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原因導致伊斯蘭文明走向衰落?


過了正午的太陽就會偏西,滿月過後就會虧缺,什麼事物發展到頭了,就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因此啊,蘇東坡早就勸導人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看開點,人生就像過山車,有起有伏才有滋味。

你沒看錯,這是雲石君的文章,不過,不是要寫心靈雞湯,而是帶大家看看全球最極端的一群人的信仰——伊斯蘭的盛極而衰史。

中世紀時,伊斯蘭作為人類三大主流文明之一,其輝煌到了最高峰:是當時傳播範圍最廣、影響力最大的文明。具體點講:中國的西域丟了華夏文明而要了它,從印度文明手中奪走了印度河流域和孟加拉,中東的敘利亞、迦南、小亞細亞,北非的地中海沿岸、南歐的伊比利亞半島,東歐的巴爾幹半島等基督文明區域,都曾是或現在依舊是伊斯蘭文明主宰;農耕時代亞歐大陸最重要的地緣政治樞紐——甚至君士坦丁堡,也被伊斯蘭文明徵服,成為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首都。

你已猜到,發展到巔峰之後的伊斯蘭文明逃不掉衰落的命運。

近代,伊斯蘭文明被歐洲文明全面壓制。到了現代,曾被基督教文明壓制的其他主要文明都漸漸復甦了,但伊斯蘭的現狀不用說大家也都明白,慘,真慘!

伊斯蘭文明為什麼會衰落到如此地步?

我們置身於大航海時代背景下來看,當時,基督教文明實現了由大陸文明向海洋文明的轉變,開發和掌控了新海上通道,控制著東西方貿易。當然,伊斯蘭對東西方貿易的壟斷地位也就不復存在,歐洲在東西方貿易獲益豐厚。另外,征服和開發新大陸,握在歐洲手上財富和資源越來越多。

物質基礎決定上層建築,歐洲的先進自然使基督文明優於伊斯蘭文明。

不過,若僅僅是以上分析來概括伊斯蘭的衰落會顯得太過膚淺。有兩個問題上述解釋行不通。

一、新大陸開發早期,歐洲無法對抗伊斯蘭世界。

自伊斯蘭創教始,伊斯蘭世界便壟斷了東西方的海陸貿易,千年來,拽在手裡的財富自然不會少,那時伊斯蘭文明的規模和質量均遠高於歐洲。在人類社會進入近代前,伊斯蘭世界的基礎條件遠比歐洲優越,無論是陸運還是海路。基督教文明雖通過開發新大陸,拓寬了生存和發展空間,但至少在新大陸開發的頭兩三百年內,因有限的開發程度,較高的轉運回歐洲的成本,歐洲還是沒有抗衡伊斯蘭世界的資本。

二、新航路無法與舊航路相比。

雖然,達伽馬開闢的環繞非洲至印度洋的東半球新航線,麥哲倫發現的橫跨大西洋至美洲,再穿越太平洋到亞洲的西半球新航線,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中東對東西方貿易線路的壟斷。不過,攤開地圖一看,我們很直觀的發現,這兩條航線與傳統的中東線路相比性價比就低了點,歐洲將貨物運到東方,花費的時間和金錢也會多了去。

由此看來,在美洲的大規模開發未獲得顯著成效之前,新航道的價值顯然低於傳統貿易線路。

那麼是什麼導致伊斯蘭世界無法轉型到近代?

伊斯蘭世界的思想陳舊,政治分裂?就算如此,中世紀的歐洲更加保守,政治上更是群雄割據,歐洲能轉型成功說明,政治格局和意識形態不是伊斯蘭轉型的根本阻礙。

那又是什麼原因呢?

在雲石君看來,主要是利益驅使的模式限制。而這模式限制背後,又折射出中西亞地理環境的缺陷。

無論是中世紀的伊斯蘭世界,還是近代中前期的歐洲,都是通過商業貿易來聚斂財富,實現資本積累。但是,關於如何使用,二者的不同就有得說了。

賺錢是要為了享受,無論伊斯蘭世界還是歐洲都會。不過,關鍵在投資方式上的不同。歐洲將財富用於本土農業和手工業的再生產,從而確保長遠利益的增長;而伊斯蘭世界,則更多的是用于軍事擴張,通過建立強大的軍事武裝去更有力的對外擴張,進而攫取更多的利益。

是何導致二者區別如此大的投資方式?這還得從歐洲與伊斯蘭世界地理環境說起。

位於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的歐洲,降雨豐沛,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豐富的水資源。

很長時期內,歐洲文明的範圍大都限於氣候舒適的地中海沿岸。實際上,因北大西洋暖流的滋潤,西歐、中歐、東歐甚至北歐,並非是人居住的理想環境,礙於農耕時代中前期,人類文明水平落後,征服自然能力有限,對這些地方開發能力也有限。不過,到歐洲開啟大航海時代時,隨著人類科技發展水平的提高,對這些板塊進行大規模開發已不再是難題。

大航海時代來臨後,歐洲將被迴流到歐洲的商業貿易利潤,大量投入到對歐洲本土的開發中,歐洲北半部的嚴寒已不再是無人區。洲的發展,是建立在本土生產和海外貿易兩大基礎之上的。

反觀伊斯蘭世界,其核心區在中東,此地氣候炎熱,乾旱少雨,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太惡劣,相應的阻礙了伊斯蘭文明質量的提高。

首先,過於炎熱的氣候,在外勞動的時間有限,從而降低了勞動生產率。再看歐洲,就算嚴寒,只要做好禦寒工作,勞動不成問題,再說,勞動可以使人全身熱火起來,這樣是不是還有助於提高人的生產積極性?

其次,稀少的降雨量使中東地區荒漠化非常嚴重,可開發土地有限。

當然,不是所有地區都缺水,比如奧斯曼土耳其的核心地區:巴爾幹半島和小亞細亞半島,降水量就相對豐富。但這兩個地區均為山地高原,而少適合生產和流通的低地平原,沒有可供大規模開發的地盤。

總之,炎熱的氣候、稀缺的淡水資源、稀少的可開發低地平原,極大限制了伊斯蘭地區人類文明的發展。僅靠尼羅河、幼發拉底河、底格里斯河的有限河水,完全不足以支持伊斯蘭世界的大規模生產,甚至影響到了人口的增長。

如此一來,伊斯蘭世界通過海外貿易獲取的財富,並不能用於本土生產上,而只能投入到軍事中,通過擴張掠奪來實現收益增加。

但是,軍事擴張也是有限度的。中西亞和北非一旦深入到基督教、華夏、印度教等強勢文明的核心區,遇到強力阻擊,軍事擴張也就告一段落。伊斯蘭若依然將資源投入軍備,但也只能維持既得版圖,要獲取更多收益就沒那麼容易了。

綜上,由於歐洲本身可開發程度較高,就可以通過海外貿易反哺本土生產,二者相輔相成,推動歐洲文明質量的提高。

量變才生質變,當歐洲本土開發規模到一定程度,技術水平也達到相當高度時,文明形態便有轉型的可能。正因如此,歐洲才能最先開始近代化,並在18世紀後期爆發工業革命,使基督教文明從農耕時代邁入工業時代。

再看伊斯蘭世界,通過傳統海外貿易已賺到盆滿缽滿,因後期受新航路擠壓出現萎縮態勢。不得不感嘆一下,老天是公平的,為你開了一扇窗,便為你關了一扇門。商路獲利是夠多的,可是本土沒有大規模開發條件,還怎麼去和歐洲這樣的後起之秀競爭,去推動文明進一步發展?雖然伊斯蘭世界一向重視軍事,但受其文明規模和成色限制,其軍事力量也會隨著物質利益的減弱而呈下降趨勢。而歐洲,隨著文明的發展,其軍事力量的規模和技術水平迅速增長,工業革命更是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取得了對伊斯蘭世界的壓倒優勢。大刀長矛怎能比得上船艦利炮?

伊斯蘭因自身環境的限制,走向沒落也成了定局。

不過伊斯蘭文明體系從近代開始就日趨衰落,但卻並沒有崩盤?迄今為止,其依然是人類三大主流文明之一。為什麼伊斯蘭能屹立不倒?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中繼續為您分析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56章。喜歡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的讀者,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雲石全部系列原創文章


什麼「伊斯蘭文明」?那是中東文明。中東在一萬年里都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阿拉伯沙漠里養駱駝的人佔領中東之後,原有的富有創造力的人群逐漸被只會念經的人群同化。游牧民的羊把居民的莊稼連根拔起,也把文明從這片土地上連根拔起了。阿拉伯帝國早期,之前的居民還沒有被同化,掌權的穆爾其太賴派比較開明。所以可以看到巴格達還聚集著著名的學者。阿什阿里派上台之後,宗教思想逐漸封閉,同時敘利亞和兩河流域原住民被邊緣化,學術中心就轉移到花拉子膜,安達魯斯這些邊緣地帶了。突厥蒙古等游牧民族入侵後進一步破壞了社會結構,使得中東整體游牧部族化。當上古中東文明,希臘化時代和羅馬波斯兩大帝國留下來的老本吃光了,中東也就沒什麼文明可言了。


蒙古人的屠殺導致了瓦哈比家族認為他們對宗教經典理解的不夠透徹對真主不夠虔誠於是極端的就誕生了故步自封導致落後,越落後就越極端惡性循環。「蒙古人血洗巴格達時搗毀了智慧宮把裡面的圖書扔到底格里斯河裡河水被阻斷河水被染成了黑色。」那個時候的黑衣大食還是很注意吸收外來文化的並且翻譯收藏。


伊斯蘭是文明???你在逗我


伊斯蘭就沒有過文明,6世紀莫哈默德時代時,阿拉伯語還是很小兒科的垃圾語言.相比同時帶的希伯來語就是弱智語言.語法,詞法亂七八糟.根本就不入流.

後來靠打打殺殺,搶了很多地盤.把這些地盤上別的民族搗鼓出來的科技硬說是自己的.

就比如 [阿拉伯數字]這個東西. 其實就是剽竊了印度數字然後貼牌轉外銷的東西.

所以你說伊斯蘭文明的衰落的問題, 我看不如改成.伊斯蘭剽竊之風衰落 差不多.


人家馬上都要開始反殺我們了你跟我說衰弱??????


伊斯蘭世界的文明是自己「創造」的嗎?我以為,除了基於伊斯蘭教的經學,其他的恐怕只能說是「繼承」和「保存」了古希臘、古羅馬的文明成果。伊斯蘭教興起的時候,羅馬帝國還在,不過是東羅馬帝國(拜占庭帝國),此時正邁入文治武功的鼎盛時期,直到1071年曼茲科特戰役後才盛極而衰。在羅馬帝國以前,是由亞歷山大東征開始的希臘化。在更早的時候,這裡還有古埃及、波斯、蘇美爾等一串兒文明。也就是說,中東地區,自古以來就有輝煌的文明,只不過因為中世紀西歐因為陷入蠻族入侵後的黑暗時代,顯得更加耀眼。穆斯林中的阿拉伯人,他們是沙漠游牧民族,其伊斯蘭教創始人就是個文盲,這樣一群人,他們本身能創造什麼文明?穆斯林中除阿拉伯人之外的民族,他們是被征服的。比如伊朗人,他們本來就很文明——波斯帝國的傳人啊,只是因為被阿拉伯人的鐵蹄征服才不得不皈依伊斯蘭教——他們即便不是穆斯林本來也可以創造出燦爛的文化啊,也許還更多更好呢。把他們的成果最後算到伊斯蘭頭上,合適嗎?

  舉個例子來說,沃爾沃敗落了,被吉利收購了,然後你就能把沃爾沃的輝煌算到吉利頭上了?那些沃爾沃的人馬設計的或幫助設計的產品貼了吉利的牌子,就真說明吉利牛X?

  又比如說,元、清時,中國的文化也還是有亮點的,但你能因此把這些」成績「算到蒙古人或者滿族統治者頭上,說因為他們的統治中國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嗎?恐怕實際情況是:不管換誰統治,中國這片土地都不會缺文明;而與原本應該有的軌跡比,中華文化自元開始,當屬元氣大傷,沒死而已,且走上了「存天理,滅人慾」的歧途。

  所以說,穆斯林本身沒有創造什麼文明(除了《古蘭經》和相關經學),他們只是沒有特別決絕地去毀滅拜占庭帝國留下的遺產,並且在一些開明的統治者的主持下,翻譯和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獻。這些文獻,最後到了西歐,成為引發了文藝復興的火種。如果他們真能創造什麼文明,這些火種為什麼點燃的不是他們的大腦,而是讓其死敵熊熊燃燒?恐怕真相是——他們壓根不是這塊料!

  如果拜占庭沒有滅亡,或者中東後來由拜占庭內部的派系最後重新整合,我相信中東不會是今天的局面。伊斯蘭教現在的所謂原教旨主義,也像極了「存天理,滅人慾」。


推薦閱讀:

王儲穆罕默德,「沙特版嘉慶」?
穆罕默德是最後一個先知,那以前的先知有哪些?
去麥加朝覲準備些什麼東西?
道教和伊斯蘭教一樣蠱惑人心,同樣導致朝代凋亡,同樣有迷信而且不入世,不世俗化為什麼沒有人罵道教?

TAG:伊斯蘭教 | 宗教 | 中東 | 穆斯林Muslim | 穆罕默德 |