員,即便單純當作興趣休閑的娛樂,要登堂入室,也必須度過一次又一次的瓶頸與障礙。人不應放棄自己的夢想,但是也要務實的讓自己活下來,換句話說,讓自己有能力在冷酷又現實的社會存活下來後,再一步一步朝自己的夢想前進。推薦閱讀:
※新作.GetHello.im
※空調維修記
※你從《鐵齒銅牙紀曉嵐》里學到了什麼?
TAG: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