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是為你好,才不是精神虐待(誤)

有文化到底有多可怕? - 知乎用戶的回答

看到櫛笥說的這件事,也了解過一些細節,有些感慨。我個人對現實生活中的感情問題不太敏感,但對身邊人的事還算清楚——見識過類似的現象,只是沒有故事中的這個姑娘嚴重。見評論里爭端不休,便談一兩點我的分析。不涉及專業角度,僅僅算作個人的生活經驗總結。

在開始前我想先提醒質疑主人公、甚至說她蠢的各位一段話,摘自 《社會心理學》的導論部分:

當我們低估社會影響的力量時,我們會獲得一種虛假的安全感。例如,在解釋人們光怪陸離的行為時,很奇怪,我們饒有興趣地將這些罹難者都貼上性格缺陷的標籤,因此覺得很舒服。這讓我們其他人覺得,此類事件絕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樣做反而會讓我們降低自己的防衛性,使我們更容易受到社會影響的傷害。

另外,既然是「甄士隱、賈雨村」,那麼除了模型之外,一些具體細節設定可以變更,比如說性別、人物關係、具體學歷……還有交流平台: )。

先說說姑娘,文化內涵不錯,學歷相對是短板——但夠她在當地環境中不錯地生活下去了。工資足夠,發展一下興趣愛好,閑雲野鶴亦是一種不錯的活法。而且上什麼學校跟地域、平台、訓練還有狹義上的智商有關係——它不一定和學識掛鉤,讀專科這件事已經發生了,能怎樣?不活了?

更何況,讀專科的可能羨慕本科,讀本科的看向重本,重本的想去C9,C9里人把清北作為目標,清北中有人會想:哎,要是家裡肯砸幾百萬高中把我送出國就好了,沖牛劍哈佛啊!

姑娘說出了自己的經歷,原意在安慰他人,找點自己能努力的方向,結果被人猛烈攻擊。人言可畏,心態再好也不會不動搖,知乎上被罵走的大有人在,何況一個年輕姑娘。原本不迷茫的心也開始動搖了

「也許……真的是我坐井觀天?」

有些人顯得性格好,從某種意義上是她傾向於在自己身上找原因;或者其實她心理很不爽,但儘管不贊同但為了氛圍先向人道歉——所謂識趣;又或者,把攻擊性指向自身。

在一般看來,這種思路挺好。但每種氣質各有優劣。

實力相當的情況下,一人出招是以將對方擊倒為目的,一人是以將對方殺死為目的,諸位覺得誰更危險?

這個時候男主上線,一棒重擊;隨後,又意味深長地給了半顆糖:我這是為你好!恨鐵不成鋼!好牌打爛!

「他是好意……我本身也有意氣用事的地方,雖說他的話很難接受,可良藥苦口。」

人要講道理,不過講道理有時候也會帶來思想包袱,甚至被綁架,忽略自己最真實的感受——我受傷了,我很不爽。

人都有意志薄弱的時候,值得反思,但這不是羞恥,更別拿「玻璃心」的指責雪上加霜——如果真的是為了朋友好的話。在關於赫拉克勒斯的答案里,我也摘錄過這麼一段:

他擔心完不成任務會遭到女主人的嘲笑和責罵。有時候,當翁法勒情緒好的時候,讓穿起女人服飾的丈夫給她和女傭們講起赫拉克勒斯年輕時的英雄事迹。

赫拉克勒斯深深地陷入悲哀之中。為一個微不足道的人服務,實在有悖於他的感情,似乎降低了他的身份。可是他卻不敢違背父親宙斯的旨意。赫拉利用這一時機,讓赫拉克勒斯心頭憂鬱變成野蠻的暴躁……

神話中頂尖的英雄尚且如此。

另外,在帕特·巴克的小說里,有人授意對受PTSD折磨的傷兵施壓,讓他們覺得表現出脆弱、受傷、厭戰是缺乏男性氣質的,以督促人重回戰場賣命……

很多人覺得男生才是沒文化——的確我也這麼認為。不過和女方對比起來,履歷可能要好看一點:

「重本啊!MBA啊!我過去掛8科只是對學習不上心,可不代表我傻;後來找到了自己的方向,稍微用功,照樣讀了MBA。就算你覺得我學歷有問題,可你有資格質疑嗎?你那些文縐縐的有什麼用?你懂職場嗎?你懂殘酷的社會嗎?」

而看客們也只是對簡歷匆匆一瞥,會花多少時間檢驗點頭之交的真實內涵呢?

在「良藥苦口」的引誘下,男主更多地是對人的否定。倘若真關心朋友,那麼就事論事,少談差距,想勸動對方自然要顧及內心感受。

人有那麼多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尊,有時候甚至保護過頭,足以說明其重要性。以「看清事實」過分苛求人不一定是好事,更別說「看清」不意味著能改變一些事。

為什麼男主的行為可恨、可笑?

因為他們本來不是一路人,但打著「為人好」的名義,把人家的短板拿來跟長處比。可是誰沒有短板?甚至,誰沒有不如意的時候?就算有天生碾壓的瑪麗蘇,可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不然早進入人人大同的理想社會了。

說到有文化,不過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甚至不如對方的人也會這樣——「你成績是很好,學生工作是很好,但作為女朋友很失敗。不顧及我的感受、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絲毫沒有體諒我壓力多大,等你快畢業就知道了。」「我知道我讓xx難受了,可是我愛她,愛情中有痛苦也有甜蜜。我們還在磨合!」

而另一方,即便是決定要跟渣男分手了,也打算等人家答辯完再提。我要是有這麼體貼的前女友就好了。

蕭伯納的《皮格馬利翁》中的Higgins比這個案例的男主有文化,但實際上也做了類似的事情。他在意的是自己的賭約,並沒有考慮Eliza的感受和未來,甚至是毀了她,儘管看上去讓她「上流社會」了起來。電影結局改得皆大歡喜,失去了諷刺度,而舞台劇的結尾是Eliza出走,始終沒有原諒教授。這個結果不難理解。

Legal High里的沙特小王子也有類似癥狀,古美門是這麼評價的:

雖然古美門的觀念與我的並不完全相合——反正他也不在乎三觀正不正,但這話說得很到位。當然,也許環境使之,教授和沙特小王子並沒有完全意識到,但確實有居高臨下、不食肉糜之嫌。

甚至,還有種更暗黑的臆測,這個聽聽就好:倆人差距不大、甚至施虐者不如人的時候,他刻意打壓,進行向下的社會比較來自我強化。比下這種行為本身並沒有問題,可是把人家弄崩潰,難道不算過分?

更何況之後那個男孩子還在推脫責任、詆毀對方。

如果娜拉沒有出走的念頭,何必摧毀自尊,把人拉出來扔進洪流里。在過去的地方她可以很好地活著,而後她不是回家就是墮落——可心態已經不一樣了。

就算是想幫忙也要放下身段,少談自己如何如何,除非條件類似,有借鑒、模仿的意義。而另一方如果有任何不適感,趕緊遠離,不必多想。也許當事人現在說不出道理,可是對人好絕不是這樣,請勿忽略自己的感受去符合所謂的道理。

這就是我所能給出的建議。

對於故事裡男主的行徑,除了下作我也沒什麼好多說的,可能對方也認為我們是傻逼。不過人與人區別就在於,是否認為自己眼中的傻逼也有好好生活的權利。我懶得主動去「捉婊」、「替天行道」,但如果傷及我在意的人,那就算是弄髒手也得打回去的,不管我朋友作不作。這麼想來,也許是立場問題的狗咬狗,不過有一點就是,我八成不會交施虐者那種朋友。

P. S. 以上例子有沒有原型,心路歷程和對話是我編的,沒有任何參照——愛信不信(滑稽)。

Reference:

[1]: 阿倫森. 威爾遜. 埃克特. 《社會心理學》. 北京: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2012. Print.

[2]: 施瓦布, 古斯塔夫. 《希臘古典神話》. 南京: 譯林出版社, 2010. Print.

……

懶得寫了。


推薦閱讀:

路遇陌生人說是錢包被偷,讓我請吃飯,在我準備確定他們身份的時候,竟然生氣的走了,我做的對嗎?
遇見乞討者應不應該給錢?

TAG:情感虐待 | 助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