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看菜譜長大的小男孩
《名菜精華》金盾出版社1995年版
小時候,家裡有很多書,很多雜誌,很多報紙。由於某些緣故,小時候的我常常被關在家裡,除了看電視,就只能看書,已經不記得看過多少奇怪的書了,精裝豎版的《金瓶梅》我14歲就看完了,簡而言之,當我看完了各種兒童讀物、小說名著和老爸買的一些哲學書籍的時候,生無可戀,看得懂的已經翻爛了,看不懂的依舊不知道 什麼是妖精打架,什麼是存在即合理。
這時,這本老媽不知道出於什麼緣故買來的菜譜,出現在我的眼前,如一道流星划過我的天空,喚醒了一個小男孩對於人生最真實的渴望。多年以後,不得不暗自慶幸,當年的我,沒有好奇的玩弄褲襠,而是翻開了一本菜譜。
11歲,我知道了中國有十大菜系,知道了宮保雞丁裡面有花生,知道了山東人愛吃大腸,知道了淮揚的廚子愛切絲,知道了安徽人連臭了的魚也吃得下去。
當我不知道鎮江在哪的時候,我就記住了餚肉這個詞;
當我不知道海參長什麼樣子的時候,我就記住了蔥燒海參這個詞;
。。。。。。
而後一發而不可收拾的是,我開始如饑似渴的看各種各樣的和吃有關的書,從《食品與生活》到《四川烹飪》,再到《隨園食單》。
由於老爸做飯實在沒什麼花頭,都是三五樣蔬果燉上一鍋,足足兩三公斤,夠吃一整天,或是百年不變的清炒空心菜和菠菜,因為這兩個東西不打農藥。那一種對於吃點好東西的渴望啊,簡直超越了世間一切的情感,勝過初戀的刻骨銘心。
汪曾祺老師在離開昆明40年後,依舊對昆明菜念念不忘,而我第一次離開雲南,踏上覓食之路的時候,就已經忘得乾乾淨淨。
由於工作的緣故,第一次長時間離開雲南,是在14年中旬,這也是第一次能夠長時間的去接觸外地的食物。
出發站:貴州
第二站:重慶
第三站:南京
第四站:鎮江
第五站:蘇州
第六站:上海
第七站:杭州
第八站:成都
第九站:揚州
第十站:無錫
第十一站:再回蘇州
第十二站:再回杭州
第十三站:西安
第十四站:再回蘇州。。。
第十五站:再回杭州。。。
這是我過去兩年里的旅程清單,而新的出發點,已然改成了杭州,從杭州出發,也已經借工作之便,去了河南、江西、安徽的一些城市和浙江的很多地方。
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在貴陽,徒步走完了幾乎整座城市。
在成都,我在一家只做牛肉的小飯館門口從中午2點等到它4點半開業。
在西安,我兵馬俑都沒有去看過。。。
在蘇州,哦,我的蘇州,你是我唯一願意早起的地方。(此時,我已經定了杭州到蘇州的車票,準備去吃碗面)。
這些年,這些地方,我一直都是一個人走,一個人吃。
說不上為什麼,好像腦子裡就是有些東西會冒出來,十多年過去了,我還是會記得,洪丕謨老師在靜安寺吃齋菜,吃南匯的水蜜桃,吃綠柳庄。
其實我知道,我不一定能吃到最正宗的味道,也不一定能吃得起某些名貴的菜式,畢竟比較窮,但是我還是會竭盡所能的晚上查資料,做路線,白天走街串巷搭公交一家家去嘗一嘗。哪怕只吃了一點皮毛,亦覺心滿意足。這種感覺就好像和從小愛慕的女孩說了一句話,看見一個笑容一樣簡單。
一個看菜譜長大的小男孩,眾望所歸的長成了一個小胖子,算是沒有辜負外婆對我說的那句話:「我們家的男孩子,吃飯要像小老虎,嗷嗚嗷嗚。」
每個人表達自己熱愛生活的方式都不一樣,但是我執著的認為,每一個愛吃的人,都是好人。因為對於我們來說,似乎權力、金錢、美色都沒辦法戰勝食慾,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啊。
每每有朋友和我說,你這種帶著幾千塊錢去旅遊,一半吃到嘴裡,一半花在路上,算個屁的吃貨,人家真正的吃貨都吃龍蝦巴拉巴拉,吃魚子醬巴拉巴拉的時候,都會想起同德興里遇到的一個老大爺,連續3天早晨六點半都和他一起吃早餐,一碗白湯麵,一碟油燜茭白,吃的認認真真,滿臉嚴肅。
你們這些看偶像劇建立價值觀,放個屁都要發朋友圈,只會帶女朋友去吃綠茶的傻逼懂個鎚子。
雖然我沒吃過魚子醬,但是我知道什麼魚子醬好,知道不要粗暴的抹在麵包上;
雖然我沒吃過最好的牛排,但是我一定不會在高級餐廳裡面要八分熟(手動靜靜的看裝逼)。
世界那麼大,中國那麼大,靜靜的吃一遍,可以用盡我的一生,何必著急。
如果有一天,你們在某個地方,看見一個鍾漢良同款的胖子一臉神聖表情的排隊,那可能是我,如果他一個人點了好幾個菜,那很有可能是我,如果他吃飯不拍照,那應該就是我了。
或許有一天,我會帶上多年工作的積蓄,變賣家產,到成都這種地方,開一家小店,賣點我喜歡的吃食,掙到點錢,就盤算著去哪吃一趟,掙不到錢,那就賣點別的好了,包子不行賣餃子,餃子不行賣身子,總有辦法嘛。
挺沒意義的一生,不過挺有意思,這就好。
(以後的專欄就寫寫自己吃過的痕迹好啦)
推薦閱讀:
※瑞典鯡魚罐頭的正確吃法是怎麼樣的?
※有哪些既高大上又簡單的家常菜?
※為什麼螺螄粉吃了會上癮?
※一顆烤紅薯,一段舊時光
※芒果冰沙怎麼做好吃?
TAG:美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