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不回答的問題

本文取自<阿含經故事選>,不能導向涅槃的無記。

  有一次,佛陀到憍薩羅國首都舍衛城游化,住在城南郊外的祇樹給孤獨園。

  那時,尊者摩羅迦子在獨自禪坐中,起了一個想法:

  「世尊對『世界是常、無常、有邊、無邊,生命與身體是一、是異,死後真我的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這些觀點,都不主動表示他的看法,別人問了也都被世尊擱置,或是拒絕回答。我實在不贊同,也不能能接受世尊這樣的作法,如果世尊不告訴我這些論題的正確答案,那麼,我將質問他,捨棄、離開他。」

  於是,尊者摩羅迦子就去見了佛陀,要佛陀對上述十個論題給他一個明確的答案,要是不知道答案,也要承認是不知道,否則,就要捨棄離開他。

  佛陀聽了他的來意,反問他說:

  「摩羅迦子!我之前曾對你說:『來!摩羅迦子!來跟我修清凈行,我會為你解答世界是常、無常、有邊、無邊……等等論題』嗎?」

  「沒有,世尊!」

  「或者,你來出家時曾要求我:『世尊!我願意跟隨您修清凈行,但願世尊為我解答世界是常、無常、有邊、無邊……等等論題』嗎?」

  「也沒有,世尊!」

  「既是這樣,你這個迷途的人,到底你能捨棄誰呢?又捨棄了什麼呢?

  如果有人要得到這些論題的答案,才願意修清凈行的話,那他可能到命終了都還找不到答案。這就像有人被毒箭射中了,親朋好友要趕緊為他找醫生來治療,但他卻說,在還沒調查清楚射箭人的種族身分、姓名、高矮、膚色、住所,及所用的弓、弦、箭頭、箭身、尾羽的材質與製作方式之前,不準為他拔箭治療。這樣,這些問題還沒調查清楚前,這個人早就沒命了。

  摩羅迦子!不論解答了世間是常、是無常與否,我此時此地一直教導大家應當滅盡的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都照樣存在著。世界有邊、無邊……等其它論題也一樣,不論這些觀點的有無,我此時此地一直教導大家應當滅盡的生老病死、憂悲惱苦,都照樣存在著。

  所以,摩羅迦子!要記住所有我不說的,記住所有我所說的,就讓它保持那樣吧!

  什麼是我所不說的呢?『世界是常、是無常、有邊、無邊,生命與身體是一、是異,死後真我的有、無、亦有亦無、非有非無』,這些論點的任何一項,都是我所不說的。

  為什麼我不說呢?因為這不能令人獲益,不與正法相呼應,不是清凈修行的基礎,不能導向理智,不能導向覺悟,不能導向離貪,不能導向滅盡,不能導向寂靜,不能導向涅槃。

  什麼是我一向所說的呢?『苦』是我一向所說的,『苦集』是我一向所說的,『苦滅』是我一向所說的,『苦滅之道』是我一向所說的。

  為什麼我經常說呢?因為這能令人獲益,與正法相呼應,是清凈修行的基礎,能導向理智,能導向覺悟,能導向離貪,能導向滅盡,能導向寂靜,能導向涅槃。」

按語:

  一、本則故事取材自《中部第六三摩羅迦小經》、《中阿含第二二一箭喻經》。

個人體會:對於佛陀不回答的問題,在佛陀時代有很多人這樣向佛陀提問,在現在也有很多人在知乎上提出類似的問題。

譬如有人會問:什麼是涅槃?這個問題根本無法回答,因為涅槃是超越了六個感官根門而存在的,如果未曾體驗過,你是無法理解的,就如你向一個盲人去描述藍天白雲是什麼一樣,最後他也無法體會。

而類似的問題,在知乎上比比皆是,

例:出家人有愛情嗎?

例:地藏王菩薩和唐僧的形象看上去挺接近,請問二者之間有什麼聯繫嗎?

有些問題我個人會直接忽略掉,因為完全是腦洞大開想像出來的,毫無現實意義可言,就我個人的體會而言,我學佛,修禪,到現目前在網上答題的出眾都是為了幫助他人開啟智慧,從而我自己也會在分享的過程中有收穫,我並不否認他們提出的問題,也不否認他們提問題的初衷,但毫無意義的事情,我不會去做。

對於有些問題我個人的體會是想回答,但不知道該怎麼回答。

有人會問,我在家擺佛堂,每天念咒念經,這樣修行能去極樂嗎?

看到這種問題我直接就懵掉了,因為首先佛陀在世時並沒有教導念咒,而且不斷宣說念咒和實際的修行是背道而馳的。同時,修行並不是念經、念咒或打坐,修行是為了改變自己的不良行為並應用到生活中。所以,當一個人提出一個問題時,有經驗的人就可以清楚的知道這個人對佛法,對於修行並不了解,並且對於佛法還停留在盲目信仰的階段,而你若用理智去講解佛學,他們很難接受。

所以一看到這樣的問題,我就不知道該怎麼回答了,因為如果我非常理智的對他解釋什麼是修行,佛陀在世時並沒有教導念咒語,並且還極力破處這些迷信,並告訴他念經的意義是什麼時,我覺得他聽不進去的,最終我的回答毫無意義可言。

至此,對於這樣的問題,我會選擇現放一放,若以後還有更合適的契機,或者我的智慧進一步提升了,可以回答這個問題時,我才會去回答。

有些朋友的邀請我並沒有去回答,或許我目前智慧層次還未達到圓融具足的狀態,無法以善巧引導朋友從某些問題回到實修上,所以我選擇把這些邀請放一放。

同時我要強調的是:我來知乎分享佛學的初衷在於:引導對佛學有興趣的朋友走上實修之路,當然也不僅僅限於實際修行的問題,若是生活中的困惑,在我自己有經驗的前提下,我也非常樂於分享。在幫助他人的同時,我自己也會有很大的收穫。如果一個問題偏離了實修和解決現實困惑的初衷,我會選擇拒絕回答。這份初衷在過去近兩年的時間裡未曾改變,在未來也不會改變。

同時,在未來,我有可能會回答一些關於我職業的問題,我從事的是一份銷售工作,不管在未來,我們的現實生活有沒有交際,但我想,這都不影響我真誠的去幫助每一位對佛學感興趣,想要實修的朋友。
推薦閱讀:

關於《法華經》的幾個問題?
睡覺前躺在床上,或者說不用打坐的姿勢可以一心持佛號嗎?會對身體有不好的影響嗎?
女性如何修行?
如何制定新年目標
拒絕利用神通傳教的佛陀及讀後感

TAG:佛教 | 佛法 | 修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