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沒有劍道、擊劍這樣的器械對抗競技運動
02-08
無論是日本的劍道還是歐洲的擊劍,這兩種競技運動並不是突然一下冒出來遍地開花的,都是經過了百年的發展。1914年巴黎通過了《擊劍競賽規則》現代擊劍可以算是從那時正式出現,1895年,為了慶祝遷都平安京1100周年,並同慶黃海海戰的勝利,在皇室推動下,大日本武德會正式成立,開辦了第一屆武徳祭大演武會(之後的全日本剣道演武大會)。武德會在各地開辦支會,確定了劍道的段位稱號,規範了劍道比賽(試合)的規則,基本確立現代劍道制度。可能有些人會覺得卧槽我們上下五千年黃帝戰蚩尤的時候就玩劍了,不比他們早多了。但是我要強調的是,現代的擊劍也好劍道也好,這兩種是正規的競技體育,有完善的規則與護具,訓練體系也十分完備。競技運動和實戰是兩碼事。在中國,確實沒有正規的兵器對抗的競技運動。這不是一天兩天能搞出來的,你要確定規則,中國劍術流派也不少,怎麼統一認識,把規則弄出來。護具和武器怎麼搞,這都是很麻煩的事情。最重要的就是現在雖說練太極劍太極刀之類健身兵器的很多,但是真正實戰技法流傳下來的並不多了。你練拳也就罷了,還能防個身。練兵器,開刃的可都是管制刀具。而且實戰技法很多人會先想我練來特么的有什麼用?劍我練再厲害也干不贏手槍。老舍先生的《斷魂槍》大家都看過吧?有不少老武師就這麼覺得,還教什麼,劍練再好打不過機槍大炮。而統治階級出於治安考慮,也把武術閹割成舞術。實戰技法都不提倡了,全編成表演套路。其實現在器械對抗的也有不少人玩,但是有學西方雙手劍術的,有學擊劍的,有學劍道的,也有自己找視頻學鬼子古流劍術的。我們出去對練,一聽練傳統武術的,都跟我說玩什麼傳統武術,沒用,不能打,都是花架子,你還是正經學學劍道啥的才是正途。我也認識一些練傳統武術的,有不少徒手很厲害的,但是器械玩不來。打幾下就把劍扔了上徒手了。畢竟器械不像徒手,徒手過招還比較方便,傳統器械也沒有專門為對練開發的武器護具,刀劍無眼一下傷到人怎麼整?表演套路都是安排好的,兩人打配合,怎麼玩都行了,但是實戰就不同了。所有來跟我打過一次的都會感嘆,對練真的跟自己悶頭練完全不是一回事。你自己練,腦子裡的假想敵怎麼出招你怎麼格擋躲閃反擊,都想的挺好,但是真跟人對練,你就發現對方不可能按照你想好的路數來,甚至有人在一邊看我喜歡用什麼招,自己琢磨怎麼破,然後上場,結果被我各種暴揍,因為在一邊看起來感覺好簡單,實際操作就不是那麼回事了,比如我一刀砍過去他想著怎麼格開反擊,但他反應速度達不到,手剛試圖抬起來格擋就已經被我打中了。所以現在傳統武術器械對抗能打的確實不多。
前段時間對練圖,因為沒穿身上的護具,都沒有特別用力,但是3cm粗的白蠟棍外包泡沫防撞條再裹布,依然一下就被我打斷。即便戴著防暴頭盔,因為款式不同,有內襯的有懸掛系統的,依然有因為懸掛系統頭盔被我肘擊打到,對橫向的力防雨不佳,撞到太陽穴,直接輕微腦震蕩,站不起來乾嘔,扶到一邊躺半天才能站起身來的。也有被我一刀戳臉上,因為防暴頭盔護面為了防止碎裂,用的是有彈性的材料,結果面罩形變裝臉上,打的一嘴血,也就是有面罩,不然牙都打掉了。右邊是我,左邊是現在我給對手用的頭盔,頭盔內襯結構,面罩有鋼筋加固。但是上周面罩已然被我打脫落了,不過人倒是一點事都沒有。
身上護具是我該進過的警用防暴護甲,但是還是經常有對手不小心被我打到甲縫之類防護薄弱部位,當場倒地疼的滿地打滾的時候。有些人怕疼,玩幾次他就不來了。如果推廣的話,護具怎麼才能在保證動作不受影響的情況下還能打得盡量不很痛,這也是一個問題。我們私下的對練玩到現在其實也已經偏競技很多了,原先真的是沒有什麼規則,肢體被砍到就別用,要害被砍到就算輸。被貼近身武器配重砸臉,頭槌、肘擊、膝頂,扔了武器擒抱摔投都可以用,要不是戴著面罩拿嘴咬都可能。但是打的這麼貼實戰,很多人怕疼、怕弄髒衣服之類的,不願意來打了。所以現在我除了跟個別老對手玩無規則對抗,跟水平略低的新人一般直接只戴頭手護具,不用力收力對抗。近身體術之類的招都不用了。也開始按點數算,非要害被擊中3次算輸。就算之前貼近實戰的對抗,跟實戰也有很大區別,因為武器不同,傳統技法里分虛招實招,對練武器很輕,根本無所謂虛招和實招,變招太快。武器太輕了,點到你的武器就收回去了,所以傳統技法里纏、粘、引之類的招數也都根本用不出,我是打算等大家技法上來,對力量控制力也上來,穿護具拿不開刃的真刀進行對抗,但這還需要時間。如果搞競技這些問題一樣存在,武器用什麼樣的,規則怎麼定,這其實都是問題。中國刀法比較多,玩劍的能不能跟刀打?刀和刀之間怎麼打?我拿個單手雁翎刀,他拿個抗戰大刀,那邊再拿個一米四的苗刀,這怎麼打?這都需要時間慢慢去磨合去制定規則。
推薦閱讀:
玩傳統武術器械對抗的人少,搞起來受眾群就少,影響力就更小了。劍道和擊劍也都是百年時間去培養受眾群和影響力,我們想突然搞出一個玩意出來,短時間內很難看到效果。
再說說實戰和競技的區別,競技首先是有規則的,哪裡能打哪裡不能打,尤其鬼子的劍道規矩特別多,已經不是哪裡不能打的問題,是只規定個別幾個部位可以打。百年發展下來,劍道招數都是按照競技規則來的,因為很多地方不許打,他們就根本不去防禦那些部位,完全沒有防禦那些不能打的部位的意識,真正實戰的話,可想而知是什麼結果。但是這不重要,因為沒有真正實戰,沒誰拿把大刀真去砍他們。而且劍道很多步伐技巧只能在劍道館的地面上才能用出來,比如地面不能太硬,水泥地震足容易傷小腦,不平整的地面更用不出,但是實戰的話各種地面你都可能碰到。再說說武器護具問題,劍道護具比現代劍道出現的時間更久,擊劍也一樣。護具發展成熟了,才會開始確立規則,正式開始玩。要想玩中國實戰劍術,你不能穿日本劍道的護具吧?你得搞一身自己特色的東西吧,還得夠好看,土了吧唧的誰來玩?但是護具和武器怎麼搞,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人家的武器護具那都是數代人不斷完善搞出來的。我來說下武器護具會面對的實際問題。我在大西北邊疆,光去年就一千多起暴恐案,我這邊是真有可能碰到冷兵器實戰的,所以我們對抗都是往實戰上靠,但是畢竟不是真的實戰,也不可能完全按照真的實戰來,武器剛開始我們用的木質武器,護具穿的是警用防爆甲,第一次對練,打了不到半個小時,我的對手就傷重無力再戰。第一次對抗沒經驗,手部防護不到位,我還沒有刻意打他手,但是他回去以後半個月手連筆都握不住。自那以後我們就沒再用木質武器,試過很多武器,有拿PVC管試過,因為夠輕,還有彈性,不容易打傷,但是太軟了,格擋格不住,一格就彎了,彎過去繼續彈你身上,又換塑鋼,但是威力還是太大,戴著厚2cm的冰球護手我依然戴一次手就傷一次。不過我傷的都不重,都是指尖防護不到位的地方受傷,一禮拜就好差不多了,另一名對手手背防禦最厚的地方被我一刀砍到,一個月以後才痊癒。當時都是周末打完,回家一身淤青,自己默默上藥養傷。又到周末,傷養的也差不多了,繼續打。
這是我現在用的護手,我自己加工的,鑲的那是鐵甲片,一隻手就1kg的重量,只是我在用,因為對手都嫌太重玩不來。即便是鑲的鐵甲片,用塑鋼刀打完,我回家還要拿鉗子把打彎的甲片掰直。而且冬天特別凍手,保暖功能近於無。外行人想當然覺得木刀塑料刀對練就好,那能打死人么?實際不是這麼一回事,我拿把塑鋼刀要下死手,分分鐘打死人,真的不誇張。我甚至拿對練的橡膠匕首,就那種非常軟的一碰就彎的東西,我一下在木頭上划出兩毫米深的一道口子出來。我們也考慮過用現代成熟的競技武器,擊劍因為路數差太多用不了沒法考慮。鬼子劍道的竹劍看著粗,其實是空心的,因為有彈性,確實打不傷,但是強度不夠,打打就斷了。競技的話倒是不需要用很大力,打到就算,但是實戰的話,必須要有足夠的傷害,所以鬼子的竹劍我們也用不了。我們現在用的是白蠟棍包泡沫防撞條,外面再裹布。但是依然經常出現打斷的情況。現在還在考慮換新的材料繼續改進。現在還有政策問題,實際上現在政策其實並不很支持武藝對抗,這個我覺得大家應該心裡也都有數,外來的和尚好念經,那是人家有洋人做靠山。本土東西往外搞,搞不好也就罷了,搞大了各種扯後腿的就來了。我這地方敏感,我都不敢說搞什麼組織,名義都是武術愛好者玩耍活動。
再一個就是錢的問題,你搞出一項競技活動需要投錢吧?場地就不用說了,相關的護具武器生產,周邊的產業你也得搞起來吧?誰來投這個錢?受眾面這麼窄,政策也不是特別支持,短期內看不到效益。誰願意冒這麼大的風險去做這個行業?像我們沒錢租場地,只能野外對練。颳風下雪都沒停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真的是全做到了。這是冬天雪最厚的時候拍的,當時三九天,零下20多度,我戴鑲鐵甲的護手真的腦袋裡一句詩不停的重複:都護鐵衣冷難著。我們當時是在雪地上打滾壓出一塊能對練的場地出來。三伏天我圖涼快穿背心一打三,打完回去脖子胳膊被曬的脫皮脫了一個多月。h今年春天大風黃色預警,市區陣風風口風力最高9級,這是去對練路上被風刮斷的樹枝。就這麼大風,我們在山頂上照樣對練。我們吃苦受累去玩這個東西,這是我這特殊環境造成的,我們是有可能再街上碰到持械歹徒無差別襲擊的。對練的人挨了揍也不會多說什麼,都懂淤青過幾天就好了,疼了就記住了,以後不會犯同樣的錯誤,說不定哪天這就能救自己一命,能少流血。內地也有玩對練的,比我們更偏競技,都不用力打的,也不會用什麼狠招,貼身以後體術之類的更是不允許用,即便如此還是有覺得挺好玩去對抗,結果不小心邊邊角角刮破皮流血了,然後直接扔了武器掏電話報警說自己被人打出血了的案例。所以真要搞起來,還有一個法律問題在裡面,對抗性運動即便有護具也不能保證絕對不受傷,受傷以後醫藥費以及賠償問題又怎麼搞,這都是很現實的問題。所以中國如果說想搞出自己的器械對抗競技比賽,路還很長。推薦閱讀:
※業餘散打愛好者戰鬥力可以比普通人高多少?
※現在詠春有多少派別?
※心懷復仇不能習武?
※為什麼蹲馬步和深蹲對腳尖的方向要求不一樣?
※請問這種太刀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