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虎媽,反面教材,還是學習榜樣?(上)
近日看到一個留學生的媽媽在一篇分享中這麼說:
我檢討自己在孩子18歲前沒能更嚴厲地要求孩子,無論是學習,生活,還是抗壓能力,沒能為他18歲之後的生活做更好的準備。孩子18歲前儘可能作個」虎媽「,才能有18歲後孩子自信地把握自己的人生。
這裡的「虎媽」就是蔡美兒,幾年前引起中美強烈爭議的《Battle Hymn of the Tiger Mother 虎媽戰歌》的作者。她把孩子的教育像發射火箭一樣做了精確規劃,不遺餘力地幫助孩子,兩個孩子都進入了名校,但她在自己的書里,對自己的教育方式進行了深入的反思。
虎媽蔡美兒剛出現在人們視野里的時候,曾被多數人認為是「反面教材「。今天,卻有媽媽後悔沒有學她?這是怎麼回事?
巧合的是,就在前不久,由於一篇披露虎媽蔡美兒兩個女兒現狀的文章,這位在幾年前曾經在教育界和家長群中備受矚目的華裔美國媽媽,又一次進入了我們的視野。
據文章介紹:
2016年,蔡美兒23歲的大女兒 Sophia 以優異的成績從哈佛畢業,並攻讀耶魯法學院研究生,同時她加入了美國陸軍成為一名二級少尉。20歲的小女兒露露繼續在哈佛大學歷史系讀本科。
Sophia還創立了一家自己的公司,一個由哈佛、耶魯等常青藤高材生充當教師的網上家教平台。
兩個女兒說,母親出書後5年來,她們被問得最多的問題就是:「你是否有心理創傷?你是不是把你的生活搞砸了?」
對此,Sophia 回答:「我認為絕大多數人如果沒有人逼一把,只活出了生命的85%的潛力。而無論他們的極限是什麼,他們總可以做得比這更多一點。」
兩個女兒都表示,現在自己長大了,虎媽對她們基本「放養」,常說她的工作已經完成了,現在全靠她們自己。而她們覺得童年很幸福,以後也會以同樣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兒女。
虎媽:凡值得嘗試的事,都充滿了艱辛
如果你對虎媽其人其事的印象已經模糊,不妨跟我一起來回顧一下:
蔡美兒,移民二代,從哈佛法學院取得博士學位,耶魯法學院教授;蔡美兒的丈夫,美籍猶太人,哈佛博士,耶魯法學院教授。2011年出版《虎媽戰歌》(另譯為《我在美國當媽媽》),自封「虎媽「,認為自己擁有虎的力量和堅毅。
她的書在美國社會引起了巨大爭議,圍繞著虎媽嚴厲的管教方式是否虐待兒童,什麼是成功,亞裔移民的教育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社會討論。她還因此登上2011年《時代周刊》的封面。
她的大女兒Sophia 14歲就在卡耐基音樂廳表演鋼琴獨奏,小女兒露露在少年交響樂團中擔任主要演奏者,同時門門功課拿A。
讓我們看看虎媽一天的生活:
清晨五點鐘起床,用半天時間寫作,午後,從耶魯法學院的會議室跑出來,以風馳電掣的速度把女兒從學校接出來開車送到小提琴老師的手裡,再以最快的速度跑回會議室,一進門,所有的同事都抬起頭來看她。會議結束後,開車去接女兒。
回到家,拿出為女兒記的筆記開始陪女兒練琴:
第2頁
開頭:
漸強時,音樂的激情也要跟上!
還有,在三次同樣音形時,把它們演奏得有所不同
——或許最後一次稍微緩和一些。
在第二行的最後一個小節,和聲是不同的
——這應該明確地表現出來……
然而,小女兒露露在母親的督促下不時地露出不屑的神情,甚至為了抗拒練琴歇斯底里。一番撕扯過後,繼續練琴,然後晚飯。
飯後孩子們做功課,蔡美兒寫她的法學專著。
學生們都說,蔡美兒是最溫和的教授;女兒們卻說,自己的媽媽絕對跟溫和沾不上邊。
蔡美兒說,我從來不介意孩子們恨我,我不想成為她們心目中的「好家長「,我的孩子最終會理解我。我要教她們,「絕不要因為畏懼而放棄自己的嘗試。」
「在我過去所做過的事情中,那些我曾經害怕去嘗試的事情,其實才是最有價值的。」
虎媽的經歷恰是這段話的寫照:「我在哈佛法學院成績優異,是因為我近乎發瘋般的努力。」由法學院、到律師事務所,再到耶魯,經過7年的努力,她被耶魯法學院聘為終身教授。期間的曲折與艱辛,足夠寫成一部個人奮鬥史。
在虎媽的眼中沒有什麼成功是偶然的,如果她尚未敲開成功大門,要麼是努力不夠,要麼是沒有找對正確的方法。她常常跟孩子說:人世間所有意義非凡、值得去追求的事情,都充滿了艱辛!
她是一位積極的行動派,也是一位高成就動機者,此種人生觀可以描述為「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尋求挑戰,突破自我是她的最愛,簡單的事情不值得做,就好比給孩子選樂器,「我絕對不能讓露露去敲鑼打鼓(打擊樂),露露只能去練習更為困難、技藝更加精湛的樂器。這樣的樂器,非小提琴莫屬。」
虎媽:韌性是成功的要素
虎媽諷刺迪士尼:
在迪士尼的電影里,"好女孩"總是感到精神崩潰,發現生活並不完全需要循規蹈矩、力爭上遊。然後,她們脫掉衣服奔向大海,或做一些類似的事情來放縱自己。可這只是迪士尼吸引那些從未贏得任何獎項的人的一種方式。
獲獎使你擁有更多的機會,這意味著你可以自由地進行選擇,並不需要你飛身跳進大海。
這是非常典型的精英主義。與此相匹配,蔡美兒為女兒選擇了古典音樂,鋼琴和小提琴,因為古典音樂的學習需要大量的練習,一天不練手生,兩天不練退步,沒有超強的毅力和韌性是堅持不下來的。
蔡美兒認為這樣可以使孩子免於怠惰和低級趣味,孩子們將獲得良好的意志品質和出色的韌性。
所謂韌性,通俗地說,就是抗打擊能力,保護自己、不過度解讀負面事件的能力,也即不屈不撓、依然保持人生方向的人格特質。
關於韌性和毅力(或稱堅韌)的研究,始於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
起初,心理學家們想搞清楚,同樣處在不利的環境中的孩子,他們的父母社會經濟地位低、酗酒吸毒、有家庭暴力,為什麼有的自暴自棄,有的卻可以健康成長、社會適應性良好?
這些逆境中健康成長的孩子身上的人格特質,心理學家稱之為「韌性「。
虎媽深知韌性的重要性,於是,她給孩子們定下目標「做到最好」,她的目標是卡耐基音樂廳。
Sophia 在卡耐基音樂廳演奏
而通往成功的路途布滿荊棘,蔡美兒坦言:
孩子的反抗對父母的韌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萬事總是開頭難,在千難萬難的「開頭」,許多西方父母都會選擇放棄。然而,中國父母的教子策略,如果應用得當,會帶來良性循環。
要想走向卓越,就得堅持不懈地練習練習再練習;而美國父母則不欣賞機械的重複。
其實,不管是彈奏鋼琴還是演算數學,一旦孩子展現了傑出的天賦,就會得到讚揚、欽佩和滿足。這將為他們的人生奠定自信的基石,並令艱苦卓絕、了無情趣的活動變得充滿樂趣。
這樣的良性循環,使父母更容易引導孩子們登上更加努力的新台階。
幸運的是,她的大女兒Sophia 是一位乖順、吃苦耐勞的孩子,無論母親如何增加練習的時間和難度,她都無怨無悔。
大女兒sophia已在哈佛畢業而小女兒的個性則截然相反,「為了讓露露回家後完成練習任務,我們母女倆會像叢林中的野獸般」血戰一場——那是老虎VS野豬之戰,她越是反抗,我越是強硬。」……發生的事情,我想琴童的父母都深有體會,就不再贅述了。
蔡美兒堅信:
成為行家裡手的過程,其實毫無樂趣可言。要掌握任何高超的技藝,必須付出艱苦的努力。而孩子們從本性來講,絕不會愛好努力。因此,一開始就不給他們選擇「不努力」的機會,便顯得至關重要。
筆者曾經寫過一篇文章《越努力,越失敗》,有人評論說,不努力,連成功的機會都沒有。好吧,是這樣。
但是,如果努力的方向錯了呢?
筆者見過無數的孩子,在父母和老師的驅策下,像牛一樣,只管低頭拉車,不管抬頭看路,不但學業成績不理想,甚至身體和心理健康也出現了問題。這與父母的初衷想去甚遠。
虎媽的成功,絕不是用「努力」二字就可以概括的,而是許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本文原載於「青禾旅讀」微信公眾號
http://weixin.qq.com/r/LnUzKxjE4kWdrVxI9yA8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未完待續)虎媽的成功配方
推薦閱讀:
※兒童學鋼琴的正常進度是怎樣的?
※前言
※鋼琴的音樂遊戲配件對學習鋼琴有幫助嗎?
※和聲學:和弦音與和弦外音
※基本樂理:轉調、移調和移調中變音記號的使用以及半音音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