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CPR和AED

  CPR是英文心肺復甦的縮寫,其作用在於使突發性心臟功能停止者生存,遲滯腦損傷發生以待醫療救助。注意,這裡的醫療救助專指西醫的專業救助。AED則是自動外部除顫器的縮寫。對這兩種相關聯的救人於危急時刻的幾乎是法定的西醫手段作一分析,我發現其理論上存在缺陷,因而我擔心它們不是現存世界各民族的醫學危急救助方法中最好的和最有效的一種,既然不是最好的和最有效的,還要法定排除其他可能更有效的方法,這實在有些對生命不足夠尊重。

  科學在本質上是反對權威而屈從於理性的。雖然現代醫學是科學醫學,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它充當起了醫學的權威,未能理性地對待世界範圍內各民族在醫療領域裡已經取得的成就,因而在現實的醫療實踐中在許多方面走向了它所由以出發和賴以立足的科學本身反面,給現代人類的健康,尤其是中國老百姓的健康帶來了本不應當有的損害,諸如濫用抗生素,濫用輸液等,乃其顯然者。而像在本文中將要分析的存在於急救領域裡的CPR則是其隱者,人們一般難於發現。但是我願意不顧現代醫學的權威地位而理性地對待它,故在此拋磚引玉,以待智者。

  凡是需要CPR救助的病人有三個特徵:心跳停止,呼吸停止和無意識狀態。突然引起這三種狀態的疾病有溺水,心臟驟停,藥物過量,昏迷,呼吸不能,電擊,大失血,無心跳等,但最主要的是心臟驟停。在這裡最主要的矛盾是缺氧,大腦缺氧4分鐘就將輕微受損,6分鐘就可能受損,10分鐘就肯定受損,10分鐘後就肯定死亡。CPR的目的是使氧氣進入肺部,使含氧血液在身體內流動。胸部按壓可促使部分血氧交換和為部分血液流動提供動力。如果CPR在4分鐘內開始,除擅在10分鐘內進行,病人有40%的生還率。

  CPR何以能改變缺氧狀態?胸腔里有心臟,肺和大血管。按壓胸腔時,心臟,血液和呼吸運動可以有最大可能的進行。除顫器據說可重建心臟的有效節律。心跳停止不是心臟沒有起搏了,而是起搏紊亂為無節律的室顫。心臟驟停中的室顫是如何發生的?在心梗等狀態下,心肌急性缺血,導致心肌細胞膜的完整性受到破壞,鉀離子外流,鈣離子內流,跨膜靜息電位下降,酸血症,細胞自律升高,腎上腺素受體活性與植物神經調節改變等,導致缺血性心肌電位不穩定性增加,產生緩慢性傳導與單向傳導阻滯,形成折返性心律失常,後者反過來又進一步加重病變組織與正常組織的復極彌散性,最終導致心室顫動。AED的使用原理在於:心室顫動時,由於異位起博點的自律性增強,存在觸發或折返機制,造成部分心肌電活動的位相不一致,此時短時間內經胸壁或直接向心臟通以高壓強電流,人為地使所有心肌纖維瞬間同時除極,消除異位心律,以讓心臟起搏傳導系統中自律性最高的竇房結恢復其心臟起搏點的作用而控制心搏,這就是電復除顫。除顫器在給予電擊後,尚需10分鐘使心臟恢復過來。電擊後病人往往會出現痙攣。即便恢復過來,還有可能再次發生室顫。

  簡單地說,CPR就是利用胸腔在外部壓力作用下變形時所產生的容積變化因而產生對肺,心和血管內的血液的推動力而使血液流動以維持腦部可能的供血。AED則是外部電擊除室顫以圖恢復竇性心律。集中到一點,就是重建竇性心律以挽救生命。在我看來,這是用外在而偏頗的手段(經常把肋骨按壓致骨折,AED所使用的電壓如此之高,甚至可以致正常人死亡!),對於承擔要挽救危亡的生命重任來說,未免顯得非常不夠。

  首先,生命從最本質的意義上說是內在性的,外在性只是條件,而內在性才是決定性的原因,同樣,對於危亡時刻的生命來說,內在性對挽救生命肯定優於外在性。其次,被救助的對象除了心跳停止外,尚有呼吸停止和大腦無意識狀態,而且意識喪失多發生在心跳驟停後的10秒鐘內。雖然心跳停止很關鍵,但大腦的無意識狀態更為關鍵。因為竇性心律受自主神經調節,而自主神經的活動受大腦控制,大腦的活動性是生命活動的內在依據。當大腦的活動性高強時,自主性神經的活動性才有可能處於高強狀態,因而受自主神經支配的竇性心律才可能處於能夠控制整體心臟而成為實際心律的發起者。當大腦處於無意識狀態時,自主神經的活動性也必然低下,受自主神經支配的竇性心律因而也處於一種微弱狀態而不能實際控制心臟起搏,形成生命活動的內在依據薄弱狀態,故而生命處於危機之中,隨時可能化為烏有。所以救助生命的最關鍵之環節當是使大腦復甦,而不是復甦心肺,大腦復甦了,心肺也就復甦了,相反,復甦心肺對復甦大腦而言,是本末倒置。正是基於這樣的分析,我擔憂,CPR和AED不是救助危機中的生命的最佳手段!

  如果循環停止後,腦組織所儲存的三磷酸腺苷和糖原的耗盡可有數分鐘的話,那麼在循環停止後的10秒以內就發生意識突然喪失,說明腦組織在心臟驟停過程中發生的意識功能障礙不但還是可逆的,而且可能隱含著特別的意義。我是這樣來理解循環停止後10秒以內就發生意識突然喪失這一現象的:循環停止,給大腦發出一個信息,生命處於危險之中,大腦經過信息分析綜合,主動在其所儲存的三磷酸腺苷和糖原耗盡以前立即進入無意識狀態,以使對三磷酸腺苷和糖原的消耗處於最小可能的狀態,從而儘可能延長大腦存活的時間,因而循環停止後10秒內發生的意識突然喪失是大腦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正是這種自我保護機制,使得處於喪失意識狀態的大腦還保有沒有消耗完的三磷酸腺苷和糖原,從而為大腦從無意識狀態中逆轉提供了可能。無論如何,一方面心臟驟停是因為心肌局部缺血缺氧而致自律性改變而致竇性心律不能控制心律,繼而室顫使體循環停止;另一方面大腦功能是竇性心律的高級調節中心且處於一種可逆的功能障礙狀態。所以如果這時能採取有效措施,使大腦被喚醒,功能得以瞬時的恢復,那麼這恢復的大腦功能就可能重建心臟的竇性心律而使危機得以渡過。在這裡喚醒大腦是關鍵的一環,是從生命的內在依據來拯救生命的具體體現。

  那麼,如何才能夠喚醒大腦呢?不必說,對把生命理解為基因,分子,細胞,組織,器官和系統等機械地組合在一起的東西的現代醫學來說,對於總是習慣性地試圖外在地解決生命疾病的西醫來說,此時此刻甚至都不會去設想能夠喚醒大腦的手段,我們耳熟能詳的西醫用語是強心而不是醒腦,就是明證。但是,這裡確實存在喚醒大腦的手段!中國傳統醫學中用於急救的針灸穴位,如給予風池,人中,內關,合谷,足三里,三陰交,勞宮,太沖,湧泉和十宣等強刺激就能喚醒大腦,幾千年的臨床檢驗證明是行之有效而又簡單安全的,我認為針灸環節至少應當成為CPR和的前EAD置環節!


推薦閱讀:

電擊心臟復甦的原理是什麼?
同一品名和成分的藥品產地不同差價巨大療效一樣嗎?
房間隔缺損時為什麼在胸骨左緣第二三肋間聞及收縮期雜音,不是由於血液通過缺口直接造成的嗎?不是舒張期嗎?
物聯網超聲肺功能儀,將開啟呼吸慢病管理新時代
有哪些經典的醫患溝通案例?

TAG:临床医学 | 健康 | 中医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