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輕人的無奈——高房價,政治的紛爭

香港年輕人的無奈

來這裡並不是抱怨什麼,只是想傾訴一下心聲,我也不敢說個人的意見就一定能代表大部分香港年輕人的想法,但對我而言,確實感到現狀很無奈。沒有人可以選擇自己身處的環境,每個人一出生所處的地方,都不是自己可以選擇的。如果可以讓我選擇,我寧可選擇生活在二三十年前的香港,又或者是我小時候的香港,那個時候沒有那麼多紛爭,環境也比現在要好,而不是現在。

外圍的文化影響力,二三十年前港產片風靡全球,當年一年兩百多部港產片,出了一系列例如警察故事、皇家師姐、殭屍道長等等的經典製作,與其同時港劇也是諸多港迷的回憶、從神鵰俠侶、我和殭屍有個約會、到封神榜、楚漢驕雄等等很多經典劇集和獎門人、美女廚房等綜藝也讓很多人認識到香港、喜歡香港,想認識香港的朋友、以及來香港旅遊,但如今tvb星散、港劇除了hk人,內地人基本不再怎麼看,香港電影也從高峰期滑落到每年只出幾十部電影,綜藝只剩下寒戰這種在撐著大旗,而即使是寒戰,也被批評港片不能脫離港產片範疇,當大陸的盜墓筆記等等科幻電影的出現,也讓很多人轉而看大陸電影,隨著文化影響力的消退,再過幾年香港的孩子將再也不能憑著香港人的身份去認識朋友,因為即使是香港,也和大陸大城市北上廣深等無異,而這一切,都是由我們香港年輕人去承受這種失落感。

文化的衝突,香港本來是使用繁體字的,和廣東話的,看知乎等不少評論,內地學生們很難融入香港也是因為語言的緣故,在香港,廣東話(粵語)就是本地地位上的普通話。如果不懂粵語確實很難在香港生活,來香港的內地人不少也只能跟內地學生們一起一個圈子而無法融入本地人這個圈子。而如今為了歡迎大陸遊客不少地方使用了簡體字標語,大家可以想像一下假如大陸使用繁體字標語歡迎港台同胞,大家會有什麼樣的反應?這些年來,無疑特區政府出了很多值得質疑的政策,這些錯誤政策也進一步加深了中港矛盾(陸港矛盾),首先是母語教學政策,這也是反對派很多人質疑香港大陸化的其中一個重要事件,以前香港中學是全英教學的,除了語文課和中國歷史課,其他課堂全部英語教學,回歸之後實行母語教學政策,大部分學校使用中文教學,少部分名校則以英文教學著稱被稱為英文中學,表面上使用母語教學也沒什麼不對的,但細心想想就不對了,中國是普通話教學(現在深圳也是),美國是英語教學,但全世界哪有幾個地方是用廣東話教學的?而母語教學也是這些年來香港學生英語水平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也被反對派指責大陸化,結果是中不中,西不西,既不是普通話也是全英教學,對香港競爭力也極為不利。說實話還不如調整回以前全英教學。最近本地又在熱議是否使用普通話教語文,又是個難題,本地文化的保留與融入內地,很難抉擇。

香港生育率低,貪曾推出雙非政策為了醫院賺錢,也為了提高生育率,父母都不是香港人但在香港產子可以落戶香港,結果導致陸港矛盾的升溫不止,雙非家長難以融入香港社會,雙非家長成為了兩地居民都不接受的群體,香港人認為他們是大陸人去香港搶福利,而深圳家長也認為他們是香港人不接受他們,認為是給深圳增加負擔,無疑這步棋走的太錯了。

生活方面,二十年前八達通的出現的時候當年很多美國人還沒有手機,八達通不管是坐車,便利店、超市、甚至部分餐廳都可以使用,一刷卡不用找錢省去很多的時間。被很多人成為習慣的驕傲,而如今這兩年支付寶、微信支付等工具,知乎等不少評論卻在批評香港out、跟不上時代,作為一個香港人,真的很無奈。換個角度,八達通放在其他城市又如何?同樣是發達地區,我去過台灣、新加坡、當地也有坐車用的卡,但用途就不如八達通那麼廣泛,如今的香港比起小時候其實是有了進步,如今在香港買豬肉的肉檔都開通了八達通繳費,這是幾年前很難想像的。不少文具店、小士多都開通了八達通機、拿著一張卡基本上全港同行,零錢基本都可以不帶。在我小時候是做不到的,香港的便利贏了很多國外其他地方,卻無奈落後於中國大陸……支付寶對港澳用戶驗證非常繁瑣,在多次驗證不成功的情況下,我只好放棄使使用,大陸的生活便利我們沒有辦法享受,香港打贏了很多地方卻換來一句,香港out了……好在微信支付驗證不難,去銀行辦個卡就可以使用了,我每次回到深圳見朋友都能用,還算比較方便。最新這裡這裡更新一下,支付寶終於推出了港版,去711 ok都能充支付寶,也算是給香港用戶實惠啦,非常感謝!(2016/12/03)

住房方面,確實這幾年貪曾不建房導致香港住劏房、蝸居的情況在幾年間嚴重惡化,但很多人有沒有想過,香港住房的面積本來就是如此?香港報紙有報道過中國大陸住房面積是1100尺(100平方左右),新加坡住房900度尺(90平方),而香港是400-500尺(40-50平方),就算沒有蝸居等問題,成功買下私人房子,住房面積也不會太大,香港的住房就被很多人批評蝸居、狹小、不是人住的,但縱觀香港公屋建設歷史,香港的住房面積其實比幾十年前是一直在進步才到了今天的樣子,香港山多地少,人口密集,住房面積很難很大,香港人幾十年前的生活就是如此,已經習慣了,筆者住的房子身處舊區,比平均面積要稍好一點,個人覺得住的很舒適,而現在香港卻要承受很多對於香港住房面積的指責,作為一個年輕人,我很無奈。然而,面積不是問題,十年前香港攢錢十年二十年可以買上房,現在全球第一的房價,待我出來工作之時年輕人買房成為了奢望。

新聞、社會等方面,很多人不能理解香港抵制大陸遊客的事件,但我希望大家換個角度,去香港邊境看看,例如上水,從剛建立的邊境小市鎮,如今物價高升,一碗雲吞面居然要四十多塊一碗,堪比中環物價,而實際上即使在灣仔,都可以吃到二十塊一碗的雲吞面。而原本就狹窄的街道如今大量遊客拖著行李箱、經常撞到居民,而上水也基本變成批發市場一般,賣的東西都是給遊客,很多小店關門。結果很多居民選舉區議員都把票投給反水客的議員,希望他們發聲,解決問題,如果是我,我覺得我也會把選舉投給那些議員。然而,我不是,自開放自由行之後,土瓜灣多了很多除了藥房的商店,如今在名店缺乏的土瓜灣也進駐了班尼路,真真正正買衣服、生活用品不用出土瓜灣就可以買到。在我的角度,我沒有理由去支持反對大陸遊客的行動,然而北區的居民們,他們招誰惹誰了?有的觀點認為,香港不應該以購物天堂作為招徠導致大量遊客來香港購物,引起了物價的上升,也許香港真的錯了……

大陸赴台遊客高峰期400多萬,去香港的遊客卻是4000萬,接觸多了產生衝突衝突幾乎就是必然的,我個人對大陸朋友、遊客很歡迎,但很難確保所有本地人都歡迎大陸遊客,也希望大家換位思考,是否遊客太多了?香港是全球最受遊客歡迎的城市,一年招待5800萬遊客,而這大半都是中國大陸遊客所帶來的經濟效應和美譽,但比起台灣的遊客負載量,是否太多了確實值得思考。究竟有沒有辦法或者措施能盡量惠及香港的普通百姓而又把負面影響減到最低?削減遊客?這一切都是未知。

經濟,二十年前香港人均gdp居華人社會第一,比新加坡和澳門要高,而現在gdp被不少內地城市超越,人均gdp也被新加坡和澳門反超。但換個角度思考,現在就很差嗎?就值得遭到諸多的指責批評嗎?現在香港人均gdp依然是世界排前三十的富裕地區,在亞洲工資僅次日本和新加坡。真的不能說是很差的成績。然而隨著北上廣深等城市收入的提升,最新北上的平均工資接近8000,不少工種都是8000、10000左右了,用不了幾年估計工資將會追上甚至超過香港(現在收入中位數是21000港幣左右),不是香港不行而是中國大陸太強大了!香港的零售業發達,畢業之後曾在零售店做過一陣子,想到中國大陸興起的網購如果逐漸成熟,基本可以繞過香港直接購買國外的東西,將來香港零售店、超市都是面臨倒閉的危機!物流業香港集裝箱量曾經是世界第一大港,如今滑落到第七位,現在完全只靠空運撐著,赤臘角機場目前空運貨物量全球第一。都說香港經濟空心化,也有分析認為香港作為中西方窗口、在中國大陸崛起之後香港的「買辦」,做中間人的經濟將不能延續。雖然香港金融很強,前兩天大陸開放保險類對港投資政策還是什麼香港股市立刻上漲,然而普通市民們卻是不懂投資,更不談做金融從業員,單靠金融業,根本不能令所有人安居樂業。縱使有啟德發展、西九龍中心、新界新市鎮等,先不說新界發展遇到環保團體和居民不遷不拆等重大阻礙,如果外圍情勢無法改變,也許香港政府做這一切都無法阻止香港的地位的下滑。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這些年輕人怎麼辦?能接受者繼續努力工作求得上升機會,不能接受者甚至走上街頭抗爭。無奈,好像做什麼都無法再推動、改變這個社會。

基建,有外國調查顯示香港基礎設施甚至排在全球國家地區的第一位。然而這兩年香港的基建停滯不前,本地的地鐵、對外的高鐵和港珠澳大橋、西九龍文化中心通通延誤,說實話是誰提出或者指示要在這兩年全部一次性上馬的?然而全部延誤,不知何時落成,土瓜灣人民希望有地鐵的盼望不知何時才能達成。這些年來大陸高鐵的發展,我深圳的朋友們確實享用到,坐著高鐵縮短路程,兩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回到家了(廣東內),甚至比我每周從深圳回到香港差不了多少。然而不知不覺的香港似乎跟不上大陸發展的步伐了,香港人卻是無緣享受這種便利,在網上不能用回鄉證號碼哪怕買一張高鐵票,在香港還是要跑深圳一趟去購買高鐵票(大家可以想像如果在高峰期,肯定買不到),在香港本地高鐵站落成之前都不會享受到這種便利。香港的學生們去大陸的話,要不坐坐大巴/火車去(深圳廣州等較近地區),要不坐飛機去。高鐵是不能了。造成這一切是是誰的責任?我無法回答。

在深圳讀書幾年,確實讓我感受到了這些年來大陸的發展,一河之隔的深圳不會糾結於政治紛爭,不會歧視外來人(大家的共識就是公眾場合普通話 其他地方家鄉語言),不需要糾結於未來發展方向。而香港呢,未來究竟是更靠近大陸,直轄、還是怎麼辦,一切都是未知之數。沒有政治紛爭的深圳,說真的很想留下工作、然而現實是在深圳我將失去所有家庭的支持,需要自己租房子、水電費都要自己負責,在香港儘管生活水平很高,做個服務員都有8000-9000的工資,有家住不用給房租的情況下還是可以養活自己,然而在深圳如果找不到工作,做個服務員只有2000-3000工資。以我自己的能力,儘管當初是有分數的優惠才能考上深圳大學,但我實際的能力、英語、待人接物確實不如同齡的大陸學生,留在深圳只怕會在激烈的競爭中敗下陣了,儘管未來深圳前景可期,工資水平說不定朋友們同學們都會比我高,現在的我卻是無緣享受,為了生活,還是回到了面臨著眾多危機的hk。

三十年前,大陸改革開放,港商回大陸投資(港資比例一度占外資比例70%),既帶動了大陸經濟發展,本地也順勢轉型為服務業為主的國際大都市,然而近年來隨著大陸的發展對於香港帶來不是機遇而是威脅,(物流業臨近的深圳直接構成競爭、網購會影響香港傳統零售業、藝人去大陸發展本地無人可用、),未來該是何去何從,香港年輕人又該如何呢?香港本地有很多低學歷、英語普通話一般的學生(香港本地考試英語不及格的人多了去了),如果香港前景不好,這群學生們也其實沒有什麼地方可以去,只能默默吞下社會發展不佳的苦果,在夾縫中生存。

而說實話,對於香港是否要樣樣做第一,事事爭先我是有保留的,就如同學霸要保住自己的地位不被取代,而一旦不是第一,香港人的幸福感便會很大的下降,對於這點,其實我很羨慕大陸某些休閑的城市,又或者一些小鎮,生活安康就好了,根本不用去事事爭先。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曾經回應過為什麼新加坡一定要做發達國家/城市,他的回應就是如果新加坡不發達將在國際上無用處、面臨亡國的危機,同樣的理由是否適應于于經濟水平類似的香港,如果不做第一就要沒落,面臨發展危機?

落筆至此,卻還是要面臨現實,還是要好好工作,工作之中多抽空學習,增強一下英語等能力,慢慢裝備好自己慢慢積累,適當時候,再考慮去大陸或其他地方居住吧。

推薦閱讀:

TAG:香港 | 香港生活 | 港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