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抖勁有什麼用?

看很多門派的高手(太極、形意、詠春),展示功夫的時候,都可以打出彈抖勁(外在描述,在各拳中表述應該不同),這有什麼用?


把一個發力動作過程分解來看

動作開始前的靜止階段——動作啟動——中間過程——動作停止

正確的抖彈勁形容的是靜止階段沒有任何欲動,啟動過程迅速,中間過程加速,停止突然。這樣的話,啟動時從靜止到突然運動就會造成旁觀的一個突然動作,中間過程加速後,停止的動作突然全身在腳到手到的時候全部靜止,又給旁觀者造成了一個高速運動的過程突然停止,所以整個過程顯得「驚彈抖擻」,其內涵是發力動作的開始的突然,結束的突然。

但這個很難,所以大多數人演示的時候,做不到啟動的時候從完全靜止到突然啟動,而選擇在中間過程加速後突然停止,這個也能給旁觀者造成很突然,「抖擻」的感覺。

最差勁的是,毫無突然加速突然停止,只是做個動作,動作結束後全身瞎得瑟,形容的高深莫測,這種「抖擻」就完全沒有用處了,既沒有實戰用處也沒有觀看美感。

如果一個人在你面前半米處練拳,你能被他的動作突然啟動,突然停止嚇到,那他能做到「驚彈抖擻」,如果你只是覺得他動作怪異,全身亂得瑟,亂抖動,那無論他說的多麼天花亂墜,都跟拳沒關係,只是意淫而已

「抖彈」形容的是發力的質量,發力質量好自然在實戰中佔優勢。


應該是隨便什麼發力都是抖彈的才對呀。

抖彈就類似於一個彈性很好的鋼片兒,例如小時候用的鋼尺之類,下端五分之一被固定在老虎鉗上,上端豎直。然後用手去撥鋼片的上端,鋼片就來回抖動,發出嗡嗡的聲音。

那麼除非是木頭或生鐵那種沒有彈性的物質,否則按照上邊的操作,它都會那麼彈抖和發出聲音。

彈抖的程度大小,和鋼片的韌性有關,和下邊老虎鉗的握力有關。

這是明勁的效果。隨便一拳就是嘖嘖有聲。這個聲音是關節互相碰撞的響聲:運動肌收縮和舒張,催動骨骼運動,筋膜和韌帶被動被拉長,在拉到極限又靠自身韌性回彈,帶動骨骼回縮,在關節處發生碰撞。

所謂筋強骨健,骨重筋靈,就是這個意思。筋膜韌性越強,回彈的力量越大,通過對撞,越能刺激骨骼生長;骨骼越重,帶動筋膜被動拉伸的距離越大,越能刺激筋膜的生長。

過去老話叫「彈抖化瘀」,就是通過物理振動,增加細胞間流動性,把關節部位沒有大的運動肌的地方瘀滯的脂肪濃血殘渣吸收掉。這是彈抖的另外一個作用。

每每想到此,就要感嘆,中醫作為物理醫學,相比於化學醫學,從原理和療效上講,頗有些優勢之處啊。


在跟一流的格鬥選手對戰中一點用也沒有。能出來這種勁說明松的很好,整體的配合也不錯,但實戰都是打透勁,或者炸力。


一般彈抖勁的說法是太極吧? 形意開頭是練出整勁,然後再是把各個位置的勁都練出來。那應該算是明勁了,然後到一定程度了,把暗勁練出來,最後那階段,就是化勁,我知道明勁,能理解暗勁,不知道化勁是什麼情況。

具體什麼用。。。功夫嘛,勁也是代表功夫上身的一種體現。


反擒拿應該是個應用,更可以打人。

看老師發抖勁,心驚膽顫,也很好奇真挨上會怎樣,等高手。


謝邀,

虎軀一震,是我被抱住時候解圍的最後機會。

坐等高手補充


其實有什麼用這個說法太概括了

我是練太極的

門內切磋推手摔跤就是看這個勁力,叫功夫深淺

如果是和別人實戰,就不推薦刻意去用,雖然例如掩手肱拳是彈抖,並且之前也有變招可以接手化勁,但是對本身反應速度要求太高,有時候刻意去想反而容易輸。

但也不是沒用,練多少勁打多少力,我第一次打沙袋是剛練太極一年半,吸盤的那種立式沙袋,就是五分鐘前剛學的散打後直,直接把沙袋打倒了。其他我這個體型的學員都不行

個人觀點


推薦閱讀:

徐曉冬功夫打假——以打假之名,行炒作之實
怎樣說服宿友,李小龍比吳京厲害?
古代武師是怎樣練武的?
為什麼太極拳要造假?
練過格鬥術的人對於普通人有多大優勢?

TAG:功夫 | 武術 | 內家拳 | 中國武術 | 傳統武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