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即真理?——關於拉伸運用範圍的討論

Many thanks toDalhousie』s Prof. Janice Moreside for her selfless sharing with us.

(感謝原作者,達爾豪斯大學的Janice Moreside教授的無私分享)

翻譯:上泉澪

編輯:陳柏齡

審閱:Prof. Janice Moreside

版權聲明:本文原載於thechronicleherald.ca,經作者及原網站授權,翻譯並發布於知乎,嚴禁任何形式的轉載

在運動之前,我們真的需要進行拉伸嗎?

這個問題並沒有終極答案——一般而言,如果你不是要做一些極限伸展的動作,比如體操,或者一次充滿激情的高爾夫揮杆,你是無需拉伸的。相較而言,花一些時間來激活肌肉要重要得多。溫和的、重複的肌肉收縮或者緩慢地重複某一動作,會提高肌肉和其他軟組織的供血,將它們調整至適宜運動的狀態。

但是,我們可以完全忽視拉伸嗎?當然不,拉伸依然十分重要,只是和「預熱身體」相比,它的重要性會低一些。原因是:

大腦會持續從身體那裡接收到關於空間感知的信息。比如,你不需要看自己的手,就可以知道手心是朝上還是朝下。這種信息傳遞叫做「本體感受」。人體的肌肉中有許多感受器會傳導肌肉的「感受」給大腦,用以分類和儲存(Q&A-1),讓大腦能夠在沒有視覺信息的情況下就做出判斷。絕大部分時間,除非有意識去感受,我們是不會注意到這類信息的。

很多負責此類信息的神經末梢坐落於肌腱、肌肉和關節滑囊中,而拉伸會影響它們。大多數這類神經末梢都會被一次快速的拉伸或者位置的改變(Q&A-2)所刺激。比如,當你伸懶腰(這就是所謂的快速拉伸)的時候,這些神經末梢會給大腦發送一條信息,通知它周邊組織相關長度的變化。大腦則會回應以另一條信息,讓那周邊的肌肉收縮或者繃緊,以防拉伸過度(這也是膝跳反射的原理:股四頭肌肌腱的快速伸展引起肌肉的短暫收縮)。這些肌肉的收縮對支撐關節、給予關節力量和穩定性來說非常重要。這種肌肉的保護性收縮也可以防止軟組織過度伸展(過伸可能導致受傷)。

所以,這就是「運動前拉伸」的問題了。溫和而緩慢的拉伸會導致肌肉、肌腱乃至關節滑囊長度的暫時改變。在這些組織里的神經末梢會自動調整以適應新的長度:除非它們被進一步地拉長,否則神經不會響應突然的伸展。因此,給大腦的位置信息會被相對延遲:只有肌肉或者肌腱更進一步伸展的時候,大腦才會得到反饋。相應地,相關肌肉的收縮/繃緊也會延遲。

運動前拉伸將改變「本體感受」。那些保護人體肌肉的關節因為拉伸後「本體感受」的改變,變得遲鈍——除非肌肉及周邊結構徹底走過了頭,大腦將對肌肉結構的移動速度和移動距離全然不知。人體的關節失去穩定的保護關節的肌肉,就像是失去了親衛隊的將軍,難以面對壓力。

當然,每個人都會有一個獨一無二的理想柔韌度。有的人天生就十分柔韌,而其他人的柔韌性要少得多,但這並不代表後者比前者更容易受傷。極端地說,兩類人都容易受傷。柔韌性極其有限的人更容易拉傷或是撕裂肌肉——當拉伸特定的韌性差的部位的時候,這類人群更可能從這樣的拉伸中受益。另一方面,過度柔韌的人群則更容易扭傷關節,發生踝關節翻轉、拇指過伸之類的情況。這些情況發生的原因和前文提到的內容近似,直到關節幾乎伸展到極限之前,神經不會給大腦發送反饋信息。肌肉的保護能力在此時可以說是「緩不濟急,杯水車薪「。

那麼,假設你感覺自己的身體有些「僵硬」,沒有達到你所期待的柔韌度,你該在何時進行拉伸呢答案是在運動之後——肌肉、肌腱和其它軟組織都已經完成了「熱身」的時候,才是最好的拉伸時機。就像黏土或者油灰一樣,這些組織在寒冷的時候拉伸效果並不好。在進行了預熱以後,身體的軟組織才會更好的響應緩慢而穩定的拉伸。

如果你即將參與的運動需要把身體運用到極致(比如體操),在此之前,你可能會需要先進行拉伸,最大限度地提高自己的身體活動範圍,改善表現。在這種情況下,確保預熱身體第一,拉伸第二。但是對於慢跑,騎車,游泳這類運動來說,它們很難達到關節的最大活動度。因此,在運動前預熱身體要比拉伸重要得多——運動完了再拉伸不遲(Q&A-3) 。

--------------------------------------------------------------------------------------------------------------------

文中部分概念的解釋:

Q&A-1

譯者: 前面你在文中提到,「這樣的過程將信息反饋給大腦,用以分類和儲存」。 這裡的分類和儲存,是什麼意思呢?

作者: 信息需要被儲存在大腦當中。所以,身體的其他部位發給大腦的任何信息,比如它(發出信息的這個部位)的位置,疼痛,溫度等等,這些信息都會被儲存在大腦中的某處。在信息被儲存之前,它會被分類。比如,簡單來說,手臂發來的信息會被儲存在腦中的一個區域,而這些信息里,高優先度的信息(比如劇痛/危險)和低優先度的信息(比如手臂的輕微擦傷)會被放在不同的地方。所有的信息都要經過這樣分類—儲存的過程。當然,調用這些信息的時候就另當別論了。

Q&A-2

譯者:你在文中提到了「位置的改變」,這裡的「位置的改變」是什麼意思呢?

作者:這裡的位置的改變,泛指關節、滑囊、肌肉、骨骼等組織的位置變化。神經末梢會被這些組織結構的位置改變所刺激,並且將這類信息反饋給大腦。

Q&A-3

譯者:在你的文章中,你提到「因此,在運動前預熱身體要比拉伸重要得多——運動完了再拉伸不遲」,這裡的「預熱身體」指什麼概念呢?

作者:就是字面上的意思,即「讓周邊的結構「熱」起來,無論是通過物理的方法加熱,還是通過使用肌肉來產生體熱——任何方法,只要能讓肌肉和周邊組織不「冷」,熱起來就可以」。溫暖的結構(structure)會更加柔韌,拉伸起來也容易一些。冷的結構更可能因為其僵硬而撕裂。人體運動學家可能會將拉伸視為熱身運動的一部分,但本篇文章的主旨就是,如果你需要拉伸,無論是靜態(Static)還是動態(Dynamic)或者已經被淘汰的彈震(Ballistic)拉伸,你都需要先預熱你的身體。相比於靜態拉伸,動態拉伸和彈震拉伸之前的預熱甚至更加重要。

(原文中所有「預熱身體」都是「熱身」,為了防止理解偏差,改用「預熱身體」這一說法)

--------------------------------------------------------------------------------------------------------------------

作者簡介:

本文作者為達爾豪斯大學健康及運動表現學院(School of Health and Performance, Dalhousie University),運動機能學專業(Kinesiology)的助理教授Janice Moreside。

她研究的主要課題為:

  • ? 髖部與脊柱的動作;

  • ? 體態;

  • ? 肌肉骨骼系統紊亂的康復;

  • ? 下背疼痛;

  • ? 人體運動。

具體請參照:

Janice Moreside

--------------------------------------------------------------------------------------------------------------------

最終,在此感謝一下柏齡兄對我支離破碎的漢語的斧正(...以及扶貧...)和翻譯過程中提供的專業知識幫助,也感謝他提供這個平台讓這篇文章被更多的人看到。

推薦閱讀:

運動前的系統熱身
記住了:跑前動態熱身,跑後靜態拉伸!
運動前熱身的微觀原理是什麼?
健身前,如何有針對性的熱身?
如何熱身?最詳細的熱身指南

TAG:拉伸 | 运动医学 | 健身 | 运动损伤 | 热身 | 健身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