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痛苦與修復之間,隔開的是承認
(此文已授權「十分心理」微信平台首發,轉發請與shifenxinli後台聯繫)
佛家說,人生來就是受苦的,為了減少苦,人生是一個不斷修行的過程。克萊因客體關係的觀點與此有相通之處,按克萊因的觀點,人生就是一個不斷修復早年創傷的過程,所謂成長,就是不斷修復痛苦體驗,發展愛的能力,從這個角度看,人生也的確是一個不斷修行的過程。
常常有人留言給我:你說的這些道理我都懂,可是我還是無法改變我的人生,你能不能告訴我一個改變的辦法?我很肯定的告訴他:這個辦法我給不了。為什麼呢?因為,一個人內心的改變並不來自他懂得了多少道理,而是來自他對生命的理解發生了改變,對已對人的情感態度發生了改變,而這個改變,往往是從看到生命過往中曾經發生的一切,理解這一切對自己的影響開始的。如果只是按照道理和方法去改變,不能說一點用處沒有,只是,搞不好,這些道理卻反而成了一個強悍的超我型統治者,反而會增加衝突和痛苦。
有人會說:我早就看到了呀,都是我早年的經歷,我能沒有看到過嗎?是的,我們往往是可以從事情的某一個角度入手,看到和感受到很多,但是這個世界如此之複雜,相同的事物,共同的經歷,真正落到每個人頭上時,每個人的感受和理解,卻非常非常的不同,而我們人類都傾向於以自己的經驗作為考量事物的標準,這就難免讓我們自己的感受失於偏頗。或者說,對於我們自己來講,在我們自己的世界裡,我們的理解和感受是非常正確和真實的,但是一旦放入一個更廣的環境中,一旦加入其他的原素進來,可能又是非常脫離現實的。所以很多的時候,我們是難以真正清晰的「看到」的,也正因為是這樣,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變得非常重要,因為交流的過程使雙方看到彼此成為可能。
在心理諮詢過程中,我常給我的來談者說到的一個例子是:現在,假如我手裡有一個蘋果,你從你那裡看,發現它是紅色的;而我從我這裡看,我看到它是綠色的。如果我們現在起了爭執,你說蘋果是紅的,我說蘋果是綠的,那我們說的其實都是對的。我們生活中的痛苦,很多時候就是因為,我們堅信我們看到的是真相,而別人與我們的不同,會讓我們感覺不被理解和承認。被我們重要的人拒絕,是我們生命中非常強烈的痛苦,而讓我們痛苦的人,本意也許並不是想傷害我們,也許他們以為他們只想讓我們知道真相,他們看到的真相,實際上讓我們感受到的,卻是傷害」。
我曾目睹過一個家庭中兩代人之間的衝突,女兒跟母親談到自己小時候因為母親的疏忽而給自己造成的痛苦,母親一下子就暴怒了,對著女兒大發雷霆:
「我一輩子為你操碎了心,到頭來你只會怪我這裡做得也不好,那裡做得也不對,想想我這一輩子真冤,你嫌我沒有給你愛,可是誰給過我呀!」
女兒哭得泣不成聲:「可是,這些年,這就是我最痛苦的地方!」
對於一位沒有得到過愛又試圖向女兒付出愛的母親來講,她接受女兒這些話的確是有些困難的,因為她的委屈和無助需要被看到;同時她的暴怒,無異於否認了女兒的痛苦,而這樣的否認,也會更增加了女兒的痛苦體驗。對於這對母女來講,她們缺少的就是同時看到蘋果既有紅色,又有綠色的能力。在她們的世界中,如果你有道理,就意味著我做錯了;如果我是有道理的,你就不應該痛苦。所以,母親內心就會缺少了允許女兒表達痛苦的能力,而女兒的內心,也缺少了意識到母親也並不完美的能力。正是這些缺少,讓她們都沒有辦法意識到對方的痛苦是一種真實的存在,而對方有痛苦,也並不意味著自己的痛苦是要被掩蓋的。只有當她們的痛苦都得到承認時,她們才有可能放棄說服對方的衝動,才可能真正將情感放到修復自己的工作上來。
我還記得很多年前曾與我一起工作過的一個女孩,她在親密關係中出現了很大的困難,她很怕自己交往的男孩子比自己能力強,因為她的成長經驗中,比她強的人會歧視她、傷害她。所以她與男性或權威的關係中,充滿了戰鬥的氣息。直到有一天,她生了一場重病,但是她沒有取消那天的訪談,而是如約來到諮詢室里,她蜷縮在沙發里,有氣無力的。我問她今天這麼痛苦,為什麼沒有取消我們的見面,她不斷向我控訴她的男友在她生病後一點都不肯給她照顧。我看著她痛苦的樣子,問她:
「你的痛苦他是看不到的,從小到大,都沒有人看到過你的痛苦,那今天你這麼難受還堅持來到我這裡,你的痛苦希望被我看到嗎?」
她很傷心的哭了,從那天開始,她不再與我保持戰鬥,而是慢慢開始發展出對我的依戀。
其實很多年以來,她一直呈現給周圍人的,都是一副強大無比的樣子,不僅她周圍人很難感受到她對被照顧的需要,她自己也不允許自己需要別人。當她否認自己對別人的需要時,她也只能否認自己的痛苦是一種真實的存在。一直到她實在撐不住了,一直到她相信我看到了她的痛苦,而且她也並不會因為被看到而被傷害時,她才開始一點點承認自己對他人的需要,當她有能力承認這些的時候,她與男友的關係也開始逐漸得到了改善。
對我們人類來講,「不看到」(否認、壓抑、合理化等等防禦方式)可以在某些時期成為保護我們遠離傷害性體驗的一種方式,但隨著生命時期的變化,有時候這些保護會失效,甚至成為阻礙我們享受生活的方式。有些痛苦恰恰來自我們沒有及時調整和發展更加適應當下的保護方式,過去的、不適應的方式就會因其僵化,而成為一種阻礙或傷害。而如果我們要做出改變的努力,第一步就是要發現這些阻礙的地方,也就是需要我們有勇氣承認我們人格中與現實脫節的地方,承認我們的痛苦背後存在的功能不良的地方,當然,也承認痛苦本身。
只有當我們真正有勇氣承認這一切的存在,我們才可能做出選擇:是繼續保持原來已經熟悉但是讓我們痛苦的方式,還是試著冒一些險,去探索一些新的可能?所以,我們的生命狀態某種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已如何取捨,我們自己才是塑造我們自己命運的人。如果我們並沒有做好改變的準備,並沒有做出改變的選擇時,來自他人的多少建議,多少方法,都是不會發生作用的。
推薦閱讀:
※如何治療反社會人格障礙?
※內向的人為什麼害怕在公共場合受到別人的關注?
※電影《我是證人》中唐崢做出的種種行為是出於什麼心理?
※多重人格是怎麼樣的?
※怎麼成為一個有思想有獨立人格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