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建國後湖北荊州行政區劃變更史

  荊州,位於湖北南部,歷史悠久,為周朝九州之一。

正南曰荊州,其山鎮曰衡山,其藪澤曰云夢,其川江漢,其浸潁湛,其利

丹銀齒革,其民一男二女,其畜鳥獸,其谷宜稻。

——(明朝)張岱 《夜船航》

  新中國成立後,荊州所代表的土地屢屢變化,行政區劃頻頻更改,直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才穩定下來。最多的時候由14個縣市姐妹組成,如今也仍然還有8個。近70年,有的姐妹忍痛分裂,有的姐妹不離不棄,有的姐妹頻繁出入,而有的一旦離開就不再歸來。

〇、民國時期

  民國後期,湖北省內設立了若干個數字編號的督察區,這些督察區構成了新中國成立之後專區(地區)的雛形。

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湖北省的行政區劃圖(作者系方輿論壇周釜俊

  本文要介紹的荊州地區,其雛形即當時的第四行政督察區(圖中南部綠色區域)。第四行政區督察區轄9縣(江陵、荊門、松滋、公安、石首、監利、沔陽、潛江、枝江),駐江陵縣。當時的荊州還只是江陵縣的一個小鎮。

一、荊州專區時期(1949年7月—1970年)

  註:新設立的或名稱有改動的行政區以 加粗加下劃線表示,上級有調整的行政區的名稱 加粗標註,比較重要的句子同樣加粗標註,下同。

1-1.沔監石「虛驚出走」、沙市設市(1949年7月—1951年)

  1949年7月,只差最後正式宣布成立的新政府以原第四行政督查區為基礎,設立州行政區督查專員公署(簡稱「荊州專區」),駐江陵縣荊州鎮。與之前的第四督察區相比做了四個調整:

  1. 划出:設立沔陽專區將原第四行政督察區的沔陽監利石首三縣劃入其中;
  2. 划出:析江陵縣之沙市鎮建市,由省直轄。(原江陵縣沙市鎮→省直轄的沙市市);

  3. 划出:原第四行政督察區的枝江縣被劃入宜昌專區(雛形為原第六行政督察區);
  4. 劃入:原第三行政督查區的天門京山鍾祥劃入荊州專區。

三縣及沙市離開,同樣有三縣進來,此時荊州專區轄8縣。下面用方塊圖表示一下這一歷程:

方塊圖註:

  1. 方塊背景有顏色的縣市表示當時屬於荊州,背景為白色表示該縣市當時不屬於荊州;
  2. 每個縣的方塊大小與其面積無關。有的縣暫時畫得大是因為其在之後有分裂,方便後續表示;
  3. 縣市名稱為紅色或黃色表示當時行政區劃有更改;
  4. 方塊圖建議大家在電腦網頁上放大觀看

▲1949年7月前後荊州地區方塊圖

  對於上面提到的沔陽專區,僅僅存在了2年即撤銷了:

1949年設沔陽專區,專署駐沔陽縣。轄沔陽(駐仙桃鎮)、漢川、漢陽(駐蔡甸鎮)、嘉魚、蒲圻、監利、石首等7縣及新堤辦事處。

1950年撤銷新堤辦事處,改設新堤鎮,歸沔陽縣領導。

1951年沔陽專署駐沔陽縣新堤鎮。同年,撤銷沔陽專區,將沔陽、監利、石首3縣劃歸荊州專區;漢川、漢陽2縣劃歸孝感專區;嘉魚、蒲圻2縣劃歸大冶專區。

  1951年5月26日,「專區」的概念發生了小小的改變,荊州專區由之前的荊州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更名為湖北省人民政府荊州區專員公署。全稱少了「督查」二字,但仍然簡稱荊州專區。

  同樣是1951年,沔陽專區撤銷後,原先的沔陽、監利、石首3縣又回歸荊州。此時,荊州專區駐江陵縣荊州鎮,轄11縣。

▲1951年荊州專區行政地圖

1-2.沔陽分裂、荊江曇花一現(1952年—1955年)

  1952年,原來的沔陽縣一分為二,析置洪湖縣(原沔陽縣→沔陽縣洪湖縣)。

1952年沔陽析置洪湖示意圖

  1953年析公安與江陵、石首三縣地置荊江縣,駐陡湖堤。但1955年就隨即撤銷,完全併入公安縣,公安縣也將縣城由原城關遷入了陡湖堤,原公安縣城關改名為南平鎮。

  1953年底,荊州專區轄12縣。

▲1951—1953年荊州地區方塊圖

1-3.沙市回歸、沙洋短暫建市(1955年—1970年)

  1955年,沙市市重新回到荊州專區。

  1960年,以荊門縣的沙洋鎮設立沙洋市,由荊州專區領導(原荊門縣荊門沙洋市)。但沙洋市設置了僅僅一年,就在1961年被撤銷,回到了荊門縣

▲1958—1961年荊州地區方塊圖

  1961年時,荊州專區轄1市12縣。一直延續到1970年。

二、荊州地區時期(1970年—1994年)

  1970年,荊州由原來的「荊州區專員公署(荊州專區)」改為「荊州地區行政公署(荊州地區)」。稱呼雖然發生了變化,但是行政區劃並沒有改變。

▲1970年荊州地區行政地圖

  這種穩定的局面直到1979年才被打破。該年,荊門開始了撤縣設市之旅,並為之後成長為一個新興地級市埋下伏筆。

2-1.沙市重回省直轄、荊門自立門戶(1979年—1994年)

  1979年,沙市市離開荊州地區復為省轄市;

  同樣是1979年,荊門縣的城關鎮及附近地區設立為荊門市(縣級),由荊州地區管轄。(原荊門縣荊門市荊門縣)。

  1983年,「地改市」影響荊州,荊門自立門戶。荊門縣、荊門市合併改設地級荊門市,由省直轄。(原荊門縣、縣級荊門市→地級荊門市)。

▲1979—1983年荊州地區方塊圖

  1983年,荊州地區轄1市11縣,一直到1986年。

2-2.撤縣設市風靡荊州

  1986年至1992年,荊州地區下轄的石首、沔陽、洪湖、天門、潛江、鍾祥6個縣先後撤縣,設縣級市。

  沔陽縣在這一過程中採用其縣政府所在鎮的名字「仙桃」作為新設市的名稱。有人說是因為四川省的「綿陽」與「沔陽」發音相近、不易區分,且「沔」為生僻字所以才更換縣名。從追根溯源的角度來說,沔陽這個古地名的撤去的確令人惋惜,老沔陽縣徹底分裂為洪湖與仙桃兩個縣級市。以「沔陽三蒸」、沔陽花鼓戲為代表的具有濃厚特色的沔陽文化可能會從此式微。但從時代發展的角度來說,新市名仙桃將會成為全體市民新的共同記憶,這片土地的人民將從嶄新的起點出發,開始書寫新的歷史篇章!(此處應艾特雷總@雷軍。)

  1986年 石首縣→石首市;沔陽縣→仙桃市

  1987年 洪湖縣→洪湖市;天門縣→天門市

  1988年 潛江縣→潛江市

  1992年 鍾祥縣→鍾祥市

▲1986—1992大規模撤縣設市前後對比方塊圖

  1992年底,荊州地區轄11縣(市)。

▲1993年荊州地區行政地圖

三、荊州市時期(1994年至今)

3-1.撤地改市,改動巨大

  1994年9月29日,荊州迎來了建國以來最大規模的行政區劃調整。這次調整之後,荊州地區退出了歷史的舞台。隨後有5個縣市相繼離開,曾近的「大荊州」不復存在。

  這次調整撤銷荊州地區、沙市市,合併設立荊沙市,荊沙市新設沙市區、荊州區和江陵區;原由荊州地區管轄的潛江、仙桃、天門三市划出為省直轄縣級市,其他縣級市由荊沙市代管。

  1. 更名:荊州地區→(地級)荊沙市
  2. 劃入:沙市市→荊沙市沙市區
  3. 划出:潛江、仙桃、天門成為省直轄的縣級市
  4. 析置:原江陵縣+沙市市→荊州區沙市區江陵區

  此次變動後,荊沙市政府駐沙市區北京路,轄3區、4縣,代管3縣級市。

▲1994年荊沙市行政地圖

▲荊州撤地區建市前後行政區劃對比方塊圖

3-2.複名荊州,區劃穩定

  1995年12月29日,松滋縣撤縣設市,成為縣級松滋市(松滋縣→松滋市)。

  40多年來,無論行政區劃如何變換,「荊州」從建國後一直是這個地區人民共同的文化符號。也許是這個地名太深入人心了,也許是荊州人民不忍眼睜睜地看著諸如「劉備借荊州——有借無還」、「大意失荊州」等地名背後的歷史文化內涵僅僅縮存於一個市轄區內。儘管「荊沙」這個由荊州與沙市各取一字而成的新名字十分合乎情理,但似乎註定會是短命的,它只存在了2年就被更換。

  1996年11月20日,荊沙市正式更名為荊州市

  在湖北,與荊州情況類似的還有襄陽。襄陽在地區改市之前都是以「襄陽(專區)地區」的形式存在。1979年撤地改市以「襄樊市」為地級市,在2010年才改回襄陽市。

  1950年5月,復以襄陽縣之襄陽、樊城兩鎮組建襄樊市,隸屬襄陽專署。1952年改稱湖北省人民政府襄陽區專員公署。1955年改稱湖北省襄陽專員公署。1979年襄陽專區改稱襄陽地區,襄樊市由省直轄。1983年8月撤銷襄陽地區,其行政區域併入襄樊市(地級市)。

  2010年12月9日正式更名為湖北省襄陽市(地級市)。

  觀察一下潛江、仙桃、天門划出之後的荊州市地圖(見上面1994年荊沙市行政地圖),我們會發現荊州管轄的區域已經完全被割裂成了兩塊。京山、鍾祥脫離了南部的荊州本土成了荊州市的飛地,這樣的局面顯然不太方便管理。省政府當然也看到了這一點,在複名荊州十多天之後的1996年12月2日,荊州市管轄的京山縣、鍾祥市劃歸臨近的荊門市管轄。

▲1996年荊州市行政地圖

  1998年,撤銷荊州市江陵區,設立江陵縣(江陵區→江陵縣),「江陵縣」這個名稱回歸這片土地,但原江陵縣大部分沿江的絕佳位置都已劃給了荊州區與沙市區。

▲荊州撤地區建市前後行政區劃對比變化圖

  至此,荊州市的行政區劃穩定下來,下轄荊州、沙市2區和江陵、公安、監利3縣,代管松滋、石首、洪湖3縣級市。至今沒有縣級規模變動。

▲現荊州市行政區劃地圖(建議放大觀看)

四、未來再改革的方向

▲建國後荊州地區行政區劃變更方塊圖(全圖,建議在新標籤頁中打開放大看)

  建國後荊州地區的行政區劃變更也是我國行政區區劃變更的一個縮影。最初,國家除了少數大城市以外,大多數地方這是由省—地區—縣—鄉鎮四級構成。如今名義上是省—縣—鄉三級結構,實際卻仍然有「較大的市」(地級市)存在於省與縣之間,結構上仍為四級。

第三十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行政區域劃分如下

(一)全國分為省、自治區、直轄市;

(二)省、自治區分為自治州、縣、自治縣、市;

(三)縣、自治縣分為鄉、民族鄉、鎮。

直轄市和較大的市分為區、縣。自治州分為縣、自治縣、市。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都是民族自治地方。

▲我國現今的憲法規定國家行政區劃為3級結構

  「地區」這一層級在大多數省份已經被撤銷,只有新疆、西藏和黑龍江,還有8個地區存在,想必在日後也會慢慢改成地級市。

▲我國仍存在的8個地區

  縣級市由較大的市代管,一定層度上會造成人們日常表達的混亂。在大學裡我時常發現,來自同一縣級市的同學在填寫各種表格的「籍貫」一欄時,有的會寫縣級市,而有的則會寫代管該縣級市的「較大的市」(地級市)。

  縣級行政區由省直接行政管轄的「真·三級結構」如何推行,國家也一直探索中。現在的行政區劃中,除4個直轄市外,普遍省區的縣級行政區由地級行政區管轄和領導,縣級行政區實際屬於地方三級行政區域。目前,不計算直轄市,只有河南省、湖北省、海南省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設有由省或自治區政府直接管轄和領導的縣級行政區。

  湖北的三個省直接行政管轄的縣級行政區,正是上文中提到的曾屬於荊州地區的仙桃、潛江、天門3個(縣級)市。(還有一個神農架林區也相當於是湖北省直接管轄的縣級行政區)

  可以預見在未來,行政區劃將逐步向「真·三級結構」邁進。但改革不會在一朝一夕內完成,地級市作為中間層級仍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繼續存在。

參考資料:

[1] 荊州市人民政府網站 - 歷史沿革

[2] 維基百科 - 「荊州」相關頁面

[3] 百度百科 - 「荊州」相關頁面

[4] 公安縣人民政府網站 - 行政區劃

[5] 沙洋縣人民政府網站 - 沙洋地域歷史沿革

[6] 維基百科 - 省直轄縣級行政區

感謝野上致晴繪畫支持。

資料是從網上找了然後整理而成,方塊圖和部分行政地圖都是根據整理好的資料再繪製的。如有錯誤,請大家指正。


推薦閱讀:

1975年9月20日,越南省份合併方案
江蘇對浙江的印象是怎麼樣的?
台灣現行具體行政區劃?
國家行政學院課題組提出的設想「縮小省的規模,建立新的省」有可能實施么?如實施省級行政區可能會如何調整?
居住在國界/省界/地區邊界附近的人們,生活上會有哪些不便、便利或有趣的事情?

TAG:荆州 | 行政区划 | 湖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