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與茶
我是為企業做培訓的。
在這個行當里摸爬滾打了10年,見證了這個行業在中國企業中起到的積極作用和消極負面,吶喊過,也逃離過。直到發現,這個行業從萌芽發展到逐漸專業,形形色色的稱職和不稱職的從業人員魚龍混雜在其中,而我並非通過販賣表面知識換錢,還是努力在為每個甲方解決問題,倒是越來越踏實。
於是主動一項項拋棄騙錢的伎倆,用甲方需要的方式與之合作,也在這過程中實現自我成長,讓自己真的成為一個有用的傢伙。
可是我要說的是茶。提到培訓是因為,那個專業為我積攢了整理和歸納一個體系的本領。從上知乎到關注茶板塊;從興沖沖的回答茶方面的問題,到遇見各種噴子和拿著市場上茶商的理論普及求知者的茶盲;再到不敢去回答任何問題……到現在空了翻翻茶方面的回答,給師兄弟幾個人分享,得到唏噓一片,滿心可惜。太多愛茶的人,可是連正確玩茶的渠道和路徑都沒尋到,跟著一群糊塗蛋瞎叫嚷,拿著完全不對的東西討論誰的更好,可謂荒唐可笑。
混茶圈的無非幾種人。
完全不懂,想要懂;一知半解,知識大多來自茶商;自認大神,不懂得分辨好壞;茶商,怎麼利於營銷就怎麼講;掌握大量茶史數據,喝過大量茶,終於入了門檻;還有真正的大神。
知乎曾經出現過一位茶大神,大神先生註冊的賬號回答了兩個問題,再就不出現了。這兩個問題沒有得到任何人的回應,也許是因為回答的實在是太簡便了,就三三兩兩幾個字,也許是因為回答的高度沒有人夠得著,不知道該怎樣呼應。然後大神先生就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我記得有一題是有茶友問諸君喝過的比較好的品牌有哪些。大神直接回答了句,宋聘不錯,雙獅同慶也很好(亦或青天白日)。估計大家看了分兩種,一是滿腦子疑惑這是什麼品牌怎麼市場上不見有賣;二是知道這是什麼的人,滿眼鄙視,心裡說哪裡來的神經病跑到這裝13。其實他們不知道,大神平日在家真就隨便喝這倆茶。
所以知乎上關於茶版塊,有沒有哪位真的讓我欽佩其知識全面,對錯皆準的?沒有。我前所說「掌握大量茶史數據,喝過大量茶,終於入了門檻」的「茶人」,已經成為知乎上愛茶人心目中的專家了。
無奈,也無語。
茶這個東西很好搞懂。那些說講不明白,或者講的玄而又玄的,我們稱其為大忽悠。
我們習慣從六個維度去判斷一款茶的好壞。而這一判斷方法通用於絕大多數農副產品。
種植、製作、運輸、儲藏、銷售、再加工。
從第一個種植來看,市面上的茶已經基本被排除的差不多了。您要是只是習慣喝茶,為了解渴,為了安靜為了思考。其實我倒認為,市面上貨架上超市裡所有的茶產品,凡是過了QS認證的,過了國家關於此類產品各種質檢的,都沒問題。可這終歸是普通消費者的日常需求。
您要是真的愛茶,琢磨這東西,要喝出個高度,就把這百年以來所有茶葉種植的技術變化都做個對比。玩東西,要掐尖。種植環境、樹木品質、農藥化肥、採摘時節,直接關係到一款茶還有沒有必要再去品鑒。再就是製作方面的把關,各位師傅當然技術有好壞,咱只能盡量往好了做。可是有些茶的製作在本質上就是大錯特錯的,卻在廠家和商家的營銷手段下成了市場上的暢銷產品,這叫荒唐。而當第一二維度種植製作都還達不到品鑒的底線的時候,後面的存儲運輸,甚至周武正王的教你什麼溫度多少時候去泡茶等等,泡的都是不能喝的東西,泡茶技術再鑽研又有何用?連看都不用看了。
這樣考慮下來,版塊里很多問題和答案也都不用看了。
你是只想找到一款白開水的代替者,還是要攀個尖?取決於你自己。
寫在後面。
當空間博客微博微信被身邊朋友家人全方位侵佔之後,有幸發現還有這樣一個地方,沒有太多相熟的人們,可以寫寫東西,聊聊專業,也能實現記錄的本意,實在是太好了。落筆之前讀了知乎關於專欄和文章的規則,盡量遵守。如有越界,勞煩編輯提醒。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