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為什麼反對少兒讀經

呆讀經文,沒有多大益處。

《詩經》是「國風好色」、「小雅怨誹」,在成人或可體會那不淫不亂的界限,怎樣同兒童講明呢?一開卷就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牡丹亭》曲本里的杜麗娘,就因此而引起傷春病,雖是寓言,卻實有可以注意的地方。

所以我認為小學生讀經,是有害的,中學生讀整部的經,也是有害的。

——蔡元培,兒童美育首倡者

——————————————

我以為古書絕對的可讀,只要讀的人是「通」的。

我以為古書絕對的不可讀,倘若是強迫的令讀。

——傅斯年,史學家,文學家,台大校長

————————————————

很多英國人長大之後終生不看莎士比亞,是小時候學校里的強迫敗壞了胃口。

——蕭伯納,英國文學家

—————————————————

除非滿足 教師自願開課,學生自由選課 這兩個條件,在課堂中大量閱讀、講授古書才是健康的。

——郭初陽,《救救孩子》作者之一

——————————

自由選擇,不可強迫.尤其背誦儒家經典完全沒有必要,學生自己喜歡背例外.而且,既然可以上儒家經典,怎麼就不規定學<聖經>呢?這裡狹隘的文化民族主義意圖昭然若揭.

——范美忠,自信是中國最好的老師之一

————————————————————

近些年頗有聲勢的兒童讀經運動就是這樣一種情形。與孔子並稱「南季北孔」的季札說:「中國之君子,明於禮義而陋於知人心。」古代的君子是如此,宣揚「兒童讀經」的現代「君子」也大都有此通病。王財貴教授是推動兒童讀經運動的代表人物,他的根本問題也在於此。

王財貴不了解小孩子的心,體現在對孩子喜愛的兒童文學的無知、無識上。他這樣批判應用兒童文學的小學語文教育:「念『小老鼠,上燈台』,念了6年,一無所有。」他還說語文教育我們只教高度的,那些低度的自己就會,所以從今以後不要再浪費孩子的時間。和王財貴持同樣立場的教育者大有人在,我就親耳聽到一位教育家說:「小耗子上燈台沒什麼價值,古詩詞才有價值。」我也看到,有的教材編寫者因為自己小時候讀過大量古詩,就在編教材時,過足癮地選編古詩而把童謠扔在一邊。

——朱自強,《繪本之力》翻譯者

————

在今天,居然有人真的相信讓孩子背誦基本不懂的道德訓誡能夠培養好的德行!

「暫時不懂不要緊,先背下去再說。以後就懂,就有大用了」。這句話的潛台詞就是:童年只是 「成人」的預備期,童年本身沒有價值。……孩子不像孩子的結果,自然是大人不像大人。

「生命是分階段的,此一階段的滿足,是下一階段充分發展的前提」。這是杜威在《民主主義與教育》里闡釋的基本原理。兒童讀經的荒誕、愚蠢和殘忍就在於:它漠視並且抽空了孩子當下的感受,讓社會意識完全沒有或很薄弱的「思想」的幼芽兒拔出生活和自我的泥土,直接嫁接到「國家」竟或天下那高高的枝頭。這樣做的結果能培養什麼人?不是獃子,就是偽君子。沒情趣。不可愛,也不會愛。

蔡元培的偉大,就在於打散了經,分到史、子、集中。史是什麼?帝王家譜而已。昏天黑地的陰謀大全而已。一個漢朝的人死去,如果能在明朝甚至清朝復活,幾日就能完全適應千年以後的生活。因為一切都沒有變。誦經沒有變,磕頭沒有變、各種精緻的殺人方式也沒有變。比起前世,萎縮、內斂、末路了而已。千年往複的內循環、自崩潰,就是二十五史的內容。關我百姓何事?子和集,則是具體、真實的社會見解和生命體驗。價值相對大一些。

主張讀經的人,往往使用製作考究的電腦課件。希望這些人在勇敢的使用這些硬體、技術的同時,用同樣的勇敢,讀一些兒童文學,一些教育學和兒童心理學的基本常識。

都21世紀了,面對信息時代的孩子,對於兒童心理、兒童興趣和教育學的基本常識都缺乏了解甚至不願了解的人,基本沒有資格談教育。照顧嬰兒生活的保姆還要接受必須的育兒培訓呢。

因為你只會讀經,所以你說經是最好的,那麼你謀求的究竟是孩子的幸福未來,還是自己的生計?用自己的知識謀生計沒有錯。教師個人幸福原本應該和兒童幸福是一體。對於一個教育者來說,第一重要的知識,是關於兒童的知識——關於今天的兒童的知識。

閔子騫感化父母、曹娥投江、郭巨埋子、王祥卧病……二十四孝宣揚的其實就是一種殺嬰文化。「孝悌人之本」。在今天,兒童讀經不啻是一種精神殺嬰。它通過切斷孩子與現實生活、與自己真實感受的血肉聯繫,它通過強行灌輸千年以來的死訓告訴孩子:你的感受、你的生活以及你這個人生命的本身——毫無價值。你生存的全部意義,在於此刻牢記將來實踐聖人的思想。從小將至高無上的聖訓裝滿腦子的人,沒有能力說出自己的話,不可能活出真實的自己。

有人在開歷史的倒車。車上坐著天真的孩子。

退十萬步說,就算經是好的,經對於兒童也是假的。因為它和兒童生活完全隔膜。兒童完全不能理解。強迫孩子死記硬背完全不能理解的東西,這種行為本身就違背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原則。經過這種死記硬背磨練出來的人,不外是兩種。一是習慣了柔順和服從,無論置身怎樣殘酷不公的社會,也能和諧圓融地與之共處,這是不得志的。得志的呢?則理直氣壯地行壓制的「道」。因為他自己就是這麼過來的。

我是30歲以後讀《論語》的,自己一點也不以為遲。

但是為了謹慎起見,我還是從五年級開始讓小學生背誦一些他們基本能理解的段子。作為儒學核心的「孝悌」我是堅決不主張孩子誦讀的。但可以接觸——為的是讓他們知道:曾經有那麼一種父母,最關心的不是孩子的幸福,而是孩子孝不孝自己。曾經有那麼一種大哥,最關心的不是小弟的幸福,而是小弟對自己恭順不恭順。

悠悠千年,好像除了「做」人,中國人就再也找不到更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了。

至於《弟子規》,不過是三字句的行為規範而已。哪裡配稱經典?如果校長要求老師都背師德規範,如果黨要黨員都背黨章——人們會笑的。然而,讓孩子背誦只有義務沒有權利的「一邊倒」的不講理的規訓,很多人卻趨之若鶩了。原因何在?怯懦啊,自私啊,這是明目張胆地恃強凌弱!為什麼自古求忠臣必於孝子之門?純孝之人必愚忠,必甘做犬馬不做人——如此而已!

作為一個成人、強者,單方面強調這種無條件的、不分青紅皂白的順從,並且規定得那麼細緻詳盡——這需要相當厚顏才能做到。

作為母親,我心疼那些被圈起來讀經的孩子。

——薛瑞萍,合肥六十二中小學部語文老師,網名「看雲」

————

我不贊成兒童讀經,但主張兒童誦讀、學習他們可以親近的傳統文化。所謂「半部論語治天下」,其他什麼書都不要讀,就只要讀四書五經就行的讀經論調,能夠流行,主要原因是當代教育本身存在很多問題,尤其是當代教育沒有能關注兒童的精神發展和品格養成。其次是中國強大以後的「文化回歸」,這種回歸更多是成人的一種文化鄉愁。

——徐冬梅,親近母語首倡者

————

寧可少讀,不壞胃口。

——某網友

強迫之下的硬傷是難以癒合的。教訓啊!

——某網友


推薦閱讀:

從心理學上看,單親家庭的孩子相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是會更早熟還是更幼稚呢?
如何回答父母以考驗親情為目的的設問?
父母情商低會給後代帶來多大的影響?
如何幫助3歲孩子控制情緒?
家庭教育的權力之爭

TAG:家庭教育 | 儿童阅读 | 父母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