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桑札記·京華煙雲

奈良古稱平城京,日本奈良時代(710年—794年)首都,794年恆武天皇遷至平安京(今京都)。此後京都一直作為首都,直至明治維新前後(1868年)遷至東京。奈良、京都以唐長安、洛陽雙城為藍本建造,兩城內主道均襲長安稱「朱雀大道」,而京都更以「洛陽」為別稱。兩地相距並不遠,倖存諸多歷史建築遺迹,「古奈良歷史遺迹/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藥師寺、唐招提寺等」與「古京都遺址/清水寺、金閣寺、二條城、平等院、天龍寺等」均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京都溫和寧適,淡居世外,不似東京顯山露水、咄咄逼人,不覺這裡曾是千年古都,鴨川自北向南穿過城區,河岸邊是村上春樹喜歡跑步的地方,私心總覺得京都和東京,該同北京與上海一樣,有那種相互揶揄的感覺;而奈良只是一個小城,奈良公園一處就已佔去了城市的小半邊天,閑庭信步、旁若無人的鹿與廡殿巍然、傲然孑遺的唐風建構都成為不可不看的獨到風景。

  • 京都塔

在國內提前購買了JR Pass,因此在日出行盡量選擇了JR線路。但JR Pass乘坐新幹線時不可選擇速度最快的Nozuomi車次(相當於國內的高鐵);選擇Hikari(相當於動車)由東京不到三個小時可到達京都,新幹線整體觀感與國內類似,雖然運營多年,但是車廂內十分整潔,只是乘客並不多,往返京都車廂內均只坐了不到一半乘客的樣子。

京都站便可看到京都塔,相較於東京塔、東京晴空塔,京都塔造型更像是周圍大樓的水塔,略顯簡樸。預定的青旅大概就在京都站10分鐘的路程之外,於是對著谷歌地圖在這片「迷霧森林」里開始划下我的足跡。

青旅是六人間,我到達時只有一位日本老大爺在,老大爺是日本福岡人,很健談,聽聞我是上海來的,直接跟我拽上海話,可惜我並不懂。於是我用蹩腳的英文,大爺用日英中三國語言互相交流。我收拾完床鋪準備去附近的京都博物館,老大爺說京都博物館挺一般,極力推薦我去看細見美術館的春宮圖展,怕我不懂,還拿了圖冊興緻勃勃地同我宣傳展覽千載難逢,但實在沒有獵奇之意,只好推說有時間一定去看看。結果博物館周一也已閉館,打開谷歌地圖查看附近的其他景點,清水寺進入眼帘,好,那就去清水寺吧。

  • 清水寺

博物館到清水寺一路並不遠,清水寺附近的三年坂·二年坂是通往清水寺的一片歷史風貌遺存區,如果在北京,大概相當於衚衕四合院,在上海,相當於弄堂石庫門。木質的和風建築里是鱗次櫛比的各種紀念品商店,小道上遊人如織,不時有穿著和服的遊客拍照留念。

日本建築多為木質,在中式建築基礎上頗多改良,中式大殿高規格建築常用的重檐歇山、重檐廡殿在日式建築中少見,多為單檐。且塗裝較鮮艷,如清水寺、伏見稻荷大社、京都御所常用的鮮紅色在大陸則多用絳紅色。基本架構中榫卯斗拱或可相通,但日式建築屋頂不用琉璃瓦當,而選擇使用檜樹皮層疊累積。清水寺中清水舞台架構於臨靠山丘的一片木欄之上,體量龐大奇巧,蔚為壯觀,不愧世界文化遺產。日式塔也多為木構,造型尖瘦,多為三層、五層,因此冠以三重塔、五重塔之名。

由清水舞台西眺,京都市區一收眼底,京都塔兀然矗立。

晚上回青旅後,老大爺問我去哪裡了,我答清水寺,但是並不知道清水寺日文怎麼發音,只好中二的說」CleanWater Temple」,大爺開始發揮語言天賦解釋道,kiyomizu,mizu是water,水的意思,blabala,說起來在日本最大的語言障礙就是很多景點的日文/英文發音不能一眼看出,首先反應出來的還是普通話,問路或者與外國人交流今天去哪兒玩兒的時候都是一副我也不知道那是哪兒的表情。

  • 金閣寺

到京都不到金閣寺不成游也,第二天一早便購買京都巴士單日通票望金閣寺而去,園子並不大,依山而建,北側為大文字山(因為山上用樹種成了一個「大」字)。門票是很有紀念意義的御守,大概類似護身符的祈福之物,日本各寺廟均有銷售。金閣寺景區進門即是海報最常見的金閣寺鏡湖池倒影圖,池塘中的小「島」上植有幾株日本松樹。

主體建築金閣分三層,頂層置有一隻金鳳凰,外立面飾以金箔因以得名,1950年因故燒毀,現有建築為1955年重建,三島由紀夫《金閣寺》即已此事件為藍本。開放區域並不大,一小時肯定也就可以轉完了。

  • 京都御所

赴日前預約皇居參觀,但是一個月之內均已約滿,臨時改約京都御所。京都御所預約後可免費參觀,當日遊客由清所門集合,觀看京都御苑的宣傳片後由專門的日本講解引領,經宜秋門、諸大夫之間、月華門由承明門觀紫宸殿,由日華門出,觀清涼殿,經蹴鞠之庭、御池庭返清所門。下圖即紫宸殿廣場西門懸山頂-月華門,使用了覆瓦,無匾,圖中內里即是對面的日華門。

日式建築中特殊的「唐破風」,突出的屋檐設計成弓形用以遮蔽風雪。

京都御所正殿名「紫宸殿」,「入母屋檜皮造」。於1855年重建,長37m,寬26.3m,高20.5m,類單檐歇山,殿門左首植有一株櫻樹,名為「左近桜」;右首植有一株橘樹,名為「右近橘」,因天氣尚冷,覆以草氈保暖。紫宸殿前廣場及京都御苑各處道路皆以碎石子鋪地,未用青磚或石板鋪墊,別有特色。

  • 京都大學

京都御苑往東穿過鴨川便來到京都大學,京都大學與東京大學在日本一時瑜亮,難分伯仲,校門口京大鐘樓前廣場花壇中是一棵舒展的樟樹。

校園拐角看到一片「三角地」,在一片社團納新的簇擁下,這一張反戰海報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 鴨川·袛園

鴨川貫穿京都市區,河兩岸有水泥步道,很多人沿河騎車。京都大學諾獎得主山中伸彌即經常沿此河跑步,其2015京都馬拉松成績為3:57:31。而更著名的另一位是諾獎名譽陪跑,村上春樹,作為京都人,鴨川也是他跑步的最愛。沿著河岸由正面橋一路走到四條河原町,想像著這也是村上走過的地方。

一個城市,如果有一條河,有一圈山,是最好不過。去年在台灣騎車時遇到過一個德國友人間隔年旅行,稱最喜歡的城市便是京都。不過京都確是一副懶洋洋的樣子,並不張揚,閑適、舒服、自在,是一個某些人可以過來喂鴿子的地方。鴨川旁邊有一家著名日料,我這種夠不上吃貨的飯桶,也只是抱著試吃的態度嘗鮮。在小樓坐定,服務員便按照菜單順序(先附、八寸、向附、燒餚等)上菜,剛開始私心總覺得會吃不飽,還想著要不要之後到外面的小店買小吃,後來發現倒是我多慮了,一路風捲殘雲。食物的確精緻,還好我是外國人,一個人吃也並不會覺得尷尬,只是有些冷清。

袛園看到一間廟宇,匾額上寫「雨奇晴好」,大概是化用蘇東坡的那句「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覺得莫名的親切,而下方標誌的「洛陽」指的就是京都,說起來,金閣寺、清水寺、三十三間堂均供奉有觀音。

  • 伏見稻荷

京都第三天上午乘JR至稻荷站攀登稻荷山,下午乘JR至嵯峨嵐山,再登嵐山。伏見稻荷大社位於稻荷山山麓,所祭祀的稻荷神以銜麥穗的狐狸的形象出現,預示豐產,大概類似於中國神話中的土地神。伏見稻荷大社一路鳥居,像一條紅色的河流,一路通向山頂,即千本鳥居。

鳥居的形制功用均與中國牌坊類似,一般狀若「開」字,但上方兩橫欄中間連接處可以題字,但是一般均無,多立於神社入口處,表示人間與神界的分野。企業個人均可在此處建立署名鳥居祈福,經年累月,至達到今日之規模。

因伏見千本鳥居盛名,遊客眾多,特意起早,早上八點半到達山腳,剛開始遊人尚多,隨著山勢升高,遊人漸少,可以愉快地凹造型擺拍了,但是因為人少,也要等一會兒才能見到剛好經過的路人。

一個小時左右到達稻荷山山頂,在一片石燈籠中是伏見稻荷大社境內最高的「上之神社」,看形制應該是單檐歇山構造 ,只是見到的許多這類構造都略顯得頭重腳輕,一對日本夫婦正在虔誠祈福。一般石燈籠上都會標記奉納或奉獻兩字,表示對神明的敬獻。

  • 嵐山

下午到達嵐山,嵐山景區以渡月橋分為兩半,渡月橋跨越大堰川而建,不由得想起艾青的一首詩《大堰河——我的保姆》,當然此大堰川非彼大堰河。嵐山春日之櫻花,秋日之紅葉十分著名。不過現在紅葉已盡,櫻花未放,隨處轉轉,倒也自在。要知道,在青旅投票選出的京都目的地里嵐山/Arashiyama是點贊最高的景點,比千本鳥居與金閣寺還要高。

嵐山主要景點集中於渡月橋北岸,最著名的即是世界文化遺產天龍寺,天龍寺旁邊嵯峨野有一片竹林小道,其實路並不長,但是枝幹甚高,襯托起來顯得格外幽深,不過說到底,對於中國人來講,竹子並沒有什麼奇怪的,O(∩_∩)O。

  • 奈良/Nara

奈良離京都,相對於浦東機場到虹橋機場二號線,距離還更近一些。奈良站不大,出站沿坡道穿過奈良公園直接通達若草山,預訂的青旅剛好在山麓,彼時尚處封山,無緣得攀。若草山位於公園東側,右接二月堂、三月堂,左連春日大社。

  • 奈良公園

奈良公園周邊有奈良國立博物館、東大寺、興福寺、春日大社、依水園等,奈良博物館以正倉院文物聞名,舊館正值修繕,亦非正倉院展季,傳說中的螺鈿五弦琵琶終究還是錯過。當時新館展覽多來自東大寺,青銅器館可免費參觀,皆為中國商周青銅器。東大寺正倉分北、中、南三部分,單檐廡殿(四阿)頂,因收藏有眾多孤品盛唐文物著稱。

當然奈良公園最著名的是一群群野生的鹿,連公園也多以「Deer Park」代之。公園各處皆有販賣鹿餅者,有的小店門前放一個木盒,投遞¥150後自取。不過時值初春,鹿毛色尚未換新,鹿角脫落後尚未新生,不過吃貨的本色卻一直不變。

公園的鹿已經被寵壞了,剛才尚作悠閑漫步狀,一見鹿餅,立刻畫風突變,群起攻之,兩分鐘便被吃光了。

  • 東大寺

東大寺位於奈良博物館以北,南門純木質,重檐歇山頂,高約25.46米,因近周沒有與之匹敵的建築,山門顯得威武高大,不過秀恩愛的鹿倒是到處都是。

山門繼續前行即東大寺最著名的建築大佛殿,大佛殿外池塘名曰鏡池。

大佛殿房檐兩角飾有金色鴟尾,又名金堂,高約50米,為現存最大之木構建築。金堂重檐廡殿頂,在中國已是最高等級的建築,但較中土建築正門增加了日式的「唐破風」,每年元旦,破風下方的窗口將打開,從殿外可以瞻仰到殿內供奉的盧舍那大佛。

大佛殿前置有一八角燈籠,殿中供奉盧舍那大佛,大佛兩側供奉虛空藏菩薩,菩薩兩側分別鑄有「廣目天」與「多聞天」兩大天王。我並不是參禪的人,面對殿內法相莊嚴,也不免佩服古人的匠藝純屬,禮佛虔誠。

二月堂、三月堂比鄰,在大佛殿東側,二月堂建築為樓閣式建築,懸掛有許多燈籠,夜晚亮起來很漂亮,又因地勢較高,可以俯瞰奈良公園,朝西可以觀看日落夕陽。

  • 依水園

依水園是奈良公園內一處日式園林。依水園遠處可見大佛殿頂金色的魚尾,園區十分精緻,赴日前並未計劃,因中途偶遇旅伴前往,便也一起觀看,不虛此行。公園有免費導遊,據導遊稱依水園現在屬於私人產權,主人仍然返回居住。園中透過一道小橋投向日式傳統的檜皮屋茶室,但並不覺局促。屋頂飾有蚌殼,據導遊稱,因其反光,可以嚇唬禽鳥,防止破壞屋頂築巢。

園中另有一大池塘,池塘水光倒影,遠處金堂依稀,竟然有些分不清哪個是倒影,哪個是原景,日式園林也講究巧借山水,只是沒有中式常見之亭台樓閣、石舫假山,不過鬧中取靜、曲徑通幽的意趣是一樣的。

  • 春日大社

春日大社為日式神社,在若草山下顯得格外靜謐。社外有許多石制燈籠。

某次本想去看法隆寺,無奈出發太晚,到達法隆寺時山門已關閉,在外面轉了一圈便回來了。晚上歸來天色已晚,由JR站穿過公園到達二月堂,春日大社,一路上白天的鹿群已不知棲向何處,燈影幢幢,流水潺潺,整個公園仿若只剩我一人。

公園裡小路縱橫交錯,已來來回回走過多遍,這一刻相對無言,但我終究只是一個過客。

  • 不是最後的話

在日本總共呆了一周多一點,只到了奈良、京都、東京三地,說起來這也是日本公元八世紀後的首都所在,奈良本來一天已經轉完,曾想起熊本去看熊本熊,但是因為距離略遠而作罷,不想後來竟然發生了地震,那天改計划去了法隆寺,但是到達的時間太晚,已經快要關門了。不過,在島國這些天,走的路確實不少。

一路在青旅遇到了很多有趣的人,有陪老爸遊玩兒說我是他在日本交的第一個好朋友的韓國小正太,有漢語比我的英語還要流利的幽默的顏藝日本大叔,也有說行李太多硬要把自拍桿送我的挪威小哥,也有先把我認成日本人再把我認成台灣人的香港小夥伴,一期一會。

一路錯過了很多的風景。沒有看到的正倉院展,沒能參觀的東洋館,沒有爬上的富士山,沒有環線的五湖,沒有成行的熊本,不過曾經看過的日漫《蜂蜜與四葉草》主人公竹本佑太的青春之旅我總要去嘗試一下,不是現在,就是未來。


推薦閱讀:

作為旅日遊客,體驗穿和服逛街卻被別人認為是貨真價實的藝妓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京都有哪些適合年輕女生逛街的地方?
京都の咖啡館 | 流淌在Kyoto城裡的咖啡香
如何度過一個意義滿滿的生日?沒有比跑一場馬拉松更有意義的慶祝方式了
京都賞園記-坐觀式庭院 外觀庭,內照己

TAG:日本 | 京都 | 日本旅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